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策略

2023-12-29 00:00:00李瑞娇
艺术大观 2023年8期

摘 要:高校音乐课程中,合唱指挥是必修课,要想为观众呈现出高水准的合唱作品,离不开合唱团持之以恒的训练和专业教学。新时期,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如何开展高效率的合唱排练,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从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着手,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并提出几点改革策略,期望提高新时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3

目前,合唱指挥已经成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音乐、大合唱和指挥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树立自信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保持传统的教学态度,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合唱指挥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合唱指挥的重点知识,师生互动少,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一、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发展历史简述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开设《合唱与指挥》相关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辅助性和实践性并存,针对合唱指挥课程教学,很多高校教师理解比较片面,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这一阶段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主要以最强音作为表现手法,合唱曲目中赞颂历史的歌词较多,在教材选择上倾向于革命性、战斗性和艺术性有机融合的合唱曲目,不能深入分析合唱曲目的含义以及内容,导致学生没有具备多声部思维[1]。80年代到90年代间,我国相关人员在音乐学术领域上加大了研究力度,合唱训练基础知识和多样化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逐渐从单一变得丰富;合唱曲目风格多变,逐渐趋于艺术性;在合唱教学中,男声、女声、童声等合唱形式逐渐体现了出来。共性美感合唱形式逐渐取代了单一的合唱形式,促进音准、共鸣和旋律等稳定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到今天,高校合唱教学形式多姿多彩,教学风格多样化,其中包括美声、通俗和蓝调等,发展跨度大,但是从合唱指挥教学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二、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材内容缺乏创新

合唱指挥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教材的支持。这样的话,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爱上教材,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深入学习教材知识,获取更多合唱指挥理论知识。但是实际上,合唱指挥课堂上,一些教师依旧说教式教学,一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旧教材开展,但是传统的教材内容缺乏创新,一些专业术语表述过于复杂,加上旧教材内容表述以文字为主,插图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会由于文字太多,表述难以理解而觉得学习合唱指挥很难,逐渐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合唱指挥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专业教师人员缺乏

目前,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从而阻碍了合唱指挥专业稳步发展。随着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招生数量越来越多,专业教师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很多高校管理层会从社会聘请声乐或者乐器教师兼职教学,以保证合唱指挥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2]。部分高校会让教师先参加教育培训再开展合唱指挥教学,如此一来,教师不够专业的情况会导致合唱指挥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教育影响下,目前我国高校合唱指挥课堂上,教师是主角,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说教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合唱指挥课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和其他专业文化课程不同,合唱指挥专业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上,大部分课堂使用教材教学,留给学生练习合唱和指挥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合唱指挥能力得不到提升。另外,合唱指挥课堂上,师生互动少,加上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在不了解学生基础水平的情况下选择相同的教学模式,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影响合唱指挥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唱指挥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学生是主体。所以,合唱指挥课堂上,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活动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成为主角之后,可以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并且独立思考问题、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来一起讨论问题[3]。实际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当好指导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保证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当然,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需要充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多留些时间跟机会给学生参加合唱指挥实践活动,全面照顾每一位学生,并重视全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合唱指挥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很强,教师可以有效结合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日常教学活动可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音乐和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感,正确引导学生将内心感受转变成肢体动作,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此保证课堂氛围不再沉闷,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表现力。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生指挥姿势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选择《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指挥片段,通过多媒体教具将合唱场面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这场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的盛宴下感受心灵的震撼。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合唱指挥家的动作有哪些?然后随机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在音乐熏陶下,激昂澎湃的旋律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跟着旋律动起来,全身心投入教学中,自然而然会配合教师的提问,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加大感知训练力度

教师在教学生合唱指挥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正确引导他们使用多种感官来进行合唱指挥全过程。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合唱指挥相关内容的时候,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对音乐的律动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并加强日常训练。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打音乐节拍的时候,学生的肢体动作会产生本能性律动,但是这种本能性的律动很难帮助学生将音乐中多种律动关系表达出来。假设学生将拍点的位置摆放在胸前,刚开始拍打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无法形成关于拍点的专业性概念,加上手臂动作不协调,导致音乐节拍拍打不到位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在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每一个指挥动作的拍击都需要音乐节拍,倘若想清晰地体现拍点,在指挥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肘腕关节的应用,类似于篮球运动员,在做投篮动作时需要借助手腕的控制力[4]。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注意,指挥过程中手腕下坠和反射弹上来之间的变化,并在这一瞬间做好时间差,促使手腕落下和上升期间是一个完整的律动关系,加强学生的节拍感和节奏感。经过如此专业、系统、持续化的训练之后,学生便可以将律动感带入日后的合唱指挥姿势当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节拍的三要素:准备、拍点和反射,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律动关系,学会在后期的合唱活动中处于非常协调的指挥状态。

(三)合唱指挥同步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将合唱和合唱指挥分离教学,导致两门学科虽然内在联系密切,但是教学活动严重脱节,从而限制了学生合唱指挥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实现合唱指挥同步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身份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同时体验合唱员和合唱指挥员两种角色。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合唱指挥这一重要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创设角色互换环节。首先,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合唱员,剩余学生依次指挥不同的音乐旋律,合唱曲目结束之后,双方互换角色,重新合唱和指挥。等到角色互换表演完毕之后,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然后提出问题:合唱和指挥有什么不同之处?在问题的导向下,加上个人亲身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合唱指挥的理解和认知,还能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合唱和指挥之间的配合,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合唱指挥同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熟练控制音准和节拍的旋律,并懂得如何配合,实现高效率的合唱指挥效果。在同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合唱与指挥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思考,熟练掌握多声部合唱、音量转换以及音色等环节的指挥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两个作品展开分析,合理引进这种同步教学模式,促使合唱和指挥可以相互渗透与配合,帮助学生在双重角色中感受指挥的“统率”作用,以此提高学生合唱指挥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借助教材内容,但是作为一种官方的合唱指挥教材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难免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将教材中一些复杂的专业术语使用简单的话术表达出来。以往的合唱指挥教材内容一般是以时间发生的顺序进行编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设置课件和实际需求,导致教材内容无法更好地用于教学活动当中。所以,合唱指挥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有效融合和渗透关联性极强或者是相似的内容,促使教学形式变得多元化[5]。同时,教师还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合唱指挥教学活动,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来说,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化和交互性等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图片、影响等多种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合唱指挥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还能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合唱指挥相关内容,实现信息传递。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很多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曲目形式分析和指挥类型等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例如,教师可以合理使用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的指挥教学DVD,这种全新的合唱指挥教材内容可以全面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获取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合唱指挥相关专业技能。

(五)情感和律动双管齐下

经过不断实践活动,将情感代入教学活动中可以更高层次地提高教学质量。合唱指挥教师也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开始关注情感带入对合唱指挥教学的重要性。情感和律动教学双管齐下是当今时代合唱指挥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众所周知,高校学生的心理成熟、对新知识的吸收速度较快,该阶段的学生普遍自我意识强烈、情感丰富。正因如此,高校学生容易情绪波动、行为多变等。虽然情绪波动太大属于不利因素,但是此时的高校学生理性思维正逐渐提高,加上他们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所以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合唱指挥专业理论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要懂得顺势而为,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感,让学生可以保持着轻松愉悦的情感参与到合唱指挥教学中。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排练合唱指挥时,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打瞌睡等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排练活动,在绿水青山环绕下,学生才能放声歌唱,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可以说,合唱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核心部分,从很大程度上讲会直接影响音乐形式、音乐内容以及情感表达[6]。因此,采取科学手段培养合唱指挥专业优秀人才非常重要。新时期环境下要求合唱指挥教学必须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合唱指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认知存在偏差,没能充分认识到合唱指挥教学的重要性,过于注重指挥而忽视合唱教学,如此一来便会导致日常教学中学生无法全局掌控合唱指挥相关知识,以至于合唱指挥教学无法和新时期下音乐艺术要求相符合。

四、结束语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需要在新课改要求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始终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敢于创新,并以学生成功就业作为导向,不断改革合唱指挥教学,优化教学内容,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平台,全面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为音乐领域稳步发展提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豪华.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22(14):202-204.

[2]刘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J].艺术评鉴,2021(06):120-122.

[3]高揽辰.新时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21(23):71-72.

[4]董治平.新时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20,38(17):145-146.

[5]徐宁.新时期高校合唱指挥课教学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38(08):107-108.

[6]刘玉.新时期我国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大舞台,2019(10):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