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内联·重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023-12-30 07:53鲁春莲卢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鲁春莲 卢燕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阅读方式主要以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呈现,其呈现方式多样、形式灵活、实用性强,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梳理归纳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素养。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02

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阅读方式,具有非连续性、概括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等特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适合学生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侧重于信息获取、加工、整合等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阅读指导缺乏实效性,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准确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提供有利条件。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指文本之间没有明显的连续性,由各种文字、数字、图表、图片等材料所组成,这类文本类型包括表格、清单、日历、广告宣传单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学生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来获得相关知识,掌握阅读技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运用特定的阅读策略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获取信息、梳理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符号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具有直观性强、信息丰富、易于比较和应用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直观性

“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通过图片、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表达,让学生知道“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特点。

比如,在学习了《秋天的雨》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图文内容,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者利用图片、表格等形式,制作一份“秋游指南”;还可以利用图表形式,总结秋天的特点和规律。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如《秋天的雨》這篇课文中有一幅画——一棵大银杏树,那棵银杏树就是“非连续性文本”。

2.实用性

实用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所学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进行提取、归纳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如在教学《爱读书的小狗》一课时,笔者将书本中“我最喜欢读的书”栏目中的内容提取出来,设计成一个问题“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我最喜欢读《小狗钱钱》这本书。”“我最喜欢读《水浒传》这本书。”

再如教学《三个和尚》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一是找不到地方,二是东西落在了家里,三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因此,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得出解决方法:找邻居帮忙,不会用手机、电脑,不知道怎么去学校,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笔者让学生把讨论后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本上。通过这种实用性阅读方式,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去搜集家乡的非连续性文本,并进行整理、分类和编排。这就体现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家乡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例如《我爱家乡的果园》这一课中有关于苹果、梨等水果以及果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些水果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水果图片上画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其中的语言,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对于一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则需要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对于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学生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帮助。但是对于一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来说,由于篇幅较短,如果学生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就很难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与连续性文本阅读相对应的一种新型文本类型。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意义重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重视不够,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教材无关;二是部分教师没有掌握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没有进行有效指导;三是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不够科学合理;四是部分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提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1.文本内容过于概括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单元为单位,梳理、归纳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课文围绕“老屋是如何倒不了的”这个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提出了“老屋為什么会倒不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老屋是因为年久失修”这一结论。这样,学生在梳理、归纳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梳理归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信息分布过于零散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内容多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材料大部分是以图片、图表、表格等形式出现,信息分布零散,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找不到重点”。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将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整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让世界充满爱》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这一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个部分?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寻找信息,找出有用的和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展示。

3.思维方式过于感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三个字,即‘说、‘写、‘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有的学生会说这两幅图分别代表了落花生和花骨朵,有的学生会说这两幅图分别代表了花生和莲子。其实这些答案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两幅图片获取了什么知识。学生在感受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而可以提炼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并进行概括、整理和归纳,这才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地方。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

1.增加文本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期待值

小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缺乏兴趣,对学习的期待值比较低。因此,教师要通过增加文本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值。

例如,在学习《搭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如《寻找春天》《秋天》等。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文本内容时增加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动画视频中主人公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乐观和坚强。

2.强化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文本内容,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深化,最终达到能够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强化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立足阅读质量的提升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如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根据学习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堂上,指导学生在阅读前快速浏览内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课后,根据学习单做好课后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可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方法指导。比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喜欢的小动物”“你喜欢的小动物有哪些”等非连续性文本。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信息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充分整合有效资源,促进高阶思维的发散

“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语文,发展语言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体现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其阅读方式可以是自由阅读、连续阅读、选择阅读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整合有效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发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魅力。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充分利用其优势,让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怡《从“深度学习”研究趋势探教学内容“深度整合”——以小学语文“深度教学”为例》,《第三届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展评活动》2022年。

[2] 冯朝霞《小学语文中段课堂练笔与习作相结合探究》,《第三届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展评活动》2022年。

[3] 蒋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品格链”形成探究》,《第三届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展评活动》2022年。

[4] 王欢《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探索——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第三届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展评活动》2022年。

猜你喜欢
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