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4-01-01 07:52黄艳红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钟表松鼠生活化

黄艳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学习自信心,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转变理念,引进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限制,面对较为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缺少足够的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单向灌输,仍然采取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与无力感,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节奏而放弃数学学习,数学成绩也会逐渐呈下降趋势,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更好地接触数学、学习数学。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趣,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其知识转化的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在生活中早就接触过“时间”概念,但是还分不清楚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不能准确地认、读、写准确的时间。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全程采用口头授课、板书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在学生熟知的生活片段中引入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探索新知。如收集生活中的各类钟表图片,有电子钟表、闹钟、手表等。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钟表的探索兴趣。接着,通过猜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钟表,进一步明确时间概念,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教室里的钟表,了解钟表上共有12 个数字、12 大格及3 个指针。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探索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过程中,了解时间、珍惜时间。

二、剖析教材,从教材过渡到生活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提炼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知识点,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教师用心研究、挖掘,就会找到与生活联系的点,攻克知识难关,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架构。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内容时,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教师可采取实物辨认、生活游戏等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有奖竞猜”“物品归类”“摸一摸”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首先,教师设计“有奖竞猜”的游戏,引导学生指认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子、房子、橡皮擦、书、魔方、便利贴、蜡烛、铅笔、杆子、足球、篮球等,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回答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通过教学,学生对物体和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基本分辨出生活中物体的形状。接着,教师开展“物品归类”的游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归类,如笔盒可归类为长方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认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名称,感知它们的特征,并学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最后,教师开展“摸一摸”的游戏,即摸一摸身边的书、桌子、笔盒、铅笔等各种物品,通过触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与教材紧密结合,使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贴近生活的场景中,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趣味化的生活情境更能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合理利用生活化资源辅助教学,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

例如,教学《位置》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基本含义,并感受它们之间的相对性,同时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开展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地里忙着收庄稼,小松鼠忙着摘松子。教师提出问题:“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农民伯伯在下面,小松鼠在上面。”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果是站在农民伯伯的位置,该如何描述呢?”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小松鼠在农民伯伯上面。”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位置,思考“小松鼠在上面,小松鼠在下面”这样的描述是否正确?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下”方位词说明小松鼠的具体位置呢?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知道了对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就会改变。接着,教师设计“听口令,摆一摆”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口令执行动作。如让学生先将数学书摆在桌面上,然后将数学练习册摆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将铅笔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在活动探索中,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上与下”的关系及其相对性。教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让学生能将空间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动手操作,感受实际生活

数学学习是探索、求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数学、构建数学模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探索中逐步领悟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更多策略,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逐步验证自己想出的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事先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这些图形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拼一拼。活动开展前,教师提出拼图时要注意边与边对齐、不重叠、不留缝等要求,注意凹凸对应、补全图形。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等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放手去做、大胆操作,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拼接出一幅幅精彩的作品。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点无处不在,只要教师用心挖掘,就能找到与教学内容相贴合的生活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理解生活知识。同时,生活化教学能将复杂的数学难题简单化,以更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钟表松鼠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松鼠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松鼠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