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提高乡村振兴相关报道的水平和影响力,成为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传播平台,及时准确地宣传解读有关政策和措施,深入挖掘并树立“三农”工作的典型,从而提高乡村振兴相关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新闻采编工作的角度出发,总结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三农”报道助力乡村振兴的机遇,包括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快速发展、读者需求的不断增长等。结合新闻采编工作实际,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三农”报道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困难、内容深度不足等方面。同时还指出“三农”报道需要更注重数据分析和视觉呈现,才能增强读者对报道的认同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三农”报道;乡村振兴;新媒体;新闻采编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108-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多元化和互动化,也为“三农”报道提供了新的方式,为“三农”报道助力乡村振兴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信息的传播已经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转移,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随之而来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众萎缩,而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这也意味着,“三农”报道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可以被受众获取。同时,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相对较小,因此内容的简洁明了、易于阅读也成为互联网新闻报道的重要特点之一[1]。例如,可以通过VR技术模拟乡村风貌,让受众真正感受到乡村的变化;利用直播技术,实时分享当地农民的生活场景。
(一)重视程度不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尽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在逐渐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但“三农”报道的传播强度和影响力,尤其是新媒体传播仍然不够。
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新闻媒体和新闻采编人员自身原因,也有受众原因,很多人并不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报道,导致“三农”报道的传播有限。
(二)内容深度不足
一些新闻采编人员专业性不强,对“三农”问题了解较少,缺少思考和判断,导致“三农”报道的内容深度不足。许多新闻记者在进行“三农”领域的报道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报道基本信息,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难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这导致受众在了解相关报道时无法获得更深入、系统化的理解和认识[2]。
(三)创新性不足
通过“三农”报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特色、创新报道不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有些报道内容浮浅甚至低俗,形式也缺乏特色。
一些媒体在报道“三农”领域的新闻时,更多的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常规性报道,喜欢唱“四季歌”,而且出现了年年重复的现象。比如茶叶小镇,从报道冬季做好茶园管理开始,到春茶上市、秋茶采摘,基本上每年都是一样的表达、一样的呈现。其实更应该关注今年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生产设施、生产方式等方面有何创新。同时,缺少对农村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比如农村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农民的需求,农村婚丧嫁娶等新旧观念的碰撞等,这些都值得关注[3]。
(一)建立新媒体传播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因此,建立新媒体渠道可以有效提高“三农”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一,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平台之一。新闻采编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来发布“三农”相关的新闻报道、分析文章和专题报道等内容,吸引更多读者点击和分享[4]。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社交功能,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加强与受众的联系。
第二,开设头条号:今日头条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新闻聚合平台,其推荐算法具有特殊性,可以为用户推动其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升曝光率。开设头条号后,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发布“三农”相关内容来提升自身影响力,并且头条号上有专项分类,有利于用户筛选自身感兴趣的内容[5]。
(二)提升新闻业务能力
1.加强信息收集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收集能力已成为新闻采编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尤其在“三农”报道中更是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收集技巧和方法,才能获取全面、准确、及时的新闻资料和信息,为报道提供必要的支持。
2.提高深度分析能力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三农”报道想要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和认可,就必须注重内容的精准性和深度,让读者看到真实、全面、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在“三农”报道中,新闻采编工作者应该注重对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度分析,探讨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6]。
3.注重数据分析和视觉呈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被生成、存储和传输,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视觉呈现,提升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7]。数据分析可以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新闻采编人员可以收集当地的相关数据,如人口数据、财政数据、农业生产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并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三农”报道中,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新闻采编人员全面了解当地情况和问题,提高报道的精准度和深度[8]。
视觉呈现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数据直观呈现出来,比如用柱状图比较当地农业产值的变化情况,用地图显示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用动画展示当地的文化传承、历史沿革等。视觉呈现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9]。
(三)深入挖掘地域特色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是“三农”报道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路径之一。以抖音账号“张同学”为例,其粉丝数量超过1751.1万,成功将新农村生活和文化习俗传播给了更多受众,也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参考经验[10]。
1.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
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包括地方风俗、传统手艺等。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挖掘出独特的地域特色。例如,在采访当地村民时,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故事、传统节庆习俗等,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在抖音账号“张同学”的视频中,他通过介绍当地美食、传统制作工艺等方式来展示当地的乡土文化,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让更多人对农村生活产生向往。
2.关注当地发展变革
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当地的发展情况,抓住时机,及时报道新领域、新业态。例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可以关注当地是否出现了新业态或特色产业等,并进行深度报道。抖音账号“张同学”经常关注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和乡村旅游发展等情况,推介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挖掘当地农村旅游的资源和优势,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参与[11]。
3.因地制宜,创意化表达
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意化表达,找到最具有吸引力的报道方式。例如,采用多媒体形式,结合音乐、摄影、微电影等手段,将乡村风景、乡土民俗等内容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在抖音账号“张同学”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善于运用短视频拍摄技巧和音乐表达手法,因此其视频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他也善于通过对话、互动等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共同分享“三农”领域的趣味故事。
在新媒体时代,“三农”报道需要新闻采编人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创意化表达,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报道和传播[12]。
(四)加强团队协作
在“三农”报道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一篇优秀的“三农”报道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高效沟通。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注重加强团队协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分工,建立协作机制:“三农”报道涉及的信息广泛、内容复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分工协作机制至关重要。此外,各个部门应该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共同推动报道进程[13]。第二,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为了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新闻采编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沟通工具,如QQ、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远程协作,降低沟通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共享文档、项目管理工具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分配。第三,加强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成长:团队协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报道,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相互学习、有所成长。因此,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注重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学习,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积累工作经验,从而促进共同成长[14]。第四,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可以设立优秀报道奖项、颁发荣誉证书,用以表彰团队中出色的成员,鼓励新闻采编工作者继续努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职业规划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15]。
新媒体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实施和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这一巨大的新闻“富矿”,新闻采编人员迎来了新的报道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探索适合“三农”报道的新方法、新路径。需要关注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技巧,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渠道,将“三农”报道与更多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精准性和深度,增强读者对报道的认同感。“三农”报道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内容,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新闻嗅觉,及时发现、关注、分析相关新现象、新问题。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创新报道内容和手段,使报道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向湘龙.如何开展好“三农”报道[J].应用写作,2023(10):60-63.
[2] 张鑫.融媒体背景下“三农”新闻报道新策略[J].中国有线电视,2023(9):64-66.
[3] 向雨瑶.如何让“三农”报道更有趣:由农村大众报系列MG动画引出的思考[J].全媒体探索,2023(8):54-55.
[4] 侯慧玲.从“三农”系列报道看党报主题策划的重要性:以郴州日报2022年“献礼二十大‘三农’特别报道”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3(9):14-15.
[5] 向雨瑶.如何让“三农”报道更有趣:由农村大众报系列MG动画引出的思考[J].全媒体探索,2023(8):54-55.
[6] 侯璨,胡翔,王彦龙.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三农”宣传报道的路径探析:以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6):97-99.
[7] 高莹.“四个+”推动“三农”报道做出新意[J].中国报业,2023(15):64-65.
[8] 张琴,田星星.价值传递与受众期待关联研究:以央视《中国三农报道》为例[J].新闻前哨,2023(14):32-34.
[9] 王学深.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报道新思路[J].全媒体探索,2023(6):75-76.
[10] 管建涛.深入调查研究,把“三农”报道写在大地上[J].中国记者,2023(6):33-36.
[11] 邬洪亮.加强新时代“三农”新闻报道探析[J].城市党报研究,2023(6):48-51.
[12] 杨洋.践行“四力”深化调研“三农”融媒体产品创新路径比较研究:以总台黑龙江总站《龙江新“丰景”》融媒体系列报道为例[J].新闻传播,2023(11):64-66.
[13] 沈利芬.县级融媒体做好“三农”报道的策略:以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逐梦新农人”系列报道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0):228-230.
[14] 叶凤林.全媒体时代,“三农”报道以专业力突围[J].南方传媒研究,2023(1):74-78.
[15] 吴占勇,张志颖.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新闻可视化报道的创新策略[J].新闻战线,2023(2):94-96.
作者简介 周海燕,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