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策略研究

2023-12-29 00:00:00姚文静柳雨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2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态应运而生,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强社交型的自媒体受到网民追捧。通过自媒体,网民可以获取信息、发表意见、表达诉求,自媒体成为主流舆论场之外的次生舆论场。文章着眼自媒体中舆论的传播特点、生成机制以及处置原则等,通过案例分析、文本分析等方式,指出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方面,个人对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的渠道得以拓展,公众更加积极地关注社会事件并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另一方面,因为媒介技术门槛较低,审核难度较大,所以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容易失真,给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巨大风险与压力。基于网络传播规律以及相关传播理论,文章提出加强网络舆论的法治建设、打造专业的舆情治理团队、强化网络舆论监管等措施。文章认为,舆情处置主体要完善网络媒体的响应机制及预警机制,认清网络舆情在虚拟空间的内在生成逻辑、发展走势,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做到科学研判、多维联动、情理共用、人机互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舆情主体对话,以此规避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恶性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舆情;治理;融合;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2-001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本土参与式网络中网络暴力扩散机制与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LW124;2022年度第二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重大疫情防控中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WSYJ100330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一)复杂性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观点多于事实的情况下,传播的主体、客体、载体以及符号体系愈加复杂。首先,传播主客体的界限逐渐模糊,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转变,每个人既是信息发出者,又是信息接收者;其次,网络这种新型传播媒介让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还能以视频、音频、超链接等形式达到信息传播目的,甚至一个表情包都能引爆舆论,是一个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另外,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内容更新速度极快,每天都能产生大量信息,这对用户的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新媒体为了实现流量分配积极采用大数据推送法,为潜在受众设定了针对性的推送机制,容易让人在不断重复中强化固有偏好,“信息茧房”效应进一步加剧,尤其不利于青年人正确认知世界。

(二)即时性

由于进入互联网的门槛越来越低,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能够更加便捷地在网络平台发表信息观点,满足信息分享和交流的需求。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了解自己关心的信息,并且能随时对相应事件或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态度,并与其他用户互动。这能够催化和强化舆论,增强舆论的时效性,扩大舆论影响力。由此可见,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在技术的加持下,即时性进一步增强[1]。

(三)隐匿性

在互联网上,用户很容易隐藏真实身份,言论自由被无限放大,相关监督容易缺位,网民可以“大胆”发表意见。互联网是自媒体存在的前提,网民是自媒体的操作者。自媒体可以快速传播信息,而传播者的身份隐蔽,信息传播的时间地点又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加大了舆情预警及舆论引导的难度。

(四)互动性

在自媒体上,网民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等进行信息沟通,它与传统媒体存在巨大差异。传统媒体时代,一般以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形式进行信息收集、制作与传递,是一种单向传递模式,忽略了与受众沟通交流。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传受双方的沟通交互变得越来越方便,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他们也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讨论者。通过复制粘贴、转载等方法,完成从信息接收者到传递者的身份转变。这表明,自媒体时代,网民在信息收集与传播方面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参与积极性。一方面,网民能够借助搜索引擎、自媒体、移动终端等自主搜寻有关资讯;另一方面,网民在主动搜寻相关新闻资讯的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能有更多的认识,进而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更有深度的意见,与其他用户展开更深入的交流讨论。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网络媒体的互动性。

(五)非理性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随时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维护权利的平台。自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但其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也让传播内容更加复杂。面对海量信息,把关人难免力不从心。当网络事件逐渐引发网络暴力时,由于网络平台没有足够的能力监管煽动性和失实言论,而搜索引擎又不能及时监控“人肉信息”,加之自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信息以一种裂变的方式迅速扩散。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非理性言论、信息广泛传播,从而产生“蝴蝶效应”,影响舆情走向,给相关主体带来现实的伤害。

比如,2017年5月,中国留学生杨某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毕业演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还有人“人肉”了她的家人,此事以杨某在微博上发了一封道歉信,并关掉了评论区结束。从事件发展来看,网民对杨某个人资料的泄露和散布,显示出网络媒体平台监管不力和网络信息裂变式扩散的特征[2]。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自媒体的演进给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个人对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表达诉求的渠道得到了拓展,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因为媒介技术门槛较低,审核难度较大,所以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容易失真,给网络舆情治理带来巨大风险与压力。

(一)没有科学认识自媒体传播规律

最近几年,互联网舆论场域进一步拓展,各级政府部门逐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治理方式也从单向管理变成双向交流互动,力求信息公开、透明,为更好地联系基层群众做了各种努力,促使政府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更能真实反映民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管理者没有科学认识自媒体传播规律。面对突发事件,他们往往反应迟钝,选择先压制管控,采用删除消息等手段,存在明显的对立、回避、推诿等思想情绪。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3]。事实上,相关部门反应越迟缓、越滞后,舆情危机爆发程度就会越严重。当前互联网舆情治理体制有待完善[4-5]。一起引爆网络的新闻事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并快速产生舆情。在事件具体情况还不清晰明朗的时候,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干预,并全面系统地公布涉事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阻止流言和谣言大肆传播。

(二)互联网舆论管理能力匮乏

自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更为便捷,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这对公众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6]。鉴于此,主流媒体必须坚持传播真实信息,不断增强自身权威性。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发挥好举旗指路的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媒介环境,主流媒体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导致其发布的信息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与新的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很难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之前的“一言而众言”转变为“一言而众辩”,这种话语权的分散必然会给网络管理带来全新挑战[7]。面对汹涌的舆论浪潮,有的管理部门手足无措,本能地产生恐慌;有的管理部门不擅长与网友沟通,选择对舆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管理部门面对事实真相选择矢口否认掩盖,陷入“谣言产生—辟谣—谣言再起”的恶性循环。为了突破这种困境,管理者要精准研判舆论信息,冷静应对各种舆论浪潮,加强学习,提升网络媒介素养,从而赢得公众信任,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工作[8]。

(三)部分网民对法律法规缺乏认知

当前,部分网民的媒介素养提升速度并没有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少网民思维僵化、认知不足,难以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不愿突破固有认知,这导致各种“口水战”爆发,甚至引发网络暴力。与此同时,网民群体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当代青少年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丧文化”“躺平文化”为代表的亚文化更是成为不少青少年标榜自我的工具。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网络舆情,他们很容易出现思想偏激、情绪化等问题[9]。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网络舆论的法治建设

有序治理网络舆论的关键是完善法律法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然而针对网络舆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只有完善和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才能治理好、引导好网络舆论。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来管控网络舆情,坚决依法查处影响国家与社会安全的信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正面引导,科学应对网络舆情,提升以“网”为“网”的治理能力[10]。

(二)打造专业化素养高的舆情治理团队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相关治理团队应由舆情宣传员、预警引导员、动态战斗员和事件研究员等组成。治理团队成员是舆情处理的排头兵,首先,要具备极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对重大紧急舆情的应变、导流能力。其次,要提升网络舆情发现整理、研究预判、及时上报和高效处置的能力。再次,要积极应对舆情新动态,定期开展舆情搜集、研判预警、协动织网高效处置的业务培训与实战,形成舆情治理应急工作上下联动模式。最后,政府各部门的舆情治理团队要形成合力,构建可联合执法、统筹协调的联动合作大团队,确保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形成网络舆情的抄告、处理、反馈、督察的闭环工作机制。

(三)强化网络舆论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海量的网络信息真假难辨,需要建立一个更科学高效的舆论分析体系以及舆论预警管控机制来有效管理网络舆论[11],舆论监管单位要做好监测并第一时间进行应对,避免负面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酵[12],达到预防和管控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理性引导网络舆论。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有助于增强信息的权威性[13]。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及新媒体矩阵的功能,做好舆论监测和预警[14],设立社会、行业、企业等公开监督平台,让数据技术和产品使用接受公众监督,设置网络舆情底线预警系统,打造立体、长效有序的舆情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与此同时,公安、网信、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强化协同管理,形成合力,重点测防舆论风险较高的自媒体APP。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集网络舆情抄告、处理、反馈、督察等功能于一体的监察预警程序或系统[15]。

四、结语

传统的网络舆情治理思维和手段已不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面对多元动态发展的新舆情场域挑战,舆情的有效治理需要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打造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立体矩阵,结合舆情的衍生规律、发展走向,逐步建构并完善网络媒体的响应机制以及预警机制,做到科学研判、多维联动、人机互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舆情主体对话,推进网络舆论场的有序发展,形成治理合力,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赵伟.自媒体时代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策略探析[J].视听,2019(9):130-132.

[2] 陈秋芸.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32(2):91-95.

[3] 张玉涵.试论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治理[J].法制与社会,2016(28):208-209.

[4] 尹文嘉,李紫琳,苟晓朦,等.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46-150.

[5] 尚红利.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1):12-16.

[6] 李放,韩志明.政府回应中的紧张性及其解析:以网络公共事件为视角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8.

[7] 张裕杰,郭韦兰.自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化解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2):168-170.

[8] 倪荫林,陈友谊,王淑萍.涉警舆情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92-98.

[9] 李智超.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措施[J].新闻传播,2017(8):91,93.

[10] 姜睿雅.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22(5):81-86.

[11] 李超,邓程丹.自媒体时代下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特征、困境与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10):151-153.

[12] 吴世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伪信息传播、治理困境及其突破路径: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电子政务,2020(9):40-50.

[13] 李文骞.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卫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116-118.

[14] 易晶晶.试述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其消解[J].西部广播电视,2016(22):74,83.

[15] 朱琳,胡中月.微博微信谣言的运行特点、危害及其治理策略[J].长白学刊,2016(3):122-127.

作者简介 姚文静,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思政教育、学生管理。柳雨,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教育管理、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