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3-12-29 00:00:00刘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2期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媒市场瞬息万变。传播手段多元化、媒体融合专业化、传播主体全员化、信息内容定制化、信息分发人际化、信息体验临场化,给高校的新闻教学和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以往的新闻教学和育人模式已无法满足传媒市场对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可趁着全媒体发展的东风,巧妙地利用数据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在深入分析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革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旨在解决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上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以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为切入点,带动新闻学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为高校新闻教学和育人模式的革新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文章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涉及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教学难度大;收集资料难,教师备课压力大;常规教学往往出现课堂枯燥,互动不足,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刻分析全媒体环境的特点,全面了解传媒市场对于新闻人才的最新需求,利用全媒体优势,借助数据技术,革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转变考核方式。

关键词: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9.1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163-03

一、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简介

(一)课程设置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新闻史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师生来说尤为重要[1]。在全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推动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改革是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是全国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认识和掌握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总体知识、基本规律而设置的。该课程的教学一般按照不同的媒体类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发展历程加以讲授,并以世界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整体为主线,重点介绍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二)教学目标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旨在让学生从历史维度理解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变迁;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介的演进历程;熟知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2]。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开展课程思政,做到理论与史料相结合,指导学生搭建“古—今—中—外”的认知框架,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与角度,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外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根源、实践意义和局限性;以科学的立场看待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全面把握当今传媒市场的发展动向;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

二、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内容庞杂,教学难度大

外国新闻传播史涉及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新闻传播活动,教学内容庞杂,教师想上好这堂课,就必须熟悉教材,拓展教学内容。除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情况外,还要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媒体的发展演变,如《泰晤士报》、美联社等[4]。该课程还需要关注人类传播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很多资料难以收集。同时,课程中涉及的知名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众多,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很多学生对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历史一知半解,也不利于该课程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5]。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历史与新闻发展史,能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外国新闻传播活动与中国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

(二)课堂枯燥,互动不足

一直以来,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形式略显单一。大多数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就史论史”,由于课程内容庞杂,课时有限,留给学生讨论互动的时间较少,很难实现师生合作探究与学生自主学习,一堂课容易变成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6]。具体来说,教师通过“讲—听—读—记—练”,试图让学生快速接受知识点,最终变成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7]。即使学生考试时,能答出书中的标准答案,却不一定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样的灌输式教育使课堂沉闷、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实用性稍差,学生不重视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饱受冲击[8]。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希望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采写编评摄等专业技能,还能为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供稿。在此种就业导向之下,学生难免更重视业务课程的学习。加上相较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像等偏重实践的课程,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偏重理论教学,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稍差。难免有学生质疑: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外国新闻传播史吗?还需要了解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媒体吗?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外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相差甚远,不必重点研学,只要考前突击,不挂科就行。

三、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模式转变

(一)完善教学内容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及时完善教学内容,厘清逻辑顺序,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极为必要。

1.重新确定教学重点

纵观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几乎都集中讲授报业兴衰,世界报业的产生与发展成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内容[9]。相比之下,后起的广播业、电视业乃至互联网新闻业都成了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中的配角。但随着新闻传播介质的变化、传媒结构的调整、新闻话语权的变迁,报业的发展不断受限,甚至出现边缘化趋势。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内容依然偏重于报业显得不太合理。在教学内容和重点上应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间寻求一种平衡[10]。此外,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国别史的方式呈现,对重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业作重点分析。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注重各国同一历史时期新闻传播业发展状况的对比观照。不求面面俱到,力求以点带面。

2.教学内容凸显时效性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空讲云烟往事,而应该立足当下,时刻关注外媒发展最新动向,尽可能增强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时效性。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当下的新闻事件相联系。通过眼前的热点事件,引入新闻史相关知识的学习[11]。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媒体环境下,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便捷地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热点事件,拓展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中出现的各类媒体,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当下媒体的发展动向,力求“历史”与“当下”达成一定的平衡。对于一些特定的知识点,教师要将其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12]。

(二)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以往的“你说我听”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和保证教学效果。要重新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

1.尝试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全媒体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教学模式呈现数据驱动、过程导向、协同共享、动态监测等特点[13]。因此,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应结合实际,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和网络慕课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体而言,课前教师端推送预习课件和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遇到重要知识点,通过雨课堂随机分组,完成相关话题的小组讨论;课后利用雨课堂组建题库和发放题目,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信息变成可视化、可量化的数据资料。再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量身定制有效、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向学生推送不同的慕课资源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翻转课堂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与教师的课堂配合度。这要求教师适度走下讲台,将一部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可以重点讲述世界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新闻改革、优秀报人,让学生了解事件始末,关注新闻人的贡献。同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自选课题,深入解剖外国典型媒体,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收集有用素材,挖掘更多史料,基于史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以PPT形式进行课堂汇报,互相交流自学成果。教师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形式,向学生推送课外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可以尝试在每个班设立几名学生助教,辅助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3.圆桌讨论式教学深化认知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打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开展圆桌讨论式教学。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探讨空间的话题,限定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场控,也要确保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随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14]。通过圆桌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扩充、内化知识,还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辨能力。

4.巧用案例教学活跃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巧用案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媒体故事和人物故事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授《纽约时报》时,向学生详细介绍《纽约时报》对于“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报道,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巧用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谷歌、维基百科、百度等搜索引擎挖掘外国媒体及新闻人物的数据资料,形成丰富的案例库。还可以查阅国外知名媒体的官方网站,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传记、人物访谈、采访笔记等,获取更加生动鲜活、真实厚重的史实资料,并将其作为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三)转变考核方式

目前,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在考核与评价方面,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导致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轨[15]。只有考核方式多样化,成绩评定科学化,才能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除了采用闭卷考试外,还应辅以开卷、答辩、读书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读书报告和论文,以此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外,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应实行教考分离,组建试卷库。实施教考分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考核环节主观性强、缺乏规范性等问题;还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划重点、划范围,学生上课玩手机、旷课等现象,促进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实行教考分离的有效措施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要撰写考核大纲,明确考试目的及试卷结构;其次,要根据考核大纲确定考试范围、重点难点、考核方式、考核要求等;再次,组建试题库,确保题目量大、题型丰富,满足按照题型拆分和随机组卷的要求;最后,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结语

本文在深入剖析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存在的问题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激发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堂活力,改革和创新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凸显时效性;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多开展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教学资源上凸显全媒体优势,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和网络慕课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组建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各高校新闻学专业可参考实施以上措施,以推动我国新闻业持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报业,2011(6):134-135.

[2] 方汉奇,曹立新.多打深井 多作个案研究:与方汉奇教授谈新闻史研究[J].新闻大学,2017(3):1-4.

[3] 贾乐蓉.运用多种研究成果充实外国新闻史教学刍议[J].传媒国际评论,2015(0):371-377.

[4] 张琨.外国新闻史课程的创新构想以及相关建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8(1):237-238.

[5] 邱晶晨,叶蓉.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外新闻编辑室的发展与比较:以BBC新闻网和SKY新闻网为例研究[J].今传媒,2014(9):34-35.

[6] 赵茹,张媛.新媒体环境下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西部学刊,2016(6):62-63.

[7] 邱晶晨.新媒体环境下外国新闻史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知识,2019(7):72-75.

[8] 尹艺蓓.媒介融合背景下《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8):59-60.

[9] 曹晓菲,王小才,余柏林.数学类课程实施教考分离模式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21(43):136-139.

[10] 刘克银.体育教学借力新媒体的创新路径与策略分析:评《新媒体视阈下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7):251.

[11] 于海燕.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学科互动,2017(14):86-87.

[12] 陶卫平.新媒体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3(11):168-169.

[13] 王书文,李越.浅谈新世纪以来我国外国新闻史研究现状及困境[J].新闻研究导刊,2018(12):75-77.

[14] 李彬,张珂.历史与价值:对外国新闻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现代传播,2015(1):150-151.

[15] 郭毅.美国新闻史研究的文化史观述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6):17-25.

作者简介 刘娟,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史、新闻实务、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