“新工科”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24-01-01 18:15孙晓波张春艳王小明蓝峻峰
农产品加工 2023年5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食品质量新工科

孙晓波,张春艳,陈 碧,王小明,蓝峻峰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为持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青海等地考察时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民”、“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做大做强有机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五项战略任务中的第一战略任务,食品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进程[1]。作为乡村产业产品重要承接者和消费者,食品企业的发展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进程。据统计,2020 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营业收入为8.23 万亿元[2],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营业收入为9.14 万亿元[3],同比增长11.06%,超过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1%的增速[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大众对食品的需求逐渐从饱腹向更营养、更安全、更便捷方向转变。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歌帝梵雪糕含有致癌物质等食品安全事故引发社会舆论热点,凸显了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导致行业对食品安全生产、食品质量监督、食品检测类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大,市场变化激发人才需求变化对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课程涵盖“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等,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的学科。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衔接不紧密,学习内容、实践能力与就业需求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分析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探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食品人才提供参考。

1 食品行业人才需求特点

1.1 专业人才缺口大

在我国社会经济整体高速发展背景下,以食品工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兼之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以加工、检测、监督等为代表的食品全产业链条人才需求增长迅速,食品质量安全高端型技能人才缺口已达80 万人[5]。以食品监督管理部门人才需求为例,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的通知》要求,截至2020 年,食品药品监督监管系统人才总量要达到18.2 万人,大学本科学历人才总量不得低于17.29 万人,其中仅2015—2020 年间就需增加5.74 万名大学本科学历监管人才。雷娟娟等人[6]对福建省36 家食品企业单位用人情况开展调查发现,有超过50%用人单位对食品检测、食品控制、食品加工类人才有较强需求,人才缺口比例已超过20%。

1.2 知识与技能兼备

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托高校教育,学生就业主要面向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及各大商超质检部门[7]。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工工艺不断更新,食品添加剂种类继续增多,为满足食品生产、质量检测、食品营养分析等工作需要,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熟练分析的设备操作技能,才能在入职初期较快完成从学生向专业技术岗位人才角色的转变。

1.3 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食品行业面对的客户主体是消费者,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从经济欠发达、物资欠丰富时期的满足基本果腹需求,已转变成个性化需求和品质化需求的发展趋势,食品企业若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拥有一支敏锐感知、创新性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研发人才队伍[8]。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加重及党中央为优化人口结构实施的三胎政策,我国人口结构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市场对老年食品、婴幼儿食品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9];由于工作生活节奏整体较快,与传统烹制食物方式相比,预制食品因其耗时短、操作简单、营养丰富深受中青年群体消费者的喜爱。如何把握市场需求,满足各年龄段消费群体需求的食品市场供应,亦需通过具有创新性研发人才队伍才能实现。

2 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目前,一些高校在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简单概括成向食品加工、政府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大型商超等机构提供人才,对高校自身优势把握不清晰,对行业人才需求标准调研不充分,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并出现就业难、跨专业就业等情况,降低教育投入成效。对于部分地方性高校而言,人才培养区域性特色不够明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地方企业竞争力意识和作用不强,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在地方城市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

2.2 教材内容更新偏慢

现行大学教育使用的食品分析类教材虽然几经改版,不断增加新内容,但与行业发展速度相比,教材内容更新频度整体偏慢。以食品行业常见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为例,现用教材偏重介绍色谱法和波谱分析,虽然也能利用农药残留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但在实际使用中面临检测设备价格高昂、操作标准要求较高等问题,不便用于果蔬及其制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检测。近年来,食品行业快速检测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胶体金法等技术发展愈发成熟,现行教材在跟进介绍新型检测技术发展方面篇幅较少、更新速度整体偏慢。

2.3 考核机制相对简单

当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仍主要以闭卷考试成绩和纸质实验报告评分为主,课堂作业参与完成情况为辅,该方式仅能考核学生对书本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础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10],未能突出专业课程对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作用。

2.4 实践成效不及预期

由于用人单位与高校发展目标不同,使得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要求与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间存在差距,导致高校学生在毕业前的短暂实习期内,需花费一定时间在适应企业需求上,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实习时间,削弱了实习效果,降低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策略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促进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地区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在增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环境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间的精准对接,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精准设置契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打造多个具有地方特色学科专业群为保障的学科专业体系,增强毕业生职场中竞争优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作为中国糖料蔗主要种植区,现已围绕甘蔗产业发展形成制糖、造纸、酵母、饮料等协同发展新局面,但依然面临产业思维僵化、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作为广西地区高校,应围绕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研发项目为依托,与当地食品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研发项目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校内学生培养目标与市场企业需求间的精准对接。

3.2 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渠道已不再局限于课本,有时通过公开网络或者专业平台会显得更为便利,传统高校课堂中“填鸭式”模式已不符合教育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各地高校教师充分依托新兴技术,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出“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课前自学教学模式[11-12],以直观的视频、图片、文字介绍等形式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具象化,释放学生学习动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位;打通高校与市场用人单位间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隔阂,邀请食品企业、监督检验机构、大型商超等用人单位管理或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需要、关注及鼓励事项,提醒学生积极对比完善学习、拓展、增强内容,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在高校和用人单位间的顺利过渡。

3.3 打造务实高效的实践创新平台

为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食品行业人才,顺利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一是明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的,严把基地选择关。根据市场需求和高校特色,对食品行业发展先进地区、高校驻地周边省份内的食品进行调研,从中物色多家企业洽谈合作意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顶岗、轮岗等方式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与食品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倒逼学生发现自身知识储备中的不足。二是以培养优秀技能性人才、研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为出发点,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以面包等休闲食品加工企业为例,高校在制定实习方案时应征求实习单位意见,一企一方案,使实习方案尽可能与企业内部业务技能和标准相统一。三是实习期间举办“金点子”征集活动,围绕企业中存在的不足征集合理化改进建议,并对部分优秀人员进行嘉奖。高校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在实习期间能够做到熟悉工作流程,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敏感性,通过高校与实习单位的引导和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突破常规,更有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实现多赢效果。

3.4 坚持求真务实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正向激励和引导作用。传统教育模式评价体系仅将卷面成绩和平时情况作为考评因素,未能全面反映学生专业素养,不能充分评价学生特长和能力。作为实践性极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加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掌握同一待测事项的不同检测方法、在条件相对简单情况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抑或是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检测方案的能力。因此,应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既要将传统书面知识掌握程度做好考核因素,更要将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还要将创新意识作为加分项纳入综合评价体系,赋予其与书面成绩相当份额的评价比例。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营养与安全,然而屡被曝光的食品质量问题时常会发展成社会热点事件,直接影响公众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为适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食品行业发展特点,满足市场对食品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初步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及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高校发展应立足区域特色发挥智力支撑作用,突出市场需求导向提高食品行业人才专业化水平,重构考评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期通过构建多元深度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食品行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食品质量新工科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