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最青春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24期

特约名师

李小军

中学一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师。多年致力于提升“创意写作”在中学生读写实践中的转化与运用,在多家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教育宣言:以创意融通读写,以读写点亮人生。

本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1.党的十九大报告写道: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冬奥冠军苏翊鸣在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说,“伟大的国家”和“最好的时代”是放飞青春梦想的坐标,也是广大青年奋斗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3.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显示,青年网民群体普遍相信“努力有用”,“躺平”没有出路,拼搏才有未来;奋斗,永远是青春的别名。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以“奋斗最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本次作文命题是针对这一人文单元的综合检测,所以命题紧扣“青春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展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冬奥冠军苏翊鸣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形成多维组合材料,便于学生展开有思辨性的表达。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强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要求,指出了青年人奋斗的出发点是“实现中国梦”和“为人民利益奋斗”;冬奥冠军苏翊鸣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体现了青年人对伟大时代的个人体验,即“伟大的国家”和“最好的时代”是青年人奋斗的支撑点;《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则显示出当下青年人的群体认知—奋斗是青年人的追求。三则材料分别从国家、群体、个人三个维度,阐述了“青年人为什么奋斗,奋斗的出发点、支撑点和追求点”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价值,体现了命题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积极尝试。

所以,在写作中考生要彻底分析清楚材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写作方向,梳理清楚“青春”与“奋斗”的内在关联,再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体验融入“奋斗最青春”的主题,这样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具体而言,需要注意:

抓住关键词,审题立意。这是一个有情境的命题作文,审题时,考生要理解“奋斗最青春”的两个关键词:“奋斗”与“青春”。

要理解“奋斗”和“青春”两个概念:“奋斗”指的是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过程,而“青春”一般是指人生中充满活力、热情和朝气的一个阶段。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青年要在青春年华中通过不断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明确“奋斗”的意义。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让人生拥有厚重感的基石。通过奋斗,可以让青春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可以锻炼个人的意志和品格、提升自我价值。

梳理清楚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后,接着剖析“最”字的立意,探究青春短暂与奋斗永恒的思辨关系。

第一,题目将“奋斗”与“青春”用“最”字连接,产生了两层意思:第一层,青春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在有限的青春里,奋斗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成就和价值,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层,青春也可以指一种精神状态,奋斗最青春,就是一个人如果永葆奋斗的精神状态,他就可以青春不老、精神永恒。

第二,调动生活体验,融入自我。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容易写得凌空蹈虚,出现假大空。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接地气?这就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思考。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们,理应通过这样的作文,深入思考自我人生价值的定位。正如马克思在17岁时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经提到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所以,考生可以结合自我生活体验,谈自己在学业、事业、人生等方面进行的奋斗;也可以谈自己面对时代巨浪时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还可以谈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奋斗等。总之,要找到自我,找到生活,找到思想。

第三,不拘泥文体,写出思想。考生也许会觉得这样的标题最适合写议论文,其实不然。在审题清楚、立意精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写成以讲故事为主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以讲道理为主的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所讲述的故事不能太单薄,要突出奋斗对个人、群体、国家的情绪价值。如果写成议论文,要重视说理的逻辑,尤其要界定清楚 “青春”的内涵,多维度论述奋斗的意义。

构思图解

失误作文

奋斗最青春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2307班 范奕卓

奋斗最青春,奋斗是青春最鲜艳靓丽的底色,那么何为奋斗、何为青春呢?

努力学习是奋斗,辛勤耕种是奋斗,刻苦工作亦是奋斗……简而言之,奋斗就是为了自己、为了社会、为了国家而付出精力。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收获,汲取知识作为养分充盈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一以贯之便是青春之貌。

在许多人看来,“奋斗”是与“成功”密切相关的,然而果真如此吗?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有的同学夙兴夜寐、刻苦求学,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便如此,奋斗也不是毫无价值的。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是缓慢而难以直观察觉的,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下增长的,因而奋斗需要坚持,我们需要在一次次进步中成长,不能因一时得失而气馁,长此以往,名为青春的花才能于不期然间悄然绽放。

奋斗还需立志。古往今来,华夏大地上无数有志之士为实现胸怀抱负而拼搏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武侯忠心事汉之志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弃医从文之志也。有的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中有人年方弱冠,有人两鬓苍苍,但都为了不同目标,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相同的道路—奋斗。志向,是奋斗的灯塔,指引方向;奋斗,是志向的船帆,迎风飘扬。只要心中有理想,奋斗便有方向,哪怕青丝已成白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奋斗还需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在不断改进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收获。不断了解自己,发现不足则改,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正是青春最美好、最迷人之处吗?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奋斗最青春,难道不奋斗就失去青春了吗?当然不是。青春是什么?是热情洋溢,是活泼机敏,还是坚毅沉着?在我看来,青春不是一种生理阶段,而是一种包容而丰富的心理状态。有人将青春比作“蝶”,而我却更倾向于将其比作“化蝶”,积蓄能量,不断成长。故而奋斗是青春最鲜艳靓丽的底色,无他,只因奋斗是“化蝶”的最好方式。

坚持给予其动力,方法给予其技巧,志向给予其方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不懈奋斗中,我们将不断进步与成长,终有一日,破茧成蝶,化作青春最美好的模样。

病因分析

这类文章在考试中颇有代表性,一般评分为二类卷(40~45分),主要失分点体现在以下三点:

1.审题立意不够精准,仓促立意,导致在论证中概念界定不清,前后矛盾,浑然不觉。例如开篇第二段对“奋斗”的界定是描述性的,不够精准,而对“青春”的界定则更加模糊。主要概念界定不清楚,后面的论证就不能有效展开。

2.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论证结构,因而无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有效论证,想到什么写什么,分论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奋斗需要立志、奋斗需要方法,奋斗要有方向”三个分论点之间逻辑混乱。具体到论证细节而言,文章第三段的论证逻辑是混乱的,首句否定了奋斗与成功的关系,但是接着又指出奋斗是有价值的、需要坚持云云,前后矛盾。

3.不会说理。说理遵循的基本规则是“观点-概念-概念间关系-论据支撑-有效分析-结论”,而本文经常在前一论证环节还未完成的时候,就急于导出结论,导致说理点而不透、含混不清。

升格作文

奋斗最青春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2311班 杨泽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的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生逢盛世,当以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描绘出绚烂的人生画卷。

只有奋斗才可以释放青春的力量。

青春里许下的愿望,唯有奋斗,才可以实现。奋斗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只有不断地奋斗,才可以点亮青春的天空。奥运冠军全红婵从偏远的村庄走出来,最终成为冠军,就是因为从不止息的奋斗。一个又一个满分奇迹的背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就算枯燥、痛苦、煎熬,她也从不放弃,于是她的星星被点亮,拥有了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找到不断突破自我的方式,通过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阐明了奋斗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美好梦想的我们,只有通过奋斗,才可以实现追求星辰大海的愿望,才可以到达心中的理想之地。

燃灯续昼,奋斗铸造青春理想,奏响青春华章。

青春拥有诗与远方,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只有以奋斗为舟,才能将我们带去更辽远的天地。

奋斗,拓宽我们认知的格局。人生真正的广度在于格局的大小,我们不能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只看见自己,也应看见社稷与世界;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利益,更要关心集体的荣辱。奋斗,无疑是提升格局的好方法。唯有不断地奋斗,才能使我们不断向上、再向上,使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广的维度看待问题。曾有外国记者在采访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时表示:“有人担忧中国会对苹果公司产品进行制裁作为反制手段。”任正非的回答令我感叹,他首先直言绝对不会,接着他说,苹果公司是伟大的业界领袖,没有它就没有移动互联化以展现世界的真伪,最后他将苹果公司比作领路的老师,并反问记者:作为学生,为什么要反对老师?记者闻言心悦诚服。任正非仿佛忘记了恩怨一般,公正地评价了苹果公司的价值。这显示出他在不断奋斗中确立了国际视野,拥有了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宽广胸怀,懂得在国际赛场上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

如今,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也是一种大格局、大情怀,是中国奋斗多年后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审时度势。奋斗将我们送上高山,我们将在更为广阔的时间长河中去考虑问题,拓宽我们青春的世界。奋斗使我们拥有了由“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格局情怀。

由山巅眺望,可以看见更多风景,但前提是通过奋斗攀登最终立于高山之上。奋斗将提升青春的高度,发掘青春的深度,拓宽青春的广度。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躺平”没有出路,也许你躺平一时,安逸地将自己关在了小小的桃花源里,可如果有一天,有人闯入了这里,破坏了这里,你又该何去何从?是以奋斗才是青春最好的样子。奋斗将打开青春的闸门,释放生命力量的洪流,使我们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既然如今的我们生逢伟大的国家、最好的时代,那就用奋斗点亮青春吧。

升格简评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写好议论文有两个关键:说理逻辑和论证结构。

从结构来说,本文遵循了一般说理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重点在“为什么”下展开论证,在“为什么”中边论证边指出“怎么做”,二者合一,结构严谨。

从论证逻辑来说,这篇文章虽然也存在举证单一、不够充分等问题,但是作者紧密地联系了现实生活和时代发展,从个人学习到企业发展再到国家命运,转换很自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观点支撑不足的缺陷。所以基本可以归入一类卷,得53分。

学生佳作★★★★★

奋斗最青春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2304班 李琅杰

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当一群人撸起袖子,挥起铲子,咬牙坚持到底时,他们用青春的激情闯出了小山沟里的致富之路、发展之路。

我的家乡位于湘西层峦叠嶂的群峰之中,那里几年前才通了柏油路。

犹记得小时候回家乡的情景,路上没有路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一家人挤在大巴车上。大巴车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行驶在坑坑洼洼的泥泞路上,车身摇晃,似乎随时要被震散架……

2017年的暑假,我回到家乡,爷爷兴奋地告诉我村里终于要通大马路了。“国家现在搞脱贫攻坚,县委的文件要让村村通上公路!”爷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像个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施工队前几天已经到了,我和你大伯大姨还有你那些朋友们都打算去帮帮忙。”

刚好假期无事可做,又想到可以和曾经的朋友们在一起,我便说也要去帮忙。

然而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还没有大型机械,修路的主力军是最原始的工具—铲子,但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打退乡亲们修路的热情,他们拿起工具埋头苦干起来。这次我也了筑路人。

八月的空气浓稠而湿热,日子绵长而深邃。乡亲们没过多久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只不过,他们的眼中似乎闪烁着激动而热烈的光芒,手臂上青筋暴起,似有用不完的力气,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卖力。

握紧铁铲,我的双手充满活力与激情;奋力挥动,扬起的尘土是我努力奋斗的见证。没过多久,我已经汗流浃背了,然而我没有停下来歇息,继续奋力挥动着铲子,学着身边的人,一点点地向前推动,胸中似有一腔热血在喷发、激荡。

人越来越多地汇集过来,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有年轻力壮的青年,有满头白发却仍精神矍铄的老年,这些久居深山向往外面世界的乡亲们,还有生活在城市渴望与乡亲见面的亲朋好友们,从各个方向汇集到一起,继续挥动铁铲,抹掉汗珠,向前,向前,路一点点地延伸……

他们还有我们的奋斗汇集到一起,筑成这条长长的路,和我的家乡—怀化市花桥村的温度。

半天之后,我的手已经酸痛到不能抬起,但当我看到所有人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咬紧牙关使劲儿干时,我毅然选择和他们一起继续站在修路的第一线。那一刻,所有人的眼中闪动着和我一样的色彩,那是奋斗的色彩,更是青春的色彩。

鲜衣怒马,不惧困难;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青春的姿态就是奋斗的姿态,奋斗就是青春!

那一刻,我才明白,奋斗的定义就是埋下身子,贴地而行,筑就自己的路。

那一刻,我的青春开始焕发容光。

今年回家,行驶在通畅的柏油路上,我还会想起那年修路的情景,乡亲们用自己的干劲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团结一致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2020年,我的家乡正式脱贫,如今正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成为涓滴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成为细砖碎石,共筑与长空比肩的时代高楼。这是奋斗的意义,更是我辈青年青春的底色!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首先,作者独辟蹊径,写了很多同学没有敢写的“记叙文”,对于这个作文题目而言,这是需要勇气的。

其次,既然是记叙文,就要讲好一个故事,尤其要切题,作者选择了一个颇有时代特色的故事—家乡人修路。通过“我”的亲身经历,体现出了一种群体的奋斗精神,彰显了“奋斗最青春”的时代意义。

第三,语言流畅,结构精巧自然,细节生动,情感真挚。(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