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训练营( 测评一 )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1期

导读

01“阅读测评”系本刊重点打造的亮点栏目,特邀名师梁开喜精心供稿,每期测评内容新鲜研发、固定连载。

栏目结构由 试题(含文本、设题)和 解析 两部分组成。“初中版”文本均选自课外,其中,现代文文本从 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 和 文学类文本 中三选二,根据长度的不同另配以一至两篇 文言文文本。

“高中版”一般在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文言文文本中三选二。

02“初中版”测试设计特别注重试题品质,符合中考的主流形式。

既 讲究实用性,又追求 方向性;既有 适切性,又有 挑战性。

“高中版”的测试对接高考,反映高考命题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在命题的反套路和情境化上有所追求。

03在严谨的设题之外,特别注重文本选择和答案准备。

文本考虑与学生生活的相互勾连,努力做到文质兼美,以充分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使文本也能够成为一流的读本;答案注重完整性和科学性,以切实提高检测的信度和效度。

04“试题解析”是本栏目亮点。

试题解析就事论事,要言不烦,直击学生阅读和解题中的难点和痛点,充分发挥其在启迪思维、提升能力、领悟方法和增长智慧方面的作用。

单元 1

实用文

阅读下文,完成1 ~ 4题。

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

①春寒料峭时,看到穿短裙的姑娘,老人们常说:“这样会冻出关节炎的,年轻时不觉得,年纪大了膝盖就会疼。”其实,关节炎的产生与受冻无关。

②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过量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只有两种呈倒悬体位的哺乳动物不患此病,那就是蝙蝠和树懒。这种普遍性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关节炎都与关节达到使用寿命有关(骨关节炎),一些少见的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攻击自身关节组织所致(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关节炎,但没有因为寒冷导致的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让人误以为寒冷是导致关节炎的罪魁祸首。

③老百姓常说的“关节炎”或者“风湿”其实在医学上多为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发病率最高的骨关节病。根据国外资料,在X线普查中,55岁以上有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者高达80%,而65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临床患病率达68%。为什么骨关节炎这么普遍呢?

④人体的关节也和很多商品一样有“使用寿命”,如果年龄达到了关节的使用寿命,关节处的软骨会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并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便是骨关节炎。

⑤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是目前已知的几乎所有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寒冷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⑥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是关节痛,而疼痛加重往往和天气变化、潮湿受凉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论。新近的研究证实了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别和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有关,尽管这种关联强度不是很强。研究者还认为关节疼痛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变化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也许正是寒冷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加重,才使大家误认为寒冷是患上关节炎的原因吧。

(来源:《科学之友》2016年第7期,有改动)

1.填空。

(1)第②段中所说的“这种普遍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是为了印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

(3)从全文来看,造成关节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几乎所有”是作者修改时加上去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一词语?

3.新近研究认为,造成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其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蝙蝠和树懒不得关节炎病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呈倒悬状。

B. 免疫系统紊乱或微生物感染是关节炎病的罪魁祸首。

C. “骨刺”的产生主要与骨关节的“使用寿命”有关。

D. 天气寒冷会导致关节疼痛这种说法或许是有道理的。

【试题解析】

1.该题的设计顺序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和作者主要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瞻前顾后”,严格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一基本原则。第(1)题中的“这种普遍”提示我们应该在前文语境中寻找答案,第(2)题画线的句子属举例说明,是为了印证前面的相关结论的,第(3)题则应将第④⑤两个自然段亦即解说关节炎成因的部分作为对应的阅读区间,同时还要能够作出准确的概括。

2.该题打破此类试题常见的考查模式,从文章修改的角度设问,将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之中,避免了用通法通则来作答的现象。“几乎所有”意味着还有例外,并没有穷尽骨关节炎发病的所有危险因素。

3.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区别“已然”与“或然”,其考查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成骨关节患者关节疼痛的已知的原因,或者说已成定论的原因;二是造成骨关节患者关节疼痛可能的原因,或者说尚未证实的原因。第一问可以在文中找到对应语句,第二问则需要对相关内容从生理和心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归纳,得出结论。

4.该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相关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免疫系统紊乱”和“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关节炎都是“少见的”,并不属于“大多数”,或者说并不带有“普遍性”。因此,“罪魁祸首”的说法张冠李戴、言过其实了。

单元 2

论述文

阅读下文,完成5 ~ 8题。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竞赛,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③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④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向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产生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⑤二十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材。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⑥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⑧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会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来源:《北京晚报》2009年9月11日,有改动)

5. 填空。

(1)“起跑线”比喻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起个大早,赶了晚集”是说马拉松比赛运动员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一山不容二虎”中的“二虎”是指_____和________。

(4)文章第⑧段中,“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6. “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这是为什么?

7. 从全文看,作者说“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得人生”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8. 如果将我们所熟悉的方仲永的故事作为本文的论据材料,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

5.该题由4道小题构成,主要检测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这些关键词语大都用譬喻说理,具有“言此而意彼”的特点,需要我们去探究其言外之意。第(1)题实际上是要弄清“起跑线”这个比喻的本体。在人们的一般的观念里,“起跑线”应该指孩子的启蒙时期,既可指学龄前,也可指刚刚开始求学的时候,从全文来看,“童年”或“童年时期”是比较符合作者的本意的。第(2)题同样是个比喻的说法,与第(1)题不同的是,这里需要明白的是“起个大早,赶了晚集”所喻指的内容,这一,内容当然是针对前文马拉松运动员“赢在起跑线上”却最终实力不济输了比赛这种情形而言的。第(3)题“一山不容二虎”中的“二虎”,显然是指前文中的两个被陈述对象“知识”和“想象力”。第(4)题表面上是回答“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实际上是回答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换句话说,学生需要把握的,不是这个熟语的词典意义,而是它在文中的语境意义。

6.该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是先给出理由,然后对理由作出具体阐释。“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读者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阅读都是一种再创造,任何作品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7.该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把握作者立论的依据。结合全文,这种依据主要体现在两对关系上面:一是“短跑与长跑”的关系,二是“知识与想象力”的关系。就第一对关系而言,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起点上的输赢并不能对应整个人生的输赢;而就第二对关系而言,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想象力和知识并存”,而过早的填塞知识,往往会挤占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8.该题要求学生一方面必须明确本文作者的观点,一方面还要熟悉方仲永的故事,然后看这一故事是否可以作为作者论点的支撑。与一般的开放性试题不同,该题不是如何“自圆其说”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理解观点与材料如何达到高度统一的问题。

单元 3

文言文

阅读下文,完成9 ~13题。

劳山道士

蒲松龄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①。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②。”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③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④?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⑤,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⑥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⑦。”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念遂息。(节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聊斋志异》,1979年4月第1版,有改动)

【注释】①毫芒:极细微的东西。毫,毫毛。芒,草谷上的细毛。 ②不可不同:不能不和大家一起享受。

③赉(lài):赏赐。 ④给:供给,供应。

⑤釂(jiào):饮尽杯中酒。 ⑥饯:用酒食送行。

⑦苏:打草。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初不盈尺 盈:

(2)须眉毕见 见:

(3)勿误樵苏 樵: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B. 心奇之

乃于案上取壶酒 如影之在镜中

C. 其声清越 D. 然不胜酒力矣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门人然烛来

1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画两处)。

乃 以 箸 掷 月 中。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依据文意,概括说说劳山道士法术的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试题解析】

9.该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储备,学生也可以由此及彼,用“以熟词解生词”的方法来灵活应对。如,由“初不盈尺”中的“盈”可以联想到“喜气盈门”中的“盈”,由“须眉毕见”中的“见”可以联想到“才美不外见”中的“见”,由“无误樵苏”中的“樵”可以联想到“樵夫渔父”中的“樵”等。

10.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B项中“心奇之”的“之”代这件事;“如影之在镜中”的“之”为取消独立性的助词。C项中“其声清越”的“其”为指示代词,她的;“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中“其”为副词,表希望。D项中“然不胜酒力矣”中“然”表转折,“然而”的意思;“门人然烛来”中“然”通“燃”,“点燃”的意思。只有A项中的两个“乃”都解释为“于是”“就”,为副词。

11.该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乃”字属句首关联词,“以箸”是谓语中心词“掷”的状语,它们与后文都应断开。

12.该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其中,“俄顷”“辉”“鉴”是重要的采分点。“俄顷”是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辉”和“鉴”都属名词活用为动词。

13.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意文脉的理解概括能力,针对能够体现道士法术的“神奇”之处的主要情节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01. (1)除蝙蝠和树獭外,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

(2)骨关节炎是发病率最高的骨关节病(骨关节炎十分普遍)。

(3)年龄(关节的使用寿命) 。

02.在目前已知的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高龄、肥胖等机械因素并不是全部危险因素,还有其他未曾列举的危险因素。修改后的表述更科学,更准确,更严谨。

03.造成骨关节患者关节疼痛的原因: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其可能的原因:

(1)生理因素: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2)精神心理因素: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

04. B。

05.(1)童年(童年时期)。

(2)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相同意思均可)

(3)知识;想象力。

(4) 要想赢得人生,不妨输在起跑线上(“要想获取人生的成功,应让孩子拥有轻松自由的童年”等意思均可)。

06.受教育者对知识的反应,取决于其感悟程度。《静夜思》是思乡之作,5岁的孩子不会有思乡的体验,而一个远离家乡的20岁的青年,可能会因此牵动对亲人故土的怀念。

07.人生是一场长跑,保存实力,才能后劲十足;儿童期晚接触知识有助于贮存想象力,而拥有想象力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最终赢得成功人生。

08.不合适。作者批判的是应对儿童过早、过量灌输知识的主张,方仲永是神童,是天赋异禀,他最终不能成才主要是家人“不使学”造成的,因此不能证明本文“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

09.(1)满(足);(2)显现;(3)砍柴。

10. A。

11. 乃/以箸/掷月中。

12. 一会儿,月光照亮房间,什么细微的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

13. (1)剪纸变月;

(2)壶中酒取之不竭;

(3)“箸”变嫦娥,嫦娥变“箸”;

(4)移席月中。(答出大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