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型统一战线: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

2023-12-30 04:10魏范青唐金武
行政科学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主协商共治党员干部

魏范青,孙 端,唐金武

(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统一战线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治理型统一战线作为一种新兴统战模式,紧密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为核心目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新时代背景下,治理型统一战线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力量支持。要保证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持续获得成功,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加强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合作,治理型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动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文献综述

治理型统一战线尚未正式被提及,与统一战线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情感治理的效能以及参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等方面。基层社会治理事关人民福祉,要重视全体人民的广泛参与,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扩大基层社会治理的统一战线[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统一战线。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任务是将制度优势转换为行动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寻找共识方案[2]。以制度的形式推进统一战线工作,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体现了党在统战工作中的顶层制度设计能力[3]。统一战线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嵌入到了国家治理的全过程,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动力[4]。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在目的、价值和功能三方面具备情感同构性,能够形成合力,实现情感治理的效能聚合[5]。统一战线在特定的情境和目标导向下,构建出特定的“我们”的概念,以便寻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团结[6]。

现有研究有两个贡献:一是为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将统一战线嵌入治理提供了研究视角,扩大了治理的研究范畴。从统一战线的视角,研究治理与统一战线的融合问题比较少见,特别是把治理型统一战线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尚未发现研究成果。本研究将治理型统一战线视为一种新型的统一战线模式,正式提出治理型统一战线这个学术概念,并就其基本概念和内涵加以诠释,结合中国社会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提出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实现路径,进而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基本内涵

治理型统一战线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创新型统战模式。它融合了治理的思想和理念,将治理的智慧贯穿于统一战线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实现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一模式以多元化的主体结构为基础,强调各界合作共治的价值导向,体现了民主协商、广泛凝聚共识的方式方法。中国共产党通过治理型统一战线,有效凝聚人心、汇聚各方力量,展现了其在现代治理中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智慧。这种模式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一)多元化的主体结构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各方面力量的多元主体结构,实现广泛团结和统一合作,以共同推进治理型统一战线的目标。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出现是由于新时代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单一政党和传统统一战线模式已经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发展包含多元化主体结构的治理型统一战线成为必然选择。多元化主体结构意味着不仅有党政机构和人民团体参与,还涵盖了各个社会领域、不同群体、各行各业的代表组织,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参与治理的网络。这使得治理型统一战线不仅能够在政治上实现广泛团结,还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国家治理和发展事业。

多元化主体结构是治理型统一战线的构建基础,它为凝聚社会共识和推动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种不同的组织、团体和群体代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诉求和多样观点,它们在治理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通过与这些多元主体进行对话、协商和合作,政府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更精准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此外,多元化主体结构的构建也有助于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在治理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产生。这种权力制衡机制可以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效防范治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这不仅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提高了社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它通过充分吸纳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社会多元共治的理念,推动了政策的精细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它也在制度层面上保障了权力的合理运行,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建设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合作共治的价值导向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通过合作共治的方式引导各方广泛参与治理,坚持统一的价值导向,以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治理型统一战线必须更加强调合作共治的价值导向。合作共治意味着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同参与,承担责任、进行协商,通过协同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这种价值导向在新时代汇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合作共治,我们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推进国家的全面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持。

合作共治的方式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合作共治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各界在合作共治中进行广泛对话与协商,促进了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理解,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共识。其次,合作共治可以发挥各方的优势和专长。通过各方的协同合作,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最后,合作共治有助于增进社会信任和凝聚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各方建立了更多的信任,凝聚了共同的目标,增强了社会稳定和凝聚力。合作共治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和矛盾,导致合作的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民主协商和公平竞争,寻找各方共同利益点,推动合作的进行。其次,合作共治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和体制来支撑。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和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力,确保合作共治能够高效运行。最后,合作共治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利益侵犯和失衡。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合作共治的模式也将不断深化演进。未来,需要不断推进统一战线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各方的交流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要加强社会各方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治理水平和意识,增强他们的合作共治意识。只有不断完善合作共治的模式,治理型统一战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通过广泛凝聚共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合作共治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下探索统战治理模式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 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以民主协商为核心的治理理念,以实现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建设中,民主协商被赋予重要使命,成为一种重要的决策方式。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达成共识、形成共同决策,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民主协商不仅仅是党对治理过程的一种倡导,更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它充分体现了民主价值观和原则,强调各方参与、平等协商的精神,有助于有效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协商,党能够更充分地倾听人民的声音,确保决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增强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能。此外,民主协商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协商通过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化解矛盾、减少冲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融合与稳定。它不仅为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了路径,还在长远的发展中构建了人民满意、社会和谐的治理框架。

民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的重要经验,党通过各种形式的协商会议、座谈会、调查研究等方式,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声音。在民主协商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社会各界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直接参与决策。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多方共治的合力,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优势,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和全面。民主协商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民主协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建立高效的协商机制,确保协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其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意见可能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善意沟通和妥协,化解矛盾,达成共同意见。最后,民主协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协商的程序和规范,确保协商的结果合法合规。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也将不断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各方的民主意识和协商能力,形成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民主协商的宣传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只有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治理型统一战线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治理型统一战线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协商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

三、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实现路径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战略形式,它有助于集结各方智慧,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稳定。然而,统一战线的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党的核心地位是确保统一战线有效展开的关键要素。党的领导不仅能够提供政策方向,更能够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各界合作,确保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也能够确保治理型统一战线在实践中始终紧密贴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党的优势,有效应对复杂的社会情况和问题。通过党的领导,治理型统一战线能够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各方合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创造有力的社会氛围和政治环境。

(一)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核心价值

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思想建设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了核心价值和思想保障,使党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建设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下开展的,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方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也是建设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关键所在。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战略定力,做到清醒认识问题,把握发展大势,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党的思想建设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是治理型统一战线的理论指导。党的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最鲜明的特色、最本质的品格。这一理论体系是治理型统一战线领导思想的灵魂,是党员干部行动的指南,是各方参与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坚持这一理论体系,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治理型统一战线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党性是党员干部最为关键的品质,是党员与其他群体明显区分的标志。在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党员干部应严守党的纪律和原则,始终坚守对党忠诚的信仰,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保持全局视野,始终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只有树立正确的党性观,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方能确保治理型统一战线的顺利推进。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坚强保障,是确保党的领导始终牢固的关键要素。党员干部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忠诚、担当、纪律等党性特质,才能够在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引领各方共同合作,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谐。通过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履行使命,以正确的思想引领各方面的行动,为实现国家的治理现代化和全面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在治理型统一战线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他们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自觉拥护。同时,加强党员培训也显得尤为重要。培训能够提高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娴熟地应对治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培训内容可以涵盖党的基本路线、治理理念、法律法规等方面,帮助全体党员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在治理型统一战线中的综合施策能力。

(二)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驱动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党的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也是治理型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开展的驱动力量。只有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完善组织体系,提高党的组织效能,确保党能够更好地领导和协调各方面力量,才能推动治理型统一战线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是治理型统一战线实现的基础。党的组织是党的领导的载体,只有党的组织建设扎实,党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在各个社会领域和机构中深入开展工作,增强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加强高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确保党的领导能够更加有效地落实到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合力。治理型统一战线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此,要完善统一战线的组织体系,将各方面的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党作为领导核心,要加强与其他参与方的联系和协调,建立起有效的协商机制和合作平台,促进各方在治理过程中达成共识、凝聚共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在治理过程中共同应对挑战,实现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提高党的组织效能。治理型统一战线需要高效运行,因此党的组织效能至关重要。要提高党的组织效能,需要健全党的工作机制,确保党的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中。同时,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组织效能,使党能够更好地领导和推动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发展。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实现治理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党要坚持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纪律,确保党内团结统一,党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牢牢把握全局工作大方向。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坚决反对一切损害党的团结、损害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确保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知识支撑

党的理论建设是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党的理论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治理型统一战线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引。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基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其科学内涵,使全体党员和干部都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理经验的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建设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继续发展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深入研究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贯彻到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中。

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党的理论建设要紧密结合实践,总结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要加强对各领域治理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探索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引导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实践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党的理论建设还需要加强高素质理论人才的培养。理论人才是治理型统一战线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治理型统一战线的特点,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下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培养一大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品德优良的优秀理论人才,为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民主协商条件

作风建设是指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教育,倡导民主、务实、清廉、奋发向上的良好作风,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氛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可以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民主协商的条件,通过坚持民主协商,促进各方参与、广泛协商,形成共治合力,实现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坚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同时,要加强党内监督,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其他不良作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民主协商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推动民主协商,广泛凝聚共识。民主协商是治理型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通过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作共治的合力。党的作风建设需要推动民主协商的开展,鼓励各方参与,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同的理念和目标。要坚持全过程民主,充分发扬民主协商的优势,推动各方代表在协商中平等交流,实现多元利益的平衡,确保民主协商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倡导务实清廉作风,增强执行力。治理型统一战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增强执行力。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工作务虚而不虚。同时,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清廉意识,反对贪污腐败,保持廉洁奉公的品质。只有在务实清廉的作风下,党员干部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民主协商的工作中,真正为人民谋福祉,推动治理型统一战线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精神。治理型统一战线需要充满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精神,党的作风建设要激发这种精神。要鼓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在推动治理型统一战线发展的过程中不畏艰难,敢于攻坚克难。要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坚持实事求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只有充满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精神,党员干部才能在民主协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治理型统一战线向前发展。

四、结论与讨论

治理型统一战线是一种新型的统战模式,必须将治理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统一战线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多元化的主体结构、合作共治的价值导向、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其实现路径包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多元化的主体结构体现了统一战线各方面参与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可以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工作,形成合作共治的局面。合作共治的价值导向强调了统一战线各方合作的价值取向,共同追求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发展的目标。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能够确保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形成共同决策,促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同时,在实现治理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是最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治理型统一战线实现各项内涵的政治保障。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精神,以确保治理型统一战线的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提供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动力。

除了党的领导作为治理型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外,还必须强调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在治理型统一战线中的作用。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为治理型统一战线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实现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比如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利用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提高治安预警和处置的能力;在社会服务领域,数字化平台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信息传递工具;在政府管理方面,数字化政府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然而,技术路径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在引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障信息安全和公民的隐私权利;同时,要注重技术的普惠性,避免数字鸿沟加剧社会分化。

猜你喜欢
民主协商共治党员干部
“多元共治”乐融融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村民自治的协商民主路径研究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协商民主”和“民主协商”的界定及其意义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基层民主协商不仅仅是“协商”
党员干部要姓“党”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