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慧,王 敏,周 梦,徐晶晶,刘 梅,牛利巧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北京 100029)
多种先、后天疾病或诱因长期交互作用可引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国成人患病率接近1%,现症患者超过1 000 万。CHF 是各种心脏病难于避免的共同转归,CHF 患者住院30d 死亡率高达5.4%,5年生存率低于癌症,绝大多数患者经历病情加重—住院—病情好转—出院—病情再加重—再住院和再出院,直到终末期的恶性循环[1]。尽管近年来新药物、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心衰的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可以通过延长动作电位平台期增加钙离子内流,激活肌钙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已成为心衰治疗的新利器。2023年3月24日,我院心脏科完成了首例心肌收缩力调节器的植入,开启了中日友好医院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篇章。在CCM 植入术围手术期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78 岁,主诉:胸闷、喘憋伴下肢水肿2月余。入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肺部感染、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入院时平地可行走20m 左右,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夜间无法平卧休息。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7%,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右室壁运动减低。胸部CT 示:间质性肺水肿,左心增大,双侧胸腔积液。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全心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为主,左心室射血分数27%,二尖瓣、三尖瓣见少许反流。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双侧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托拉塞米、沙库巴曲缬沙坦、恩格列净、美托洛尔抗心衰及左西孟旦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等治疗。但患者心衰症状改善不明显。后经医生讨论:患者为终末期心衰状态,CMR提示左室室间隔纤维化程度轻,心尖无明显纤维化灶,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指征,符合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的适应证。CCM 主要用于QRS 时限<130ms,LVEF 值在25%~45%,NYHA分级≥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2]。
医生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入导管室,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右侧腋静脉穿刺,沿穿刺点下方完成囊袋制作,沿右侧腋静脉分别将心室电极1(RV1)与心室电极2(RV2)放置于高位及低位右室间隔,测试:RV1阈值1.2V,阻抗1360Ω,R波高度12.0mV;RV2 阈值1.0V,阻抗1400Ω,R 波高度11.0mV。连接电极与脉冲发生器,局部固定,逐层缝合切口。术程顺利,术中患者无不适主诉,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心理护理:目前国内CCM 处于起步阶段,患者和家属知识严重缺乏,护士向患者介绍国内应用现状,分享成功案例。告知手术方法与起搏器大致相同,过程约1h。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3]。完善术前检查:遵医嘱抽取血标本,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心梗四项等。完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心脏核磁等。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准备:CCM的术前准备与传统起搏器术前准备无明显差异。
术中病情观察尤为重要,一定要提前备好抢救仪器及抢救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患者有无出现胸闷、气促、出汗、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心衰症状。同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严格无菌操作。
2.3.1 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
术后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心电图变化,正常可见CCM电刺激信号,如出现异常考虑是否为电极脱位。由于患者基础疾病多,心功能差,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责任护士应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如患者有胸痛、心悸、大汗、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主诉时,应及早判断,考虑是否出现心包填塞、肺栓塞、急性心梗、气胸等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术后24h 内遵医嘱再次给予抗生素静脉点滴,预防伤口继发感染。CCM其它相关并发症还包括瓣膜损伤、医源性室速/室颤、室间隔血肿等。故术后护士应加强巡视,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早判断并配合医生抢救。本例患者术后病情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2.3.2 伤口护理
术后嘱患者平卧位,右锁骨下伤口沙袋压迫4~6h,注意定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沙袋撤除后患者可起床轻微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腰背酸痛发生率,同时解决患者如厕问题,降低了尿潴留、排便不畅等情况,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另外,伤口需弹力绷带加压24h,之后可改为普通包扎,14d 后可移除银离子辅料。银离子辅料为覆盖伤口的第一层辅料,有很好的杀菌和消毒作用。
2.3.3 一般护理及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术后伤口会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可以耐受。伤口愈合过程中会有轻微的痒感,切勿用指甲挠抓,以防伤口感染。术后避免拍背、术侧大幅度抬臂、提重物等动作,预防电极脱位及伤口出血。CCM 每天刺激时长7h,按CCM 工作1h,停止刺激3.4h的比例平均分布在24h中。术后应遵医嘱继续应用抗心衰药物治疗,避免过度饮水,合理控制出入量。容量超负荷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会导致多器官生理功能发生异常[5]。
做好出院宣教,教会患者CCM 的正确充电方法,充电时需将充电手柄放置在植入位置的上方,进行无线充电。每周只需花费不到1h 时间即可完成充电。勿过度或不正规充电,因为CCM 电池的维护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规律充电可延长CCM使用寿命长达15年以上。告知患者CCM不是生命支持设备,停止工作并不危害患者,仅只是不再受益。同时,CCM 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坚持抗心衰服药仍是治疗的关键[6]。加强活动指导,告知患者如心衰症状逐步恢复,可进行骑车、步行等锻炼,但尽量避免大幅度高抬或挥舞手臂的运动,如打羽毛球、网球等。生活方面,告知患者日常家用电器不会影响CCM 工作,但需远离强磁场、电场,如雷达天线、广播电视发射天线、高压变电站等,避免引起系统故障。定期随访,出院后1、3、6、12 个月复诊,之后每年1 次,电量不足时要缩短随诊时间,以免电源耗尽。如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患者入院时为卧床状态,在CCM 植入5d后,一般情况较前好转,可独立下地步行,6min 步行试验为262m,左室射血分数也由入院时的27%提升到41%。出院4 周后6min 步行试验为283m,左室射血分数复查为44%。由此可见,该患者在植入CCM 后不论在生活质量方面还是心功能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综上所述,CCM植入术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向,可提升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