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媒体、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技术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冲击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断地汲取新的技术方法,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先进的媒介工具。教育者们也逐渐开始用各类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应用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各类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和思想文化潮流不断冲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建议,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内容、搭建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提升思政教育者信息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22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科研项目“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大数据深度融入教育改革过程,以强化教育效果。因此,各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引进以5G技术、课程思政、智慧校园等为代表的教育手段[1]。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是新媒体的重要使用者,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运用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源。但是现在的网络媒体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多元文化,良莠不齐,且难以分辨。因此,要用新的手段解决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
新媒体时代,借助各类媒体技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库因此扩大。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这类视频来源于日常生活,与学生们的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大山的孩子改变人生的故事、消防员救抑郁女生等正能量视频,都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传统教育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手段,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而借助新媒体技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可以学习课堂上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可以了解网上最新的内容,这样更能客观、直接地传递思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扩大了教育覆盖面,有助于让更多学生吸收有效信息,进行自我教育[3]。同时,现在大部分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抖音、微博、校园官网上评论和转发信息,这有利于思政教育者快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
在以往教育模式中,很多信息都是教师通过询问学生或者在谈话中了解的,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自身几乎没有了隐私,全部生活都被互联网记录了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信息、爱好特长、心理健康指标等都能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4]。思政教育者可以提取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既可以从总体上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又可以清晰地关注到个体的思想状况差异,从而制定有效措施,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四)推动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借助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更加快速和直观地分析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据思政教育考核的标准,寻找针对性的教学方法[5]。例如,为了提升考核中的心理健康指数提升指标,需要通过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来强化效果。
(一)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难以掌控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泛,高职院校难以完全掌控信息的传播。不良信息的传播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一是信息来源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机构,而是来自不同的渠道和源头。这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全面掌控信息的传播,一些不良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二是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播给广泛的受众。这使得高职院校在应对不良信息时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6]。三是信息监管难度大。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的监管难度较大。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内容种类繁多,监管部门难以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信息的发布者可能采取匿名或假冒身份的方式,提高了监管的难度。这类不良信息可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如消极的价值观、虚假的信息等。
(二)价值观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交融,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传统、单一的价值观,而是更加丰富、多元的价值观,这使学生对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感到困惑和迷茫[7]。一些不良信息可能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如消极的价值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这可能导致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产生偏差,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可能被边缘化,如尊老爱幼、尊重传统文化等。这使得学生在面对传统价值观时感到困惑和迷茫,难以理解和接受。
(三)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获取困难且存在偏差
大数据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收集大量数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数据存在缺损或者不实的情况。虽然数据量足够大,但可利用的却是少数。这些重要信息的丢失,会加大思政教育的难度,影响效果。数据往往通过大数据平台导出,但是有一些数据无法通过网上获取,只能人工收集。此外,大数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真实价值往往相对隐蔽[8]。作为教育者第一眼看到的只是很小的部分,其真实价值往往隐藏在其表面之下。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交流和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在网上聊天、购物、下载学习资料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中又有很多不真实的部分,所以辨别信息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
(四)思政教师信息化素质缺乏或不足
新媒体时代各类新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难度比较大,专业性更强。例如,一些学校在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大数据结合起来的时候,发现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自然地将这些方法融入平时任课或者管理学生的过程中[9]。此外,由于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的学习难度较大,若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就无法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技术,这制约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利用多媒体平台,带领学生创造出积极向上、形式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拥有丰富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情感等等,如何辨别、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是各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10]。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新媒体管理条例,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管理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党团学的力量,选出新媒体带头人,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并且随时了解同学的动态,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11]。三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互动平台。一方面要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另一方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内容
新媒体时代,为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方法。例如,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新闻评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深入思考和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还可以拓展文化素质内容,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12]。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通过案例教育、互动式教学等,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13]。可通过制作精美的微课视频、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深化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三)搭建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有完善的大数据平台支持。首先,要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改善思政教育环境。建设数据化、信息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14]。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数据有很多类型,每个数据也有不同的价值,因此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建设相对应的数据库,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查找教育相关数据[15]。可以将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整合在自身的信息库中,以便日后查找;并且每个学生参加的各项活动也要整合在大学生网络活动库,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平台,这有利于教育者学习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后,要统一数据标准,构建一体化数据平台。高职院校要统一数据标准体系,明确数据范围,覆盖全校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教师利用数据库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四)提升思政教育者信息素养
首先,从源头出发,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在招聘的时候可以提高要求,多招具备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这类人才有一定的基础,能在后续的工作中提高效率,将大数据技术和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合。其次,对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并且在培训结束以后对他们进行考核,实行物质和精神的双激励制度,对考核优秀的采取奖励措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16]。最后,加强日常培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校外大数据技术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与思政教师进行交流,及时指点,从而创造出新的思政教育方法。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资源,创造出独有的思政教育方式,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建议。只有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 戎琳燕.融媒体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3(18):106-108.
[2] 李晓东,宋淼,董育博.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设探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3):6-9.
[3] 吴丹.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2023(21):81-83.
[4] 张勇帅.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今传媒,2023,31(7):141-143.
[5] 陈荷玥.新媒体技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3(18):33-36.
[6] 菅康康,姜华帅,何桂明.新媒体助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3(5):83-85.
[7] 于姣.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中国新通信,2021,23(21):243-244.
[8] 蓝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基于话语理论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1):121-126.
[9] 陈俊.试论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经济师,2022(12):176-177.
[10] 曹静.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路径分析[J].吉林教育,2021(29):28-29.
[11] 满海宁.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作家天地,2021(10):153-154.
[12] 张明义.利用新媒体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2020(26):3-4.
[13] 李佳凝.浅谈手机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青年,2020(16):159-160.
[14] 刘炼.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37-38.
[15] 尹湘旭.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36-37.
[16] 张清灵.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8(23):16,18.
作者简介 柯珍妮,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