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稿、抄书、记日记以及写信,都用毛笔。常用的毛笔名叫“金不换”,是鲁迅故乡浙江绍兴“卜鹤汀”笔庄的廉价产品。鲁迅曾说,“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是我从小用惯,每枝五分的便宜笔”。鲁迅日记中,也有多处赠送、购买这种“金不换”毛笔的记载。周建人回忆说:“他病时还叫我们托人去买这种笔,但买好寄到时,人已不在了。”鲁迅的书法造诣很高,那矫健秀丽的毛笔书法,也向人们展示了另一个不为人熟知的鲁迅。
自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后,鲁迅相继写下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作品,用这支朴素的“金不换”,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鼓舞了无数能人志士前行。
(来源:文汇网2021年11月17日)
素材速写
一支笔的力量
笔,一个稀松平常的文具,却也最有力,批判现实靠它,揭露黑暗也靠它。鲁迅的文学创作、思想传播和革命斗争,大多凝聚在这支“金不换”上,他正是以笔为“枪”,唤醒了中国沉睡的民众。
立意关键词:革命精神、文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