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视频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载体,给传统电视媒体的运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传统电视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出路,广大受众已慢慢接受电视新闻以短视频形式呈现出来。《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视听用户的数量在2022年年底已高达10.4亿,在互联网应用中排首位。截至2022年,网络视听产业市场规模高达7000亿元,同比涨幅为4.4%,其中有近3000亿元来源于短视频领域,占比约40%。截至2022年,短视频用户数量达10.12亿,APP应用方面居于第一梯队的是抖音和快手。根据用户画像分析,受众年龄集中在20~39岁。有超过一半的网民表示会将自己的生活点滴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短视频在网络结构发生巨大改变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备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种信息分享方式。为了让电视媒体正确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文章对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传播面临的困境,主要归纳为互动性受限、受众分流严重、网感不足和内容脱离受众需求这四点,然后从搭建传播平台、提升内容价值、提高媒体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旨在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新闻;短视频;网络平台;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138-03
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速度快。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满足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传播范围广。电视新闻短视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等,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1]。
互动性强。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公众参与度。
形式多样。新闻短视频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评论、访谈、现场连线等,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形式,提高了新闻的吸引力。
短视频化。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逐渐向短视频方向发展,短视频时长短、节奏快、信息量大,更符合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
视觉化。电视新闻短视频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元素,将新闻事件直观地展示给受众,提高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2]。
碎片化。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短视频往往将新闻事件拆分成若干个碎片,便于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和理解新闻信息。
个性化。新闻短视频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度。
(一)互动性受限
评价新闻媒体制作和传播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真实性和时效性。传统新闻媒体在近几年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新型传媒形式,特别是网络平台可谓数量繁多[3]。新兴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明显的指向性特征,提升了信息获取和分享的便利程度,但是传统新闻媒体不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浏览形式、浏览时间选择,在用户浏览过程中也无法和新兴媒体一样及时获得用户意见反馈,缺乏良性互动。
(二)受众分流严重
在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受众可以选择观看不同平台上的新闻短视频。这导致了受众注意力的分散,使得电视新闻短视频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另外,传统电视新闻已形成一套固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和风格,单一的内容介绍方式会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受众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电视新闻短视频化需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以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度。在全媒体环境下,一些优质新闻短视频资源会选择设置付费获取,导致受众分流。这使得电视新闻短视频需要面对受众流失的挑战。
(三)网感不足
新闻节目拆条并不是生产新闻短视频,电视新闻编辑在缺乏网感的情况下容易将一些非竖屏拍摄的画面直接发布到平台上,这种视频内容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新闻短视频”,而是新闻短片[5]。具有网络属性的短视频需要满足广大受众信息化获取场景移动化、碎片化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符合网民话语习惯,仅做到“短”视频是行不通的。目前大部分电视新闻从业者只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没有考虑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没有基于互联网思维重新建构业务内容,导致短视频缺乏网感,脱离用户需求。
(四)内容脱离受众需求
缺乏实用信息。新闻短视频应该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缺乏实用信息,受众可能会觉得内容空洞,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报道方式与受众接受程度不符。新闻短视频需要根据受众的接受程度来调整报道方式,如果报道方式与受众的喜好不符,就可能导致受众对新闻短视频失去兴趣[6]。
缺乏深度和广度。新闻短视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如果缺乏深度和广度,则可能导致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更新频率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的更新频率非常重要。如果更新频率过低,则可能导致受众在等待更新过程中流失。
内容过于煽情或炒作。新闻短视频内容如果过于煽情或炒作,可能会导致受众对新闻内容产生反感,从而不能满足受众需求。
(一)搭建短视频新闻传播平台
明确电视新闻媒体转型发展方向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搭建短视频新闻传播平台,多平台融合是较为有效且具有可行性的方法,也是构建高效传播形态的途径。据相关资料,从2018年开始,很多主流媒体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纷纷入驻抖音、快手、火山、西瓜等短视频平台。截至2020年,主流媒体初步完成短视频阵地布局,抖音和快手这两大短视频APP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94个中央级广电媒体账号、5716个省级广电媒体账号[7]。建议地方新闻电视台有序开通受众使用率较高的短视频平台账号,细致整合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以多平台融合的方式构建高效传播形态。首先是分批次在不同时间段组织专业团队考察学习先进单位,总结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的传播优势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作品投放方案,具体包括投放时间段、视频制作内容、内容呈现方式等,达到精准投放的目的。其次是基于精细的人工制作和智慧的信息技术辅助,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短视频作品,将百姓生活气息融入时政新闻。最后是视频推出后的回应、交互、总结,电视台团队责任人轮番回复网友的评论,加强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全力打造一个服务百姓生活、关注时事动态的短视频平台[8]。以多媒体融合为抓手实现多平台一体化生产模式,是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加强与百姓之间的互动交流也非常有用。地方电视台可以引入茶座会客厅、见面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并整合受众感受与意见,将自身打造成引领群众的舆论高地,从而实现电视新闻所追求的人在何处,主流声音就在何处传播和引领的工作目标。
(二)提高短视频新闻的内容价值
新闻价值是能够激起人们共同兴趣的构成新闻事实的要素。衡量新闻价值的主要指标就是受众需求满足度以及贴合受众利益的程度。新闻短视频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因此在时间限制下只能做到浅表性的内容介入,短视频如果在内容上没有直接联系受众兴趣或切身利益,则几乎没有内容价值可言[9]。对此,电视台要将用户需求纳入新闻选题的考虑,最好将其贯穿内容策划全过程,这是使新闻短视频让广大受众感到眼前一亮的关键点。以“广东经视”为例,该新闻短视频抖音号在河南省2021年特大暴雨洪灾事件报道上反应迅速,编辑方式和内容直接从常规资讯转变为热点视频,于2021年7月20日晚8点接连制作并发布了12条相关报道的短视频,于7月21日发布了24条动态跟进式短视频,其中登上抖音热榜的有10条,播放量均达百万次[10]。
(三)创建以短视频为主的“在线直播”
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发展是进入全媒体时代的必经之路,而这一发展道路有着独特的优势体现。短视频新闻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特征,在广大受众面前有着绝对的公信力,以此为基础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短视频直播。和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相比,短视频直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不存在地点、时间限制,短视频新闻直播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完成实时性的新闻传播,而且用户还能与直播端进行互动,自由发表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更加认可新闻内容的真实性[11]。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新闻的传播为例,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直播将更多人吸引到了直播间,远距离了解和关注新闻事件的人越来越多,快速催生了“云监工”这一网络名词,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受众都增强了观看新闻的体验感。短视频新闻直播一方面可带给受众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另一方面还能凝聚屏幕前每个受众的心[12]。大力发展电视新闻短视频,以直播的形式开启电视新闻媒体新篇章,赋予创新发展新动力。
(四)提高媒体人员基本素质
培养短视频创作意识,强化互联网思维。在把握短视频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了解短视频制作流程、运营规律,围绕转发率、点赞量、完播率来调整新闻短视频制作。注重创新思维。鼓励新闻媒体人员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从标题、字幕、配乐到内容,都要尽量做到推陈出新,以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优化新闻传播效果。加强团队协作。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技术支持和资源互补,提高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效率和质量[13]。深入互动交流。与受众积极互动,了解受众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短视频新闻内容,提升传播力。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健康、合法,避免出现侵权、诽谤等法律风险。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关注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及时调整短视频新闻制作策略,保持竞争力。
(五)从语态入手增强新闻短视频网感
一方面,利用潮流热词来丰富新闻语态,打破人们对传统新闻较为严肃的刻板印象。人们对电视台播音主持最普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字正腔圆”,而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制作上,要更加积极地迎合受众需求,按照互联网平台的传播要求和形式制作节目[14]。以《主播说联播》为例,以康辉、李梓萌为代表的主持人纷纷尝试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来增强网感,将当下出现在新闻时事中的金句灵活运用在新闻主持中,再加上蕴含情绪的肢体动作,建构了一个个充满网感且具有权威的主持人形象。另一方面,尝试塑造年轻化形象,运用情感化口语表达。电视新闻通过创新的节目制作来塑造年轻化形象,加上情感化的口语表达,对全媒体时代的受众而言接受度更高[15]。和电视节目相比,短视频网络平台没有明显的固定特征,以娱乐性为主,电视新闻在短视频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主持人语态和形象的改变,在不失风范的前提下增强网感,满足受众需求。
飞速发展的短视频平台使媒体传播格局陷入了直面挑战与发展机遇的境地,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各大主流媒体传播新闻内容的主阵地。地方电视新闻及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要抓住短视频这一风口,调整新闻思维和传播模式,在短视频传播业态中发挥自身优势,引领主流舆论。
[1] 曹玉昆,许晓缨.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传播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0):56-58.
[2] 解建文.浅析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发展中的短视频化传播[J].新闻传播,2023(7):71-73.
[3] 刘威洋.刍议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融合传播之路[J].传播力研究,2022,6(11):64-66.
[4] 谭鲁民.可视化表达短视频突破靶向式传播:闪电新闻客户端积极探索融媒新路径[J].视听界,2021(4):28-30.
[5] 肖津.从常态化到新常态:基层融媒体做好新闻短视频报道的方法[J].声屏世界,2023(12):93-94,101.
[6] 饶晓科.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编辑策略与创新趋势[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4):166-168.
[7] 李旸.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23,47(1):167-170.
[8] 魏凌锋.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短视频的有效融合传播[J].记者摇篮,2023(7):78-80.
[9] 滕海鹏.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新闻短视频[J].记者摇篮,2022(5):93-95.
[10] 纪哲.电视媒体短视频新闻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0):156-158.
[11] 李俊敏.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和传播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16-18.
[12] 周琼.新闻短视频“霸屏”电视新闻如何拓展发展路径[J].采写编,2022(6):58-60.
[13] 薛海霞.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塑造途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0):159-161.
[14] 刘威洋.刍议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融合传播之路[J].传播力研究,2022,6(11):64-66.
[15] 聂鑫焱.“做活棋眼”:以短视频推动融合发展:以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为例[J].传媒,2021(4):26-27,29.
作者简介 徐凌云,编辑,研究方向: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