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夜雨寄北》为例谈古诗词的审美教学

2023-12-29 13:41:17李文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李商隐教者赏析

李文婷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在文学史上源远流长,无数经典作品熠熠生辉。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古诗词经典且丰富,比如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羁旅诗等,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多为思乡怀人、田园向往、报国豪情、壮志难酬、人格追求等。良好的古诗词教学能穿越古今,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良好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涵养语文素养。本文就以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教学为例,提出几点美学视域下学习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一、“麻辣鲜香”诵夜雨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也许可以是一种听觉文化,古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主要是建立在感觉上的,而感觉首先又是建立在听觉感官上的。先倾听着这个世界,然后感受着这个世界,再表达出自我情感。因而,有良好的诵读奠基,就可以铺就鉴赏诗词的台阶。

那么,怎样诵读古诗词才能起到效果呢?当然不能“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放声朗诵,从音乐性的角度尽情投入吟诵,在真挚的朗诵中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作为经典诵读篇目《夜雨寄北》的诵读教学,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点诗味。课堂当以诵读为起点,明确诗歌节奏划分需兼顾音节、意义和情感。可以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稳语速,再尝试变化朗读节奏对比吟诵,比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节奏变化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将“未”“涨”两个单独停顿,对比诵读去感悟到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当然,反复吟诵也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结合语意、语境去诵读。诗歌首句一问一答:“你问我归期在何?唉!回家的日子嘛,实在没有个准信啊!”停停转转,羁旅的愁,不得归的苦,在连绵秋雨夜,密密稠稠,余音袅袅,不觉间便缠绵弥漫于巴山的夜空了。

二、“教法锦囊”促提升

由于时代的影响,古诗词教学常常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学生会有畏难情绪,或是只能机械消化教者传授的赏析言论,进而容易对古典诗词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涵养吸收,因而利用一系列教学手段激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封寄不出去也收不到回信的信,是惆怅的一夜苦雨。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本诗时可尝试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比如微课、李商隐小故事、共话“雨”意象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穿越时空,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中教者就可以尝试用微课的形式贯穿或穿插课堂,可以用微课明确预习目标,帮助理解诗歌内容,示范诵读达到预习效果,亦可延伸至课后复习训练。《夜雨寄北》真正的重难点还在于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内心的凄风苦雨,知人论世不可或缺。那么,教者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诗人生平遭遇、个人品德修养以及诗作写作背景,进而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李商隐流落他乡无奈的倾诉、入骨的思念。看微课,悟诗境,多元教学促提升,这样学生无论是赏析《夜雨寄北》,还是诗人其他的古诗词都能迅速找到状态,找准位置。

三、“见微知著”品苦雨

古典诗歌艺术特质在于它的篇幅短小、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而鲜明的形象与细节的呈现是不可分割的。窥一斑知全豹,一片落叶能尽显清秋的肃杀,古典诗词亦是有细腻生动的细节效果来体现其神韵的。

作家毕飞宇说《夜雨寄北》里的那场秋雨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雨。“巴山夜雨涨秋池”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不眠的夜晚,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独自舔舐着自己的孤独和无奈,秋雨绵绵,不远处的池塘早已涨满秋水,让人愁肠百转。唐代的巴山是刘禹锡笔下的“凄凉地”,李白认为的“蜀道难”。诗人半生颠沛,二次入蜀,浑然不知情投意合的妻子已在遥远的长安孤独地病故了,在李商隐心里这场凄苦的巴山夜雨,大概永远不会停歇了。“剪烛西窗”的想象,更是佳绝!遥想那时,诗人得以返乡,与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相依相伴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都结出了蕊花。他们轻轻剪去蕊花,相视而笑,我对你聊聊蜀地的生活、漫长的夜雨、我的思念之情……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的喜悦。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语言表达、习作想象等多种形式,刻画细节,感受诗意的婉约朦胧之美。《夜雨寄北》营造出的浪漫唯美的意境以及一种时间上的沧桑感、深邃感,更造就了不朽的艺术价值。这场雨,从李商隐思念亲友的那个夜晚开始,千百年来,让每一个读诗的人,让每一颗有“念想”的心,都感到淅淅沥沥的柔软、凄苦和潮湿。

四、留白提問悟诗情

艺术的美往往相通,古诗词赏析常常可以让学生拥有独到的见解和个体的真实体验,这就要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有适当的留白或自主提问,来给予学生自发的个性化阅读。

在《夜雨寄北》一诗的教学中,在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赏析中,“巴山夜雨”第二次出现,诗人想象中一个温馨浪漫的“剪烛西窗”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面对两处的“巴山夜雨”,学生就会积极去调动探索的积极性,相同画面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区别?而这区别又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意?诗歌中的“君”又可指谁?步履匆匆的时代,我们可曾像义山一样静下心来,用文字记录过自己的心情?

另外,诗歌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个性化思考。那一夜的秋风凄雨寒入骨髓,为何在诗人的想象中又被拉成了一个温情的记忆?通过大胆提问,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或者以散文的形式写一写,诗歌中那个迷蒙阴冷的秋雨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相互交织,虚实结合中,真切体味诗人在孤寂的“此时”,浪漫遥望“彼时”的幸福,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不自觉地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开头写道: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的面前,一定会记得他的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时空转换的浪漫笔法一直为人称道。殊不知,在此一千多年前唐代李商隐早已有了这了不起的创意。

五、精美板书巧总结

作为一节语文课,板书重要是毫无疑问的。虽然诗歌一般形式精悍,但板书的呈现仍然不可或缺。为了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教者就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备课、研课工作,从而在课堂上能呈现精美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总结并得到提升。

清人叶燮在《原诗》中直言:“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读义山的诗,晦涩又朦胧,善用比兴、典故,深于象征暗示等手法,正如千年前的那场夜雨,朦胧却美得深远。执教古典诗词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品位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本文以《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诵读教学为例,分析了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多元诵读、微课助力、品读细节、提问留白以及精心设计板书五方面美学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李商隐教者赏析
为什么要像李商隐一样写诗
中华诗词(2023年9期)2024-01-27 11:43:34
嘲桃
石榴
儿童绘本(2020年10期)2020-06-01 07:49:07
早梅(节选)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戏剧之家(2015年13期)2015-08-07 00:36:50
某生课寝
步辇图赏析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