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并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进行社交、展示自我的主要途径。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要以新媒体为支撑,积极探索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新形势下,构建“网络班级”成为推进学生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以高职院校构建“网络班级”为抓手,探讨如何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分析了当前高职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长期离校增加了管理难度、教学改革如弹性学制等让管理时空要素发生变化、后勤社会化对传统集体化管理模式形成冲击,并阐释了“网络班级”的含义,即依托网络技术实现虚拟化的班级组织形式,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支持师生交流互动、开展综合化管理服务等优势,分析了“网络班级”应用优势,包括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加强师生联系、公示班级事务、开展互动交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网络班级”的路径,包括创建学生信息库、搭建互动交流渠道、发布班级公告、开展网络教育互动以及展示正面案例等具体举措,概括总结了“网络班级”对于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网络班级”;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20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会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清廉学校文化品牌培育路径探析”成果,项目编号:Dy202302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及智能手机等的广泛普及,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凭借海量用户生成内容、支持多终端同步响应的泛在特性,以及基于云计算的高互动性、内容传播的实时性等优势,深刻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一方面,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提供了便利,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推送重要信息,并借助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高职班级管理的时空范围进一步拓展,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班级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成瘾、网络暴力、消极言论传播等问题层出不穷[1],后勤社会化导致学生较为分散,对传统集体管理模式形成冲击。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科学引导学生,创新和完善班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增加管理难度
当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用产教融合的理念指导人才培养,鼓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及网络学习相结合[2],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到产业企业或科研院所第一线实习实践。该模式下,学生呈流动和离散状态,给传统的集中式班级日常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如集体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学生难以准时参加思想汇报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师生思想交流不畅,学生外出实习后,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减少,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的思想动态、情感困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面临阻碍。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遇到突发紧急事件,班级组织和辅导员很难快速响应。
(二)教学改革对管理提出新挑战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制度,倡导网络学习、混合式教学和泛在学习,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也对传统的以行政班级为基础的学生日常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首先,教学班和行政班脱钩,学生可以自主跨专业、跨院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原有的固定行政班级逐渐被打散重新编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班和行政班不再保持高度统一。其次,管理的时空要素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他们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网络学习,这给传统的在固定时间地点开设教学活动的形式造成冲击[4]。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教改趋势,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转型,构建“网络班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
(三)后勤社会化对班级管理的冲击
当前,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实习学生一般选择校外住宿,传统的基于集体宿舍的班级日常管理模式受到冲击。过去注重集体化、统一化教育管理,而新生代学生个性鲜明、特立独行,需要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指导,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实习学生散居校外各处,在校时间较少,容易脱离班级管理。这要求高职院校转变管理理念,以适应后勤社会化趋势,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管理方式方法[5]。
(一) “网络班级”的含义
“网络班级”是传统班级管理的网络化延伸和拓展,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虚拟化的班级教育服务平台,以更加全面持续地管理服务学生。 “网络班级”通过整合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搭建专属的班级网站、公众号、交流群等网络阵地,形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参与的虚拟班级组织[6]。 “网络班级”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班级交流、接收通知、提交建议等。
(二) “网络班级”的特征
“网络班级”具有以下特征:开放性,可以按需整合多种网络服务来扩大管理范围;互动性,师生可以及时便捷地进行网络交流,班级事务更加公开透明;综合性,能整合各类管理服务功能,全面跟踪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高度适应性,能根据培养模式和学生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网络班级”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班级活动与管理平台[7],拓展和延伸了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范围,大幅提高了班级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实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
(一)使管理信息突破传播途径的限制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辅导员定期召开班会等线下形式实现,但随着学生流动性增强,这种集中式的信息传播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加明显。 “网络班级”能利用新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同时大幅提高信息传递速率。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实现重要信息的快速个性化推送,在此基础上建立微信群、QQ群等,进行异步的多对多信息传播。 “网络班级”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多元化信息传播,由辅导员发布信息,学生负责评论转发,扩散信息[8]。 “网络班级”中生成、留存的学生接收信息的记录,为掌握学生的信息接收情况提供了便利,精准定位传播盲区,进一步优化信息传播效果。
(二)使学生管理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约束
“网络班级”能够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优势,突破传统班级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实现对学生的泛在化管理服务。 “网络班级”也突破了传统的依托固定区域、固定时段的管理局限,辅导员等可以依托 “网络班级”随时发布信息,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登录 “网络班级”接收信息[9]。 “网络班级”还支持异步的非连续交互,师生不需要同步在线,也可享受定制化的管理服务。
(一)创建学生信息库和档案
“网络班级”可以创建学生信息库和电子档案,利用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学生信息,如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号、专业、家庭住址等,形成学生个人信息卡片,以便后续识别定位学生身份;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如课程表、成绩单、考试记录等,形成学生的学习档案,以便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收集学生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相关信息,形成学生的个人活动档案,以全面汇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信息[10];建立学生的家庭信息档案,收集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保护人信息等。依托学生信息库和档案, “网络班级”可以持续收集存储学生的多维信息,为开展精细化的个性化学生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二)构建线上互动交流渠道
“网络班级”可以为辅导员和学生构建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渠道,帮助他们加强联系,增进理解,强化辅导效果,例如,在 “网络班级”中创建辅导员个人主页,上传其照片、履历等信息,使学生对辅导员有更多的了解,更信任辅导员;开设辅导咨询区,学生可以在此就升学、就业等方面提问,辅导员要及时解答,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心理测试等,让辅导员充分洞察学生需求,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11]。“网络班级”通过构建多元化交流渠道,能够助力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精准辅导,使学生更加信任辅导员,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三)发布重要班级信息公告
“网络班级”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告发布系统,主动推送和快速传播重要通知,保证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浏览和接收班级重要信息。首先, “网络班级”可以专门设置通知公告板块,使辅导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在此发布班会通知、讲座活动、重要集体活动等信息,学生只需登录 “网络班级”即可及时浏览公告内容并参与活动。其次, “网络班级”可以与学校OA系统对接,同步发布重要公告,避免重复录入公告信息, “网络班级”可以设置公告推送功能,将新增公告通过短信、APP消息推送等形式推送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浏览公告信息[12]。最后, “网络班级”可以统计生成公告的浏览数据、阅读时长等信息,辅导员可以根据浏览情况针对性地优化公告的传播效果。
(四)开展网络教育互动活动
依托 “网络班级”,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举办丰富多样的网络教育互动活动。例如,可以利用视频直播等手段举办网络专题讲座,邀请创业导师、心理专家入驻,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讲授相应内容,学生只需扫码加入即可实时互动提问; “网络班级”可以组织网络辩论赛等竞技活动,提出具体议题,分组逐轮交锋辩论,或开展各种网络知识竞赛,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可以设置积分排名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13]。在 “网络班级”中,可以针对班级事务的决策定期开展网络投票、评议等,在线调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
(五)展示正面教育内容案例
“网络班级”可以在日常管理服务中专门设置正面教育内容展示区,通过集中呈现一些典型的正面案例,利用新媒体丰富的音视频表现手段,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作用[14]。展示区可以集中展示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学业发展、文化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如其参加志愿服务的图片、获得的各级学业奖项证书的扫描件以及校园文艺活动中的精彩视频剪辑等,以产生示范激励作用;可以推送教师针对专业知识进行的视频讲解、家长分享的教育心得等,作为常设板块;可以集中展示学校发展变化的微观纪实、杰出校友奋斗成长的励志故事等,以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还可以汇聚致敬劳动者等正能量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 “网络班级”成为线上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1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网络班级”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条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利用“网络班级”开展班级事务管理,可以大大拓展管理服务的范围,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网络班级”中丰富的功能模块也让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更加高效便捷。通过持续优化和完善 “网络班级”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发挥好 “网络班级”这一新型管理工具的管理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1] 李依儒.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才智,2023(25):139-142.
[2] 周海英.新闻学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以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课程群为例[J].大学教育,2018(5):19-21.
[3] 徐子然.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通讯,2023(1):101-106.
[4] 王晓艳.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究[J].山西青年,2023(14):196-198.
[5] 闫明佳.浅谈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才智,2021(14):25-27.
[6] 刘琪.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建设“网络班级”优化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2):67-69.
[7] 吴艳国,颜涛.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6):99-100,109.
[8] 李聪,刘涛,刘心悦.高校辅导员新媒体平台形象塑造[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3):78-82.
[9] 石雅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价值引领工作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1(6):72-74.
[10] 任思敏.以校企工作室为依托的新媒体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西部学刊,2021(14):106-109.
[11] 彭紫新.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提升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12):60-61.
[12] 张维佳,王红娜.依托网络班级日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中国新通信,2018(8):176.
[13] 刘博,彭艳.新时代背景下易班网络班级管理及网络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数码世界,2019(3):110.
[14] 吴娟,刘岩岩.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探索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大学,2023(21):45-48.
[15] 高永会.建设“网络班级”强化高职学生管理: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班级管理途径探索[J].林区教学,2019(12):48-50.
作者简介 陈超,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