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义变化规律

2023-12-30 07:50刘淑玲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本义义项词义

刘淑玲

课本探微

入乎其内

一、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演变,词语引申发展出不少新的意义,一词多义现象增多。精准地把握词义,有助于我们识正辨误、避免歧义,也有利于我们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1.精准理解词语含义

精准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指善于辨析词义差异。越相近,越要精细辨别义项细微差别,做出最佳义项选择。如“及”字,本义是“追赶上”,由“追赶上”引申出“到达”“比得上”“等到”等义项。“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在这个文言句中,“及”翻译成“到达”“等到”都可以,但是“等到”更能表示时间状态,所以“等到”这个义项更精准。

2.善于关注语境需求

有的词语虽然与其他词语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词义的范围大小、轻重、侧重也有细微的差别,因此需要着眼于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会上下勾连,并且要有文本阅读的整体语境意识,准确判断选择最佳义项。如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中“契”的读音问题,其实是词义辨析的问题。读作“qiè”时,有三个义项:①离合;②久别;③辛苦。读作“qì”时,有5个义项:①用刀雕刻;②相投;③刻在甲骨上的文字;④事情转化的关键;⑤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根据《短歌行》的整体语境,表达曹操对贤才的渴求和对与贤才相聚的期待。可以确定“契”的语境含义是久别。所以正确读音是“qiè”。

3.善于区别适用对象

词语适用的对象也有不同。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用于文章或文学艺术等。如“巧夺天工”和“鬼斧神工”都有技艺精巧的意思,但“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而“鬼斧神工”形容大自然的艺术不是人力能达到的。如果对词语所适用的对象或范围有所了解,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4.掌握词语语法功能

词语使用还应注意其语法功能、习惯用法,否则会出现搭配不当、重复累赘等问题。如“必须”是副词,只能修饰谓语;而“必需”是动词,能作定语、谓语,或构成“的”字词组作宾语。每个词语由于词性不同,语法功能也会不同。

5.明确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其中主要是褒贬色彩。褒义词是指带有表扬、喜爱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雄才伟略”;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外强中干”。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不含情感倾向的中性色彩的词语,被称为中性词,如“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宽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另外,讽刺性的文章中,“褒词贬用”比较常见,作者突破常规,以褒义词表达反讽之义,会使文章妙趣横生、幽默诙谐,能传达出更加丰富的意蕴。

二、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

把握词义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清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古代作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词义丰富扩大了,应用范围广了,这种现象就是词义扩大。

一词多义,正是词义发展演变的结果。词义的扩大造成了词语的义项多样化,即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词的多个义项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有序的、成系统的,彼此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把握一词多义,需要注意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中心义。

本义是一个词本来的意义、造字之初的意义。如“走”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因此“走”的本义是跑、奔跑,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走”又由脚步的移动引申为移动、离开、改变等义。

引申义是由一个词义衍生出来的新意义,与本义有一定的联系。如“游”字,在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写作“斿”,模拟一孩子立于旌旗之下,本义是指古代家族子弟举着家族旗帜外出游历,增加见闻和学识,后加上“氵(水)”旁成为“游”字。后引申为有目的的旅行,多指求学或求官,又引申为交际、交往,从这个历史含义出发,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交游”“游历”“游学”等词语。

中心义是在本义基础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意义。如“汤”有六个义项:①热水、开水;②专指温泉;③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④烹调后汁水特别多的副食;⑤汤药;⑥姓。“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这一意义,最为常用,使用范围最广,最被大家认同,是其中心义。

比喻义是指词义通过比喻的方式引申出新的意义。如:“习”的本义是“鸟反复地飞”。《论语·学而》中“学而时习之”的“习”,是“反复地温习”的意义,这个新意义由本义比喻而来。

2.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义项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少,使用范围也缩小的现象。如“地方”在古代指的是土地方圆或土地面积,词义含义缩小后,指地面的某一个地区。

3.词义转换

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或者表示的动作、范围或词性发生转移。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牲”本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已转换为表示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利益。在词义的转移过程中,一些词所表示意思的程度减弱了。如“诛”,不仅指口头上的惩戒(原义),还可以指行动上的杀戮(转移义)。

4.古今异义

古汉语詞义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褒贬、意义互相转化的现象,就是古今异义。如:“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现在则表示“从车辆上下来”的意思了。阅读古诗文时,要注意立足古汉语的立场和表达习惯来理解古诗文词语。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来理解,孤立于时代之外,缺少联系,缺少依据,理解的结果与正确的释义就会相差甚远,就会望文生义。

出乎其外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暫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诗中有一些字特别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独酌无相亲”中的“酌”字,意为饮酒,语义上与“饮”相同,但却不能替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独酌”指一个人饮酒,是自斟自饮,自己倒酒自己喝,处境凄凉,与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孤寂忧愁情怀相吻合。假如换成“饮”字,这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就淡了。因此,可以说“酌”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于自己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的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原本冷清的场面,顿时热闹起来。“举杯邀明月”的“邀”字,意为“请”,“邀”字,有一种庄重之感,有一种期待,能与“明月”等为伴的情感,表达诗人内心渴望亲近自然。“请”则过于中性,意蕴不深。在古诗文的语境中,把握相近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准确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黄 昏(节选)

季羡林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用词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本义义项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字意与词义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
Enhanced Precision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