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艺术歌曲Mutya ng pasig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2023-12-29 00:00:00严璟
艺术大观 2023年8期

摘 要:艺术歌曲Mutya ng pasig是由菲律宾作曲家Nicanor Abelardo所创作的一首“昆迪曼”风格的作品,这首歌曲完美混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术以及菲律宾本土的音乐元素,是作曲家为复兴本土文化做出的划时代尝试。本文将简单介绍作曲家生平以及“昆迪曼”音乐的风格特点,对该作品进行艺术特征、演唱技巧方向的分析,论述该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艺术歌曲;昆迪曼;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03

一、艺术歌曲Mutya ng pasig概述

(一)现代菲律宾音乐与新古典主义

菲律宾受到西班牙的语言、文化影响长达三百多年,这让其本土文化的留存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也给定义什么是独特的菲律宾音乐带来了困境。但是,现代菲律宾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现有传统与新的西班牙传统相结合。在这其中,出现了新古典主义作品,其特征为,首先,运用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标准格式,如协奏曲、交响曲、交响和声调诗、康塔塔等。其次,深受德彪西的音乐纹理色彩和20世纪早期表现主义作品的模棱两可和“不和谐”的音调的影响。最后,音色结构中加入了各种非西方乐器的声音[1]。

(二)昆迪曼(Kundiman)音乐风格特征

艺术歌曲Mutya ng pasig的音乐风格属于昆迪曼。由于本土土著音乐和西班牙音乐传统的交汇,菲律宾音乐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化。其中包括talindaw(船歌)、awit(三拍子的慢歌)、tagulaylay(悲伤的歌)、sambotani(宴会歌曲)、kumintang(原先是一种战歌后逐渐改为情歌)等,多种音乐风格都逐渐开始蓬勃发展[2]。其中,昆迪曼是一种传统的菲律宾情歌类型的总称,一般使用3/4拍,开始使用小调并在之后转到大调,歌词使用他加禄语,多由女性演唱,其旋律通常使用流畅柔和的节奏,并在其中带有戏剧性的间隔,整体乐曲风格类似于小夜曲。昆迪曼的歌曲有一种宿命论的悲观倾向。“菲律宾音乐民族主义之父”弗朗西斯科·圣地亚哥博士称“昆迪曼是菲律宾人最优秀的情歌,是最深入人心的悲伤小夜曲,带给他们无尽的情感”。

(三)作者Nicanor Abelardo生平简介

Nicanor Abelardo(1893-1934),菲律宾著名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并在剧院和电影院从事乐队指挥,后在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随后他留学于芝加哥音乐学院,期间受到第二维也纳学派、欣德米特和其他欧洲后浪漫主义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影响。他在短时间内就接受并吸收了这些新的音乐风格并开始作曲,并因此获得了奖学金。Nicanor Abelardo的一生创作了140多部作品,涉及艺术歌曲、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歌剧等。Nicanor Abelardo非常擅长将在西方学习到的和声风格与菲律宾本土音乐相结合,他以重新定义昆迪曼音乐而闻名,并将这种形式的音乐代入了艺术歌曲的行列。

二、艺术歌曲Mutya ng pasig的音乐特征

(一jiykz9JK0MTXs2mX36i8bCCxxPsW7hQ2720WotpMk5I=)歌词大意及艺术特征

当夜幕降临月光洒落,水面的南风轻轻叫醒河流,一个洁白无瑕的画面,随着水流散开的长发,这是帕西格河上的明珠。她在白色的泡沫中移动,随着歌声、伴着诗。“我是守护这河水的仙女,在充满爱的力量的世界里,当爱消亡,我生存的地方亦会消失,我的力量将被转移到所有人的心中,如果你希望我留存,请分享我的爱。”

歌词的前半段描述了帕西格河上水仙女的美丽身影,后半段则是她开始自述对爱的渴望,爱是她力量的源泉。这首歌取材于一段著名的传说:菲律宾的水上主要交通路线——帕西格河,原本有三个部落分别坐落在帕西格河沿岸,人们依赖于它而生存。当西班牙人到达时,他们在帕西格周围建造了城池,污染导致河流中的鱼量减少,传说中的水仙女不再感受到爱而开始失去她的力量。

水仙女作为爱、美与自然的化身,希望人们停止自私利己,想要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将人与人之间的爱重新传递下去。

(二)音乐本体分析

曲名“Mutya ng Pasig”意为帕西格河上的明珠。歌曲受到kumintang的影响,有很多源自它的音乐元素,kumintang是一种古老的流派,起源于菲律宾的他加禄语地区,歌曲的节奏遵循了语言节奏。这种节奏模式也可能被误认为是tagulaylay的风格,Bañas将其描述为以朗诵方式演唱的单调旋律[3]。歌曲的开篇旋律便是这种宣叙调风格的完美展现,其中的重音落在第一小节的第三拍和第二小节的第二拍[4]。

作品分为三个部分:“风景描述(宣叙调式);水仙女的描述;水仙女之歌(再现部)”,每个部分由一个简短的器乐段落分隔。作者还在钢琴和小提琴的独奏中加入了一些对风景的绘画描写,如使用切分音模仿河流的水潺潺而下,使用半音对位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试图将他在西方音乐方面的训练与他对自己本土传统的经验相结合,整首歌曲采用欧洲作曲风格可以接受的和声进行。在最开始的部分,降Eb小调充满独特风情的前奏为水仙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主音停顿片刻之后,旋律和和声开始在“tila ginising ng habagat”(被微风唤醒)这句台词上开始流动,乐曲开始描述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她的纯白圣洁以及形象飘逸的长发似乎为整个场景注入了活力。随着她的存在从幻影变为现实,钢琴中的kumintang主题的小涟漪变成了汹涌的水。该部分以“Ito and Mutya ng Pasig”(这是帕西格的水仙女)的戏剧性呼喊结束。紧接着一段简单的分隔部分,水仙女开始诉说,这在音乐上起到了连接Eb小调与随之的Eb大调的桥梁作用(见谱例1)。

谱例1

谱例2

随着曲调的变化,她开始诉说她悠扬而抒情的故事。歌曲以抒情的旋律和活跃的和声来开始讲述古老的故事,伴奏中生动的半音对位线增强了这一点。故事达到高潮时,“…ang pag-ibig ng mamatay, naglaho rin ang kaharian…”(当爱消亡,我的生存之地随之消失),作曲家使用了一个突然而刺耳的泛音,随后转换到一个较远的音调区域,使这句台词更戏剧化:“…ang lakas ko ay nalipat sa puso’t dibdib ng lahat…”(我的力量被转移到其他每个人的胸腔)。作品遵循传统的西方歌曲形式,巧妙地连接和弦,自然地切换调性,展示了作曲家创作一首精心打造的艺术歌曲的能力。但作曲家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他还试图找回本民族古老传统的碎片并将其编织到他的歌曲中,并希望重现曾经失传的一种民歌——kumingtag的精神。Abelardo在为歌曲编写速度标记时,使用了“Tempo de Kumintang”一词,这是一种创新地对钢琴或器乐伴奏的节奏动机的描述。

Abelardo还在谱中使用术语“tagulaylay”,可能是为了描述所使用的声乐风格。 Tagulaylay据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演唱风格。在这一作品中,Abelardo将它回归本土古老遗产的“pag-ibig”(爱)并具体化了[1]。

三、艺术歌曲Mutya ng pasig的演唱分析

(一)感情处理

歌曲第一部分类似宣叙调,前四句用诗歌描绘水仙女的出场,如诗般神秘的画面,需要内敛而神秘的诉说方式去演唱。之后的两句赞叹“这是帕西格的明珠”,虽歌词相同,但最忌使用完全排比的力度演绎,而应该是逐渐上升加强,层层递进的感叹,最后宜用渐弱的泛音作为小段落的结束。值得注意的是,之后的歌词“Sa kaniyang pagsiklot sa maputing bula”部分,白色的泡沫中跳动,根据语言发音特点,应将此句处理得稍活跃,几乎类似跳音的发音,同时不忘稍带连贯从而能够展现水面波光粼粼,泡沫如珍珠滚动的画面。

水仙女讲述故事并渴求爱情的第二、三部分,则是一改之前的风格,饱含感情地娓娓道来。“充满爱的生存之地也随之消失”这句的旋律在迅速攀升以及停顿后回落,应展现逐渐焦急后的惋惜情感(见谱例2)。

全曲最后部分在充满激情的呐喊中结束,呼吁人们重新发现爱、传递爱。利用好两个自由延长记号下的高音非常重要,此时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情感的全部释放,可以毫无保留地将旋律推送出去(见谱例3)。

(二)技巧分析

初次接触外国作品,很多人在学习歌曲时会忽略外语发音标准的重要性,经常是带着旋律在学习歌词,这其实非常不利于新作品的掌握,尤其是歌词字节之间何时断开,何时语气急促,何处是重音的落点,这些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此时应当先将旋律与节奏分离开,单纯带着节奏去念歌词,并注意重音、断句、语气、情感表达等问题。待能够自如地将歌词与节拍结合后,再加入旋律,届时自然会觉得外语作曲掌握起来轻松很多。

因为菲律宾歌词语言发音节奏比较特殊,所以需要在演唱时保证旋律连贯的同时,做到将词语之间断得干脆,曲谱上标记的词语重音更是不能被忽视。

歌曲尾声部分,两句连续的高音自由延长(见谱例3),看似无从选择换气点,实际上只需找到整句歌词的间隔即可。此时需要演唱者熟练掌握短时间内快速换气并且不变换歌唱状态的能力,这个技巧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大部分初学者都习惯在大口的换气之后,身体状态瞬间松懈,之后重新再起新的状态,其实这样身体是很难跟上的,那么歌唱状态自然不用说,紧接着的段落以及高音乐段很容易听起来像是悬吊着一口气,漂浮无底气。想要练好这个技巧可以模仿练习“小狗喘气”:短时间内快速吸、吐气,以锻炼身体肌肉的同时放松喉咙。同时,在高音上的闭口音发音也一直是一个难题,很容易在用力咬闭口音的时候下巴以及声带收紧,造成“捏”着唱的负面效果。事实上,高音上的闭口音,发音应当放开,下巴、嘴唇放松不要咬“死”,也无须纠结咬字一定要准确,由字头的辅音带出即可。可以参考意大利语的元音发音规律,将闭口音“i”往“e”上靠近,声音向上颚方向集中,这样就能够将高音上的闭口音唱得舒服又放松,音响效果也自然更好。

谱例3

四、结束语

“Mutya ng Pasig”是音乐诗人Nicanor Abelardo的巅峰之作。它展现了作曲家对当时创造性写作的已给定规范参数的理解与实现。Abelardo对歌词文本非常重视,西方音乐传统节奏与词汇的结合特点并不适用于这首歌,因为他加禄语单词的音节结构和重音非常复杂,但这首歌音乐节奏却完美适应了关键词语的重音和变化。Abelardo将在西方学习到的技巧与他本民族的元素相结合,致力于重塑、发扬自己民族的古老文化,将本土民歌进一步发扬光大,进入艺术歌曲的行列。如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们更应广泛学习多方技术,弘扬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不变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克莱斯特麦克塔尔.菲律宾艺术歌曲:昆迪曼的演变以及它在标志菲律宾身份所起的作用[D].克莱斯特音乐工作室,2019.

[2] A·奥坎波.名家尼卡诺·阿贝拉多的生活和音乐[M].马尼拉:菲律宾文化中心,1987.

[3]巴纳斯·卡斯蒂略,雷蒙多.菲律宾音乐与戏剧[M].奎松市:曼拉帕工作室,1970.

[4]桑托斯,拉蒙·帕加约斯.回答关于菲律宾音乐的四篇文献[M].菲律宾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