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周晓晴)

2023-12-30 07:53周晓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阅读教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场景。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独立思辨,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08

当我们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领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无限可能。语文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更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和创新力,开启了智慧的大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分析和归纳信息,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创造的关键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思维能力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维,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本,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他们可以运用推理、归纳、比较等思维策略,将零散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思维能力对于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的培养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思维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和意义。他们可以运用联想、想象和感知等思维模式,将自己的经验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相联系。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最后,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思考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思维是创新的源泉,是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思维能力在阅读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维的运用,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文本的意义、逻辑和结构。他们可以通过推理、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解读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思维能力对于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思考和感悟。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比喻和想象等思维方式,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意象进行对话和互动。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意识。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

3.思维是教育的本质

思维是教育的本质,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思维能力在阅读理解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灵活运用思维方式,学生能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他们可以运用推理、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方式,建立起文本信息之间的联系与逻辑。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思维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入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人物形象。他们可以运用联想、想象和感知等思维模式,将自身情感与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相融合。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形成独立的见解。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自主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1.引导阅读,培养思维深度

通过有效引导,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拓展他们的思考空间,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主题和核心思想。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怎样的困境?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引导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其次,在阅读材料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疑情节或矛盾点,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思辨思考。通过提供线索和提示,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思维方式,加深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行为和他的性格特点有何关联?”这样的引导能够培养學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教师可以进行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分享不同民族的服饰和风俗。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选择一个自己最了解或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图片信息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讲述。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文本呈现,实现思维具象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呈现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思维具象化是将抽象的概念、观念或信息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思维形式的过程。通过将文本中的抽象内容具象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感知和记忆文本。在文本呈现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图像化、情境化和体验化等,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具象化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

以《搭船的鸟》为例,教师可以抓住翠鸟捕鱼时的动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从而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描述翠鳥捕鱼动作的细节,例如,翠鸟的俯冲、潜入水中、翩跹等动作。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引导他们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这些动作,如“高速俯冲”“灵巧翻转”“轻盈滑入水中”。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感受翠鸟捕鱼时的速度、灵敏和优雅。通过这样的思维具象化,学生能够更加全神贯注地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词句以及文章蕴含的深意。这样的案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3.抓住矛盾,引发思想碰撞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矛盾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矛盾是指在文本中存在着相互对立或不一致的概念、观点或信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发现文本中的矛盾之处,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抓住矛盾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全神贯注地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词句以及文章中蕴含的深意。

以《孔乙己》中的最后一句话为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表达了一种估计、推测的语气,而“的确”则表明了对孔乙己死亡的肯定。这两个词的使用在语义上存在着矛盾,引发了学生的思想碰撞。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以及作者意欲传递怎样的信息。学生在探究这个矛盾之处时,不仅需要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还要关注作者在运用这种矛盾表达手法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通过思想的碰撞,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发现其中的人性之美和社会现实之痛。这样的案例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比较分析,培养分类思维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文本中的事物、概念或现象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形成的思维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观察、比较和归纳,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

以《白鹅》的教学为例,这篇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教师在深入解读后,发现这些词语不仅在含义上具有特点,而且在情感色彩上也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特点的词语,通过对其进行重组,将课文的脉络有机串联起来,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比较与分类思维的钥匙。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文中描述白鹅的词语,如“严肃郑重”“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等。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会发现这些词语在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上都呈现出一种高贵、纯洁和自由的意象。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如形容外貌特征的词语、描绘态度和举止的词语等。通过这样的分类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和分类能力。这样的比较分析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思维方式。在今后的阅读和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事物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5.综合分析,激发情感共鸣

综合分析是一种有益的思维能力培养路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深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综合分析要求学生综合考虑文本的多个要素,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背景环境等,以形成全面的分析和理解。通过这种思维路径,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感知文本的深层意义,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

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如“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面对困难时有哪些品质和行为?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救人呢?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文本,形成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还需要结合自身经验和感受,形成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回答。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主人公的行为和自己在类似情境中的应对方式,思考和评价不同的选择,并从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坚韧、勇敢和仁爱之情。这样的综合分析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和评价能力。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问和思考、多元思维和合作学习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了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教学建议:

首先,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中的细节和现象,从中寻找共性和差异,并进行比较和归纳。通过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其次,提问和思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培养出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多元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通过比较和对比、类比和类归等思维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中获得新的启发和观点。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通过以上的策略和建议,可以为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这将有助于他们在语文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精彩舞台。

参考文献:

[1] 武先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现代教育》2022年第12期。

[2] 施虹云《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语文课内外》2021年第7期。

[3] 张东《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新作文(教研)》2022年第8期。

[4] 苗艳《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2年第8期。

(周晓晴,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阅读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