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入魂

2023-12-29 00:00:00王彤羽
现代阅读 2023年1期

世上美好之物众多,但在我心中,不抵一缕药香。药香无形,虽涩却暖,是流溢在身体和灵魂中最深邃的纯净,是医者仁心,是中华文化的斑斓底色之一……

初识中药,是在同仁堂。

同仁堂是我幼时常去的地方。堂内总是寂静而古朴,四面的墙上都是方方正正的小木抽屉,密密地排列着,木柜的中央有一个小巧的牌匾,牌匾上用娟秀的字迹书写着每一种草药的名字。“地龙”“鱼腥草”“板蓝根”“甘草”……而我最常吃的便是鱼腥草与板蓝根,因为幼时体弱,常发烧感冒。

大夫把完脉,草草在单子上写下几串字,抓药的伙计便麻利地抽出柜子里的小抽屉,抓出一把药材倒在摇晃的小秤上……浓烈的药味儿与小秤浑浊的古铜色光芒糅杂在一起,用哗哗作响的牛皮纸包裹,与潇潇的煮水声弥漫、融合,再以苦涩的形式出现。常常是皱着眉拧着鼻子喝下的,嘴角正耷拉时,母亲向伙计讨来一片甘草轻轻塞入我口中,悠长的苦涩被慢慢化解,剩下的只有一方纯粹的温暖。

我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同仁堂也渐渐淡出我的视野。但每当嗅到那熟悉的药草香时,身体记忆便会再次苏醒。上了漆的木抽屉光滑的触感、舌尖晕开的苦涩、药草的粗糙、母亲关爱的甘甜……

又识中药,是在《红楼梦》。

黛玉体弱,“从会饮食时便吃药”。而她前世本就为一株仙草,脆弱而傲骨,清雅而绝俗,原就是与百草相通的,因而黛玉喝药也是雅的、自然的,让人生怜而绝无俗情。不似宝钗,吃的药丸是集三节令的露、霜、雪水配百花之蕊,制药的过程也极其冗杂,极尽人工之烦琐,这就比黛玉多了一份荣华之气,却失了一份草木般的雅致。

而透过泛黄的纸页,似乎又能真切地感受到书中人物鲜明的性格色彩。无论是柔弱却坚强的香菱,还是f61aba65159befc9688fff6dc3f72781坚贞的鸳鸯,抑或是机敏的晴雯,书中每一位女性似乎都是一株药草:白芷、紫苏、香薷、青黛、薄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心灵高洁得一尘不染,她们是那个腐朽的世界里明媚的光亮。手捧《红楼梦》,纸张随风翻动,隐约中又递来一缕清幽的香气。

读懂药香,是在语文课上。

那一课我记得很清楚,是神农尝百草。在老师的讲述中,我隐约看见一人,他微偻的背上搭着大大小小的竹篮,手拔起一株开着紫色花朵的植株,用心地一嗅,然后放入肩上的竹篮里。他沧桑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汗水,可眼神却是那样坚定与明亮……神农尝百草,中国人血脉中的那份药香就此蔓延开来。

还有孙思邈、李时珍……战争频仍、疾病横生的岁月中,他们一身布衣、一方草药,紧锁的眉头与瘦削的身姿,构建出一方缭绕着安详的圣地。望、闻、问、切—婴童的哭啼、母亲温柔的哼唱、沸水中咕嘟作响的气泡破裂声、汤匙碰撞的声音都渐渐隐匿在了淡缈的晨雾里。药香里,药草融合,病患和家人却心底安宁。

药香入魂,再一次品味它的前世今生,再一次穿梭十年、百年或是千年,心便又清亮了几分。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亮点点评

本文结构明晰,“初识”“又识”“读懂”几句独句成段,主体部分的层次一目了然;贴合实际,幼时自然关注同仁堂的外观,略大时能嗅到《红楼梦》里的幽香,现在则感动于医者的仁心;情感层进,随着年龄的增大,药香“入魂”,点明主旨,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