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2023-12-29 00:00:00李名一
艺术大观 2023年8期

摘 要:将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倾注在声乐演唱中能使听众获得更好的体验,也能深化演唱者对音乐的理解。本文先从具备艺术感染力、声感与审美感并举、演唱倾注情感与个性化独到诠释美感特征等四方面阐述声乐表演艺术具备的审美价值特征,再分别从声音、乐感、艺术形象三方面论述表演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以此为声乐表演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促进演唱者声乐艺术水准的提升。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03

同样是对音乐进行诠释,区别于乐器演奏的形式,声乐表演艺术主要通过演唱的形式来展现音乐的无限魅力,演唱者不仅要具有优美的歌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要有着扎实的艺术功底与对作品的深切理解能力。优秀的歌者能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将声乐表演的艺术审美充分体现,将自身在作品中领悟到的内涵转化为情感倾注在演唱过程中,并以此来打动听众。

一、声乐表演艺术具备的审美价值特征

(一)具备艺术感染力

要想在演唱过程中激发十足的共情,充分体现演唱的审美价值,就要求演唱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染能力。所谓艺术感染力,其实就是指在演唱作品时,听众能从演唱者诠释作品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与演唱者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演唱情感,以此达成与歌曲创作者、歌曲诠释者精神上的共鸣。也正是基于这种要求,演唱者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时,不仅要掌握精准的声音处理技巧,还要在精神上对作品本身倾注一定的主观性分享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就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将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情感经验融入其中,借此获取针对这首作品的审美感受,完成对本首歌曲的演绎,深化本首歌曲的审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应该将歌曲创作者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思想与感情内容同自己的声音相结合,合成优美的声音美感。此外,演唱者对歌曲进行演绎中体现出的审美内容还包括演唱者自身的音色加持,这也要求演唱者在积累演唱经验的过程中要根据音乐内容反复揣摩,借助自身的音色强调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要想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得以充分的体现,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演唱者在演绎音乐作品时,要将自身的演唱心态与该歌曲的创作环境无限贴近,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诠释。所谓的歌曲创作环境,主要是指歌曲创作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人物背景等都应该具备真实特征,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更多听众的共鸣,在歌曲这一艺术形式中最大限度地还原歌曲内容的真实面貌。演唱者基于对歌曲创作环境的深切理解,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将声乐表演技巧与自身的音色美感巧妙地与歌曲本身融为一体,实现对歌曲的深切诠释。例如,演唱《四铁战歌》《当那一天来临》等军歌的时候,常常会使听众热血沸腾为之一振,这不仅与创作者创作的旋律和歌词息息相关,更与演唱者激昂富有力量的演唱方式密不可分。又比如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的祖国》《映山红》等红色歌曲时,听众会在心里泛起无限的爱国之情,这也源于演唱者的诠释以及歌曲作者创作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所谓演唱者的演唱心态,主要是指演唱者应该基于自身对演唱作品的独到感受,对表演形式进行确定与创新,甚至还要根据作品的实际内容为其打造特别的诠释方法,这样才能形成对作品的优质诠释,更能促进歌手形成个人的鲜明演唱风格,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发展。

(二)声感与审美感并举

通常情况下,演唱者的乐感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音乐是表达演唱者内心情感的有力工具,听众借助演唱者的诠释体会演唱者的情感倾注与内心活动。所以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技能训练时,应该着重培养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感,并且借助常规性的训练对音乐的审美感进行强化。具体来说,在演唱者进行针对性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将演唱的技巧、自身的音色与从作品中汲取体会到的深切情感相结合,还要着重体会音乐作品中客观存在的节拍、演绎速度、音乐节奏等内容,再基于此将情感倾注其中,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在演绎《乌苏里船歌》等体现自然风景的歌曲时,不仅要抓住赫哲族人的生活气息,还要将欢快甜美的情感倾注其中,强化歌曲悠扬开朗的演绎风格。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中的流行元素也在不断调整,每一首声乐作品都能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时代的发展内涵,一些词曲创作者会基于歌迷或其他方面需求,为演唱者量身创作适合其演唱的声乐作品。这一部分音乐作品也就能显著反映出一些时代特征。但除此之外,即使部分音乐元素确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着改变,但演唱者仍然会从传统的音乐演唱中不断汲取演绎技巧,提升自身的声乐审美感。例如《少年游》《清明上河图》《新贵妃醉酒》等乐曲在演绎的过程中,演唱者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戏曲行腔,这些传统性较强的演绎手法能够充实作品的情感内涵,为作品树立鲜明的演唱特征。与此同时,一些演唱者在演绎传统的声乐作品时,也会适当加入现代的元素,并在演绎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音色特征与演绎技巧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这也昭示着传统演唱技巧与现代演唱技巧的结合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1]。

(三)演唱倾注情感

在对声乐艺术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一旦通过自身的演绎达成了与听众的思想共鸣,就代表双方在无形之中完成了一次精神层面的交流。情感是心理想法的充分反映,能够促使演唱者与听众双方参与体验的升华。演唱者在音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将丰沛的情感倾注其中,就能激发听众的想象力,显著提升其思维活跃性。人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会借助不同的行为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中将自身情感通过不同的理智形式展现出来。而声乐表演艺术中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能够影响这一音乐作品是否体现出成功。作品中的时代精神、社会价值都会通过演唱者的演绎得以展现,所以在情感审美中,演唱者要对作品倾注充分的感情与真挚的体会,这样才能达到深挖作品内涵,促进与听众精神共鸣的目的。

(四)个性化独到诠释美感特征

在聆听演唱者对音乐作品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听众往往会基于自身的主观性理解与情感波动,展开对声乐艺术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并产生独特的思考。这就要求演唱者应该具备强烈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个性化独到诠释美感特征的能力,才能实现对艺术形象的立体性诠释,扣人心弦。演唱者诠释出的艺术形象应该做到将自身对作品反映出的内心活动进行充分的展现,并利用音色、节奏、音量、缓急等差异性的演奏方式凸显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使整体声乐表演艺术情感表现更具趣味性。将艺术形象与特定情感相融,能够丰富听众的听觉体验,充分体现歌曲的审美价值。

精绝高超的演唱技巧能够显著提升演唱者在音乐作品诠释过程中体现的艺术表现力,且许多特别的演唱技巧对演唱者个人的演唱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演唱者更应该深刻把握作品情感与内涵,并在其中加入演唱技巧,才能实现对音乐作品的优秀演绎,如《春天的芭蕾》《夜莺》中的花腔演绎等,演唱者的花腔技巧为作品做出了极佳的诠释,又如在《浏阳河》《北京的金山上》等民歌中加入独特的少数民族歌曲演唱技巧,提升了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声乐作品与高超的演唱技巧是不可分割的,包括演唱者的气息调节、共鸣位置等,都会赋予歌曲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许多歌曲如《世界之王》《诗人的旅途》等作品在演绎过程中,更要求演唱者要做到将自身与歌曲中出现的身份与角色进行代入,才能实现对作品的完美诠释。

二、表演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一)声音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是综合性较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作为桥梁将创作者、演绎者以及欣赏者相连,将审美体现与声乐表演行为相融,能够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也能为演唱者带来更深刻的演绎经历,为听众创造绝伦的聆听体验。声乐表演这一形式极为普遍,广为大众接受,并且能够较为轻易地在其中倾注情感寄托。在当前的声乐表演艺术中,声音表现对于审美体现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2]。通常情况下,声音就是指演唱者的音色特征,不同演唱者具有不同的演唱音色,就会对同样的作品生成不同的演绎风格,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内容。而在同一演唱者的表演过程中,一旦其对不同歌曲采用了不同的声音处理手段与不同的声音应用方法,也会呈现给听众以不同的听觉体验和审美体现,进而导致作品中潜藏者的情绪精神内涵也各有不同。在一首作品的演唱过程中,表演者应该借助对自我音色的细微调整,以及对旋律处理的抑扬顿挫、对节奏处理的轻重缓急等方面来完成对作品的演绎。这就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开始前就要对本次演绎作品的深入内涵进行充分的理解,再在其中加入自身的加工与处理,才能赋予声音以灵魂,为声音与乐曲倾注充分的感染力,促使观众产生共鸣。

(二)乐感的审美体现

音乐作为不可或缺的审美价值体现,存在于声乐表演艺术活动中。从实际表演情况来看,其能够对表演者的内心感受、节奏、音准进行有效控制[3]。演唱者依据自身的乐感,生成极富个人特色的音乐作品演绎风格,并将其具体体现在音乐作品的节奏音准等基本要素上,实现对音乐作品表达渠道的拓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充分调动起演唱者的情绪积极性,丰富音乐的表达途径。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音感的养成至关重要,而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常规性演唱练习中夯实自身的演唱基本功,以及节奏、音准等内容也要多加练习,并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深切体会曲调与歌词中的意境,提升声乐作品的音乐情感价值。此外,表演者还可以积极借鉴各方经验,从他人的表演中或日常生活中汲取演唱灵感,研究出适宜自身的歌曲风格与演绎方式,为听众展示更多的音乐魅力,彰显自身审美价值。例如,歌手廖佳琳演绎的一系列歌曲《Rolling in the deep》《笑之歌》等,将花鼓戏、花腔、地方方言等多方面因素融合到音乐演绎中,形成了鲜明具有自身特色的演唱风格,展现出自身高超的演唱实力。

(三)艺术形象的审美体现

在现有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演艺术形象会直接对音乐作品表达产生影响,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会更加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艺术形象审美的追求也会各有差异。具言之,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典型审美体验。在这一特征中,声乐表演艺术形象的个性化特征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一类的音乐作品往往基于广泛而普遍的社会环境,其中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们之间产生的情感,以及自然界中的风景内涵等,听众也能由此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极为经典的艺术形象。

其次,个性审美体验。人们生长生活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其经历的社会体验也存在差异,这就会造成不同的人对世界存在着不同的认知角度。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也是如此。即使是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演唱者也会对其做出不同的诠释,而听众也会从中提取到不同的音乐信息,而这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在音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可以将自身的经历与对作品的独到体验倾注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提升演唱的美感,激发听众不同的内心情感[4]。

最后,独创性的审美体验。当前,人们对于新音乐作品有着极为强烈的诉求,不同类型的人对表演者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审美价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此时,声乐表演作品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其代表的艺术价值能够丰富人的内心活动。因此,作为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更加良好,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价值也会增加。此外,艺术形象的独创和演唱者的音乐文化素养有直接的关系,表演者在塑造一部音乐作品时,要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出发将艺术价值凸显出来。

三、结束语

评判声乐表演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展现了如何高超的演唱水准,也不在于歌曲中的特别技巧是否被演唱者尽数展示,而是在于是否能触动聆听者的心弦,激起情感共鸣。基于这种评判标准,演唱者在提升自身歌唱技巧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乐曲本身感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演唱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声乐艺术审美,这样才能激发自身对作品深切的情感共鸣,为听众呈现更为优质的歌唱作品。

参考文献:

[1]苑璐.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在演唱中的应用探究[J].艺术家,2021(02):122-123.

[2]郭一静.关于表演艺术审美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9(12):120-121.

[3]齐建立,李珊.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视界多维拓展思路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21,10(03):33-36.

[4]魏佳.对当下我国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的思考[J].剧影月报,2022(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