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 右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积极打造“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笔者在乡村学校调研时了解到,乡村教师仍然面临专业发展后继乏力的问题,如何建强乡村教师队伍,亟需社会关注。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不足,具体表现为专业成长动力、学习意愿、教研氛围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欠缺。这一问题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乡村学校规模较小,乡村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任教科目多,教学任务繁重,缺少外出深入学习的机会;即使参加培训,内容也大多集中在理念和方法层面,缺乏解决真实问题的路径和后续的落地支持以及个性化的跟踪指导,由理论到实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乡村教师极少有轮岗交流的机会,更缺乏合理性竞争,导致教师进取动力不足。许多乡村学校骨干教师缺失,未形成梯队建设,教师成长缺乏本土引领者。乡村学校由于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学科研讨团队,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培训等活动很难有效组织开展。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要让乡村学校真正发生“蝶变”,关键在教师。2020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路径。如何真正促进乡村教师队伍长足发展,亟须各地各校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结合基层乡村学校调研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应克服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理论化、培训资源短缺等问题,搭建开放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比如,可以以学校为培训主体单位,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瓶颈精选优质主题和内容,减少空洞的理论,增加实用的教学案例。对乡村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次培训,帮助乡村教师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形成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
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是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村学校可以针对课堂实践问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常规性教研活动,鼓励所有教师积极参与,以老带新,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满足教师随时教研、及时教研的需求。可以结合教科研微课题,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阅读沙龙、课堂实践、展示研讨、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解决课堂实践中梳理出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研讨、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此外,还应加强乡村学校与优质校之间的交流轮岗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锻炼机会。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实施多元化评价、多尺度评价,并适时调整评价内容,既要评价教学效果,又要注重过程。应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帮助教师科学分析和改进问题,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评价,引领教师树立发展意识,激发内在潜能,增强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从而走上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