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沙勇忠校长、王润泽会长,尊敬的曹国林书记、冯诚院长,各位理事、常务理事、与会嘉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怀着特别轻松、特别期待的心情参加此次会议,因为我扛在肩上八年的重担今天终于可以放下了。刚刚王润泽会长宣读了公关专委会第三届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名单。我对新一届理事长单位兰州大学表示热烈祝贺,对新任理事长刘晓程、秘书长曹国林以及新任副理事长朱春阳、李华君、赵新利、邓理峰、张迪、张莉、吴红雨、孙敬鑫、游昌乔表示热烈祝贺。
兰州大学是中国著名的985高等院校,也是中国公共关系历史上最早开展公共关系研究的高校之一,具有优秀的公关传统和公关基因,是目前国内公共关系研究的重要力量。刘晓程教授长期专注公关领域的研究,出版《国家形象建构与国家公共关系研究》《对话的智慧:公共关系与策略传播研究》等专著,具有坚定的公关信仰和学术追求,做事踏实稳重、务实进取,为人低调谦和。我相信在兰州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曹国林书记、冯诚院长等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自参与下,在刘晓程理事长、各位副理事长和全体常务理事、理事的共同努力之下,公共关系专委会将会得到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犹记得八年之前的2015年4月25日,在湖北大学召开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会年度会议上,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申请成立公关学会的情境。当年新闻传播学术界正有一个热门新闻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转行做公关了”。当时的新闻导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让新闻人感到荣耀的时刻,也是一个让新闻人感到尴尬的时刻,一个普利策奖获得者因为付不起房租,转行干起了被媒体人看不起的‘公关’”……
呜呼哀哉,大智慧、大学问的公共关系一直面临着这种身份认同危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在新闻史学会原会长陈昌凤教授的支持下,申请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创办一个公共关系学术组织PRSC。在我看来,公关与新闻,从来不是天敌,而是盟友,公关和媒体一样都是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一个国家的公共关系行业如果不发达,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比较差,国家形象传播就会陷入困境。当年我的创会申请,获得32位常务理事的一致表决通过。2015年8月19-22日,公关学会PRSC在华中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公关学科在经过了30年的发展和积累之后,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学术家园。
八年来,公关学会PRSC秉持“阳光公关”和“大公关”的理念,不断打破学科壁垒,不断突破学科限制,不断开展学科间和跨学科的对话,不断建立、发展和壮大中国公共关系学术共同体,不断走出画地自限的公关学会,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学术理想和公共情怀的学术共同体,成为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权威专业的学术组织和发展平台。
八年来,公关学会PRSC基本完成了在创会之初提出的六大工作设想:出版了国内首部公共关系理论工具书《中国公共关系学:全2册》;出版了一套欧美公共关系经典译丛(主要包括《战略传播手册》《卓越传播》《公共关系与社会理论》《公共关系理论第二辑》、《全球公共关系》等);打造了两个学术会议品牌,即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PRAD)和中国公共关系学术年会;策划发起了一个具有公关实践性质的品牌赛事—— “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学会的这些工作获得新闻传播学界的高度认可,公关学会PRSC连续三年蝉联优秀二级学会称号,PRAD和PRSC学术会议被称之为“最洋气”的学术会议,最有含金量的公关学术会议。讲故事大赛也成为被中宣部国新办和中国外文局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的年度官方赛事。我自己也被大家推选为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副会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公共关系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们的集体荣誉。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第一届、第二届公共关系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胡百精、清华大学范红、中山大学张宁、浙江大学何春晖、复旦大学朱春阳、武汉大学姚曦、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晨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魁、中国外文局于运全、北京关键点传媒集团董事长游昌乔,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张明新、李华君等第一、二届副会长的大力支持,咱们公共关系学会可谓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在此特别向走出公关圈、走出学术界、走向中国政坛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百精致敬!特别向英年早逝的杨魁副会长挥泪致哀,谨表深切悼念!
我还要特别感谢香港城市大学李金铨、何舟、朱建华、李喜根、刘幼俐、黄懿慧,感谢香港浸会大学黄煜、陈怡如、郭忠实;感谢台湾世新大学陈清河、邱淑华、赖正能、张依依等,感谢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洪君如、Maureen Taylor,Michael Kent,德国莱比锡大学Ansgar.Zerfass等港澳台学者和国际学者们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使得公共关系学会自诞生之日起,就站在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上,成为学术公共外交、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国公关学者或许不再是八年前被新闻学者和媒体看不起的公关人了,公共关系日益成为解决危机冲突、引导舆论态势、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近年来《完美关系》《紧急公关》《纵有疾风起》等电视连续剧的连续播出,以及金旗奖等业界案例的评选,公共关系职业日益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政府公共关系培训如火如荼,公关人也越来越自信了。但是,中国公共关系学科仍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危机,这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公关专业倍受欢迎的局面大相径庭。
在未来,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传播将使公共关系实践越来越受到数据和算法驱动,公共关系成为一门战略传播学、战略情报学和智能公关学。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一个阈限性的居间学科和学术组织,中国公关学会PRSC的第一要务是站稳脚跟,服务公共利益,努力推动中国公共关系从企业公关时代走向政府公关、国家公关、国际公关时代,国际传播领域正是公共关系长袖善舞的舞台,我们要让“搞好关系,为了公共利益”成为每个公关人的座右铭;
在未来,公共关系学术研究要做到“四个必须”:第一,必须站稳“人性立场”,服务公共利益,追求公共价值,把公共关系学建设成为“公共利益关系学”;第二,必须站稳“实践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确立为时代立言的学术志向,打造可参与的公共传播实践活动;第三,必须站稳“中国立场”,彰显和返回“中国性”,建设持正守中、阴阳和合的积极公关自主知识体系;第四,必须站稳“人类立场”,坚持胸怀天下,为解决全球公共议题,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
卸任之后,我会一如既往地聚焦“公共关系”和“中国故事传播”两个研究领域,开展学术研究,支持学会发展。在我看来,公共关系研究和讲好中国故事,就像理论和实践两个线头互相缠绕,牵引着交叉融合的学术之路。公共关系是一种讲故事的话语实践,讲故事则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柔性公关战略,用公关思维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彰显国际传播巧战略。借用《诗经·鹤鸣》的隐喻,公共关系如鱼潜在渊,或在于渚,潜影无形;中国故事如鹤鸣九皋,声闻于野,赫赫厥声,无处不在。一隐一显,一明一暗,在某种程度上,揭示着讲好中国故事的公关智慧。
中国公共关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自觉和自信的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召唤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正在成为公共传播、公共外交,战略传播、国际传播、健康传播、科学传播、气候传播等新型研究领域的底本叙事和理论基础,因此,我期待中国公关学会PRSC能够抓住百年未有之战略机遇,继续为大家提供更加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不断提升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学术性和学术力,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公关智慧。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