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蔚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被纳入的以爱国情怀、奋斗拼搏、团结友爱为要义的精神之一,对未来交通事业带来明确前景展望,并具备重要的育人价值。新时代背景下,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让学生发挥“两路”精神的育人价值,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路”精神;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2—0019—03
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西藏问题,中央授命修建川藏、青藏公路,在筑路过程中,涌现出影响交通行业发展、军民融合的“两路”精神,其主要宗旨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这种精神持久地推动着“两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效应。经过几十年的锻造和凝练,“两路”精神历久弥新,与时代发展同行,成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和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精神支撑。
一、新时代背景下“两路”精神育人价值的重要特征
“两路”精神既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也凸显了鲜明的交通行业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首要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两路”精神的本质内涵需要进一步诠释,“两路”精神育人价值的重要特征需要准确把握,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价值。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两路”精神是第一批由中宣部归纳、党中央明确的核心精神,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有着普遍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经历特殊的历史事件、历史时期后形成的重要品质,体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两路”精神与党的其他伟大精神一样,都拥有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头,具有普遍的育人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赓续红色基因、发挥价值引领、增强民族自信、激发奋斗精神等。另一方面,“兩路”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个性,具有自身特殊的育人价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体现在勘探修筑“两路”的过程中,是筑路大军在修建时就喊出的著名口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无谓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体现在养护保障中,是一代代交通人在养护、保通“两路”中总结和凝练出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大局意识。“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体现在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中形成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因此,“两路”精神既具有党的伟大精神育人的普遍性,又因其地理空间、历史背景保留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2.全国性与地域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孕育并推动了“两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这种精神是对爱国主义和坚韧奋斗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1]。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够培育起“两路”精神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思想资源。由此可见,“两路”精神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也是“两路”精神在全国范围具有育人价值的坚实基础。在修建“两路”的过程中,涌现出“十八军军长背女进藏”“筑路英雄张福林”“窑洞群9名牺牲女战士”等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形象,并且跳出地域限制走向全中国。这些家喻户晓的革命故事,是“两路”精神育人价值全国性与地域性相统一的最佳证明。
3.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两路”精神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为解决西藏问题在特殊时期和条件下,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分裂势力的不轨图谋,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而共同铸就的,是一段党和人民不懈斗争、创造奇迹的动人历史,不仅激励和鼓舞着当地人民,还激发了全国军民的革命斗志,是重要的育人资源。“两路”精神并不是在开始修路筑路的过程中就提出了24个字的,而是在一代代交通人修复、养护“两路”的奋斗历程中逐渐清晰、逐步总结后形成的。因此,“两路”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精髓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弱化,而是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具有无限的感染力。因此,“两路”精神的育人价值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实的更新,激励着一代代交通人,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意义和价值。当前,世界发展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两路”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积极引领,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2]。
二、“两路”精神的育人价值在交通类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意义
1.推动建设交通强国的精神动力。“两路”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牺牲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团结精神,一直在引领我国交通行业不断向前向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代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交通大国[3]。交通类高职院校为交通行业输送了大批量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两路”精神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两路”精神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为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汇聚广泛而坚实的中国力量,不断攀登交通建设的高峰,助推实现中国梦。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体现。“两路”精神加强了交通类高职院校对于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交通类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纳入“两路”精神,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认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良好的思想引领效果。具体而言,“两路”精神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政治观教育的核心部分一脉相承,不仅能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交通人才的有力保障。交通类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即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在提升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交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技术人才。当前,全球正在经历巨大变革,文化呈现多元化,而高职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两路”精神是一代代交通人在奋斗历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精神产物,不仅与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因此,“两路”精神同样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在交通高职院校发挥“两路”精神的育人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努力成为交通行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培养政治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交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发挥“两路”精神育人价值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发挥“两路”精神的育人价值,体现出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主体、连续过程、实现目标的统一性。融合“两路”精神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加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与渗透力;打造“两路”精神全方位育人矩阵,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实现“三全育人”协调发展。
1.构建“两路”精神全员协同育人共同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面向行业,提高对“两路”精神的政治认知,从顶层设计系統谋划“两路”精神全员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院系两级关于“两路”精神的育人运行管理制度,让全体教职工明确自身岗位在“两路”精神中育人的具体职责,设置行之有效的“两路”精神育人考核评价,使“两路”精神育人过程可展示、效果可量化,形成有主体、有层次、有评价的全员育人共同体。另一方面,要统筹可持续的协调育人机制,院校与院校,院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家庭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可通过联合开展“两路”精神传承活动、邀请“两路”修筑者后代开展主题座谈等活动,探索彰显“两路”精神育人价值的好做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传承“两路”精神的强大育人合力。
2.融合“两路”精神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开发“两路”精神特色系列课程,让“两路”精神被高职学生认识、理解、传承。提高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中对“两路”精神的利用率,深入浅出地阐释“两路”精神,让“两路”精神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发挥育人的最大效应,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感。与此同时,将“两路”精神融入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中,可以提高“两路”精神的育人渗透力。在实训环节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与“两路”精神的融合教育,坚定学生交通报国的志向;在交通行业企业实习过程中,讲好“两路”故事,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
3.打造“两路”精神全方位育人平台。在高职院校的育人场域上,既要包含校内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也要包含校外实习实践,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隐性教育。利用校园场馆、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实体场地,扩宽“两路”精神的育人主阵地;设计雕塑雕像、文化墙、绿色植物、宣传标语等实体景观,丰富“两路”精神传承的物质文化载体;举办主题讲座、知识竞赛、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班团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建立“两路”精神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拍摄“两路”精神短视频、再现虚拟VR场景等新媒体载体,创新“两路”精神的网络育人新格局[4]。
参考文献
[1]王戎,唐伯明.郭瑞敏弘扬两路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
[2]张晓平,袁鸣捷.“两路”精神融入交通类院校育人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8-21.
[3]罗婷.“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8.
[4]许朝山,汤雪彬,刘平.全人教育理念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20(10):30-32.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