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泛娱乐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探析

2023-12-29 00:00:00侯星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2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广泛普及,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的主要载体,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短视频已经全方位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短视频具有较强的泛娱乐化特征,以认知视频化、风格同质化、推荐个性化等特点,造成了浮光掠影的感性刺激、娱乐至上的意识陷阱、智能算法的潜在桎梏等消极影响,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泛娱乐化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被感性认知代替,人生理想信念被享乐主义侵蚀,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被“信息茧房”瓦解,极大地威胁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塑造,动摇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对此,高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深入对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分析研判,以规正价值取向、落实多维监管、巩固教育阵地为原则,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创设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业态、打破“信息茧房”的恶性循环为突围策略,使大学生摆脱短视频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阐述短视频泛娱乐化的表现特征和消极影响,分析短视频泛娱乐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和突围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整体优化提供思路借鉴,助力高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短视频;泛娱乐化;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21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般项目)“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1138

短视频泛娱乐化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为核心,通过娱乐信息和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产品,使用户在空虚的娱乐中逐渐丧失独立思考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作为社会新思潮、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而成为短视频的忠实爱好者,并将短视频作为信息交流和互动的主要载体和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短视频泛娱乐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其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此,高校与思政教育者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落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效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肃清障碍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短视频泛娱乐化的表现特征和消极影响

(一)认知视频化,浮光掠影的感性刺激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与大众消费的门槛逐渐降低,个体的认知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信息模态的维度分析,文字象征着理性和逻辑,图像代表着直观和丰富,而短视频综合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模态,大大提升了视觉冲击力和感官体验的刺激性[1]。因此,通过浏览短视频,用户会在种类各异、纷繁多样的碎片化信息呈现中沉浸于消遣娱乐,快速享受来自不同维度的信息带来的感官刺激[2]。依托短视频,大众可以毫不费力地接收其需要的信息内容,这种浮光掠影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感性直观的视觉刺激,会使大众在新鲜丰富、直观生动的视听世界中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深度探究的能力,造成思维方式的钝化和认知方式的固化。

(二)风格同质化,娱乐至上的意识陷阱

短视频的内容题材丰富多样,其中虽然包括科普、文化、教学等诸多有益的知识,但在网红经济的驱使下,短视频的风格倾向于以娱乐至上为核心导向的同质化发展[3]。无论哪种题材的短视频,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均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内容,甚至会出现歪解历史、消费经典人物等严重问题,且在娱乐热点效应的吸引下,各类千篇一律的跟风模仿视频层出不穷,同一主题、同一场景、同一音乐会成为短视频用户的使用时尚潮流[4]。公众在“万物皆可娱乐”的短视频空间会被享乐主义带偏思想,进而沉迷于自我虚构的虚拟世界中,思想意识和价值会逐渐脱离现实生活,并造成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逐渐下降的问题。

(三)推荐个性化,智能算法的潜在桎梏

短视频属于新媒体,以大数据分析功能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推荐精准化特征,可以通过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浏览喜好,推荐符合用户兴趣和个人需求的内容,使用户在“私人订制”的沉浸感体验中享受丰富的视觉感官刺激和碎片化信息带来的“认知快感”[5]。而这种个性化推荐会造成“信息茧房”,使用户长期沉浸在单一、重复的内容中,导致用户的认知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使思想受限于智能算法编制的“信息牢笼”中难以自拔。长此以往,用户会对其他信息产生抵触心理,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固化就难以避免,严重威胁着大众“三观”的正确塑造和思想水平的提升。

二、短视频泛娱乐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理性思考能力被感性认知代替

短视频时代,大学生普遍倾向于从碎片化的短视频中去感知世界、感知生活,而在碎片化的感性体验中,大学生会逐渐丧失系统学习的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进而沦为思维肤浅和逻辑混乱的盲目跟风者[6]。高校思政教育以培育大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为重要任务,但在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权威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会遭到一定的抵触甚至排斥[7]。同时,短视频泛娱乐化使得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每况愈下,而批判性思维是认知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缺乏批判性思维不仅使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短视频空间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二)人生理想信念被享乐主义侵蚀

短视频泛娱乐化使大学生长期沉浸在享乐主义的欲望陷阱中不能自拔,导致其主流价值观被逐渐弱化,思想价值观念被娱乐至上的享乐主义带偏,理想信念被逐渐消磨。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塑造正确“三观”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培育大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信念,并使大学生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个人的价值发挥和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8]。然而,在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信念遭到严重冲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被抛之脑后,使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育人功能作用被“信息茧房”瓦解

“信息茧房”是短视频泛娱乐化的主要表征之一,在“信息茧房”的不良影响下,大学生会在“信息偏食”“信息窄化”“信息趋同”的环境中导致思维认知的固化、单一化甚至是极端化。在“信息茧房”的信息模式下,短视频传播场域中的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会被反复传播和重复性接收,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影响[9]。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兼具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育人工程,需要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实施教育的渗透和教学的融入,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其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10]。然而,在“信息茧房”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会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被固化和模式化,导致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短视频泛娱乐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突围策略

(一)规正价值取向,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在短视频泛娱乐化的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规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11]。

首先,思政教育者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指向短视频泛娱乐化问题,对短视频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严厉批判,使大学生明确短视频泛娱乐化的主要表征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以短视频中的不良现象为案例,引导学生走出认知偏见的思维误区,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成高度而自觉的认同感。

其次,思政教育者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素材,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信念,使其自觉抵制短视频传播场域的不良信息和错误行为,坚持理性思考和科学的行为方式。

最后,高校与教育者需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迅速攻占短视频思政教育阵地,通过创设短视频思政平台、培养短视频“意见领袖”、引导短视频舆论走向等措施,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走向正规,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落实多维监管,创设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业态

创设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业态可以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正向的网络环境,这有赖于政府、短视频平台、高校等多维主体的协同配合[12]。

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发挥政策职能和监管效能,提高短视频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监管制度并加大监督力度,全方位整顿短视频行业,对行业乱象和潜在规则进行严厉打击和严肃处理,确保短视频产业的合规化和正规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13]。

短视频平台需要强化法律意识,积极维护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强化技术审核漏洞的弥补和人工审核缺位的解决,全面删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避免短视频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

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兼具新媒体素养和思政教育指导能力的教师团队,建立起短视频监管机制,彻底屏蔽包含不良信息的短视频,并依托思政教育的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短视频文化环境,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规范大学生对短视频的应用,引导大学生关注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博主,并在内容浏览、实时互动等过程中坚定自身的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同时对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展开严厉批判和及时举报,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巩固教育阵地,打破“信息茧房”的恶性循环

对于短视频泛娱乐化造成的“信息茧房”威胁,高校需要明确问题的核心导向,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和短视频应用能力,以创新教育模式消除“信息茧房”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14]。首先,思政教育者要强化创新发展意识,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尊重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网络流行语等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并依托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功能手段提升教育教学的亲和力、丰富性和趣味性,以此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减轻“信息茧房”的负面效应。其次,思政教育者需要正确看待短视频这把“双刃剑”,尊重大学生对短视频的兴趣爱好,进而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改良,推动思政教育与短视频的全面融合,以文本、图片、音频、影像综合表达的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话语,引导大学生在浏览短视频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15]。最后,思政教育者需要依托新媒体打造线上师生实时互动渠道,在师生交流中实施有效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情感共鸣,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危害,帮助大学生逃离“信息茧房”的恶性循环,使大学生养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理性的逻辑思维,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围绕短视频娱乐化的表现特征和消极影响,可以发现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与现实困境,因此,应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突围策略,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在短视频时代的育人效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改革和整体创新,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赵婉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2):99.

[2] 关春华,王科.适应Z世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政教学理念与载体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0):13-16.

[3] 马志超.高校思政短视频的自我呈现与话语实践[J].新闻爱好者,2023(5):107-109.

[4] 张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纵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6):93-96.

[5] 魏鹏程.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传媒,2023(7):81-83.

[6] 农艳春.短视频语境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1):101.

[7] 陈传忠,植子伦.基于图式理论的中国留学生“短视频+思政”教育模式探析[J].传媒,2021(18):85-89.

[8] 白林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新路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2):30-32.

[9] 李佩洁.“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21(4):183-188.

[10] 张恂,吕立志.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审思[J].思想教育研究,2021(8):95-99.

[11] 张轩铭,杜波.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刊,2021(4):121-125.

[12] 潘红涛.主旋律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3):84-87.

[13] 隋文馨,秦燕,黎红友.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2):112-118.

[14] 王萌苏.逻辑、困境与提升:短视频热潮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1):124-128.

[15] 蒋占峰,娄博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抖音趣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3):29-32.

作者简介 侯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