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
红色,是山东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发展最鲜亮的第一抹底色。
红色校园,红色课程,红色文化,呈现其建校六年来坚执的理念、踏实的创新和生动的故事。
赵学军校长,一个以“理想主义者”自称的教育人,带领着南校团队,以校本化导向、体系性课程和全环境树人,将红色教育浸润于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落地于孩子们的自主成长,融入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塑造了南校校园的新文化,也照亮了一个个少年心中的新天地。
校本化导向: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赋能一种奋斗的品格
深秋,天高气爽,南校梦想广场上,少年军校成立仪式隆重举行。
一个个方阵,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一番番操作,行云流水,威武雄壮。在正步、格斗、急救、突击、防爆等科目训练展示中,一群稚嫩少年,成了英姿飒爽的沙场猛士。
创立军校,源自赵学军坚定的办学初心。
如今的教育,多见发展偏离乱象。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刷题为主,分数挂帅,一条条严苛的规训,一道道严密的围栏,将孩子们封闭在沉闷狭小的宅式教育中,折腾于没日没夜的学业内卷里。凭什么去矫正教育的发展取向?
如今的学生,也多有心理健康隐患。《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揭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凭什么去护佑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赵学军从2008年南校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发出了铿锵的办学宣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亮人生第一抹底色。”就此将红色教育提上了南校发展的重要日程,于我党百年革命精神谱系中萃取了“红船、长征、雷锋”三大精神,以此破题红色教育,正确导向学校的教育观、人才观,滋养孩子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助力他们从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意义和温暖的生命关怀。
红色教育丰富多样,三大精神内涵深广。南校注重“校本化”导向,从适切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和精神特质出发,提炼出“梦想+奋斗”的主题。赵学军对“校本化”导向作了精辟的阐释:“红船精神”突出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长征精神”彰显的是不怕挫折,永不放弃;“雷锋精神”传扬的是无私奉献,忘我进取。“红船精神”是向梦,是信仰;“长征精神”是向上,是信心;“雷锋精神”是向善,是信念。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三大精神的南校实践给出了一份特色鲜明的答卷:以红色文化成就孩子们的多彩人生。
少年军校学员展示的,就是践行“三大精神”焕发出来的风采。
赵学军着意强调:少年军校并非新兴的军事夏令营,开设的也不是常规化的普通军训课,而是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体育教学三位一体、跨界融合、系统集成的军事技能课、军事训练课、军容军姿课,以军润德、以军培智、以军强体、以军健美,塑造新时代少年勇敢坚毅的品格、阳光刚健的气魄,培育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
体系化课程:扣子教育落地课堂,红色精神濡染日常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课程体系中。南校的红色教育能够做大做强,首要的在于赵学军校长带领的团队有一种追求完美性、到位率的“螺丝钉精神”。
梅路芳副校长是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优秀德育工作者,也是红色课程体系创设的直接参与者。她给笔者展开了南校成熟的“扣子课程群”:五史课程群,长征课程群,礼仪课程群和榜样课程群。其中,榜样课程群给笔者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少年本就处于一个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许多学生将流行的影星、歌星、球星作为他们心中崇拜的偶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科学引导,可以唤醒孩子们立志奋发的巨大潜能。南校顺势而为,契合孩子们的需求,推出了榜样课程群项目。
榜样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从跨进小学的门槛到告别初中的生涯,孩子们感受、走近、学习不同的榜样,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带着各类光环的明星。现在,他们又有了更多德才双修的学习标杆:年度国家楷模、感动中国人物、古今民族英雄、教科书中的名人名家。南校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推选身边的榜样“你是最美那颗星”活动,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级考评优秀的基础上,民主推荐产生,发掘校园里的年度最美出彩少年、最美奋斗少年、最美足球少年、最美品德少年、最美书香少年等,橱窗宣传事迹,全校隆重表彰,激励和引领学生向阳生长。
“我为榜样代言”是榜样课程群中的一项特色活动。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加,选择自己心目中特别景仰的一位榜样人物,挖掘其感人的先进故事,深入其丰厚的精神世界,在校园相关活动中登台宣讲,在倾心的融入中,以榜样品格熏陶美好情怀,以榜样文化激励进取精神。
创设榜样课程衍生出了特色班级创建。笔者随机浏览了红船学部2022级4班的“班创”——班名清新闪亮:阳光中队;班级口号意气风发:乐观向上,活力绽放,朝花夕拾,我心向阳,我阳光!我快乐!我成长;班级公约积极向上:正直、团结、勤奋、创新;班训简约精粹: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还有自己设计、独具特色的班徽,其中蕴含的荣誉感、内驱力、进取心可感可知。文化领航,班班出彩,呈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南校的升旗仪式也别有特色。
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是一次生动、形象的“思政公开课”。这是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扣子连续课”,每课一个红色主题,每题一个班级主导。在国旗下,同学们倾情投入,有宣讲、诵读,也有舞蹈、课本剧,各显其能,丰富多彩,全员参与,一个不少。仪式化的转换,特色化的创意,艺术化的表达,氤氲了如诗如画的时光,也焕发了主题教育的魅力。
在体系化的扣子课程中,红色精神如阳光雨露,照耀着、润泽着一株株嫩绿的树苗,催生出一片片希望的新叶。这些蓬勃的生长,都真实地记载、延续在每一名学生的“梦想手册”里。
人人有梦想,人人勇奋斗,用梦想照亮奋斗的方向。南校学生从跨进校门起,就立志向,树标杆,真实地认识自己,敏锐地发现自己,勇敢地成为自己,在手册中画出自己的人生蓝图:远期有目标有规划,近期有措施有行动。而且,在学习、生活的历练中,在校园、社会的连通中,大家可以自由选择,适时调整定位,以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确立自己的社会生态位。当他们心中有了想象、有了憧憬、有了追寻,就会生发出源源不绝的成长内驱力,就会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实、更有力。
为了“扣子课程群”的建设,梅路芳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在笔者采访中,她感慨地说道:“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强,正是打基础的好时机。可是,有不少孩子的成长‘缺钙,意志力不强,一遇难题就想退缩。前些年我上数学课,除了基础题,还会有素养提升题,虽然很简单,但有的学生就是不做,根在畏难心理。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很少收到回应。这是思维懒惰,缺少主动求知意识,学习更多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进取之心不足。”
谈起今天学生的变化,梅路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扣子课程群”实践重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几年下来,潜移默化,孩子们开始变得自信了、勇敢了,敢于发出第一问,喊出第一嗓,冲出第一关。他们踊跃参加各种社团,投身系列活动,大大增强了领悟力和表达力,提升了共情力和交往力,带动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过去都是老师评价学生,现在多是他们自我评价,接纳自己的成功和挫折,迸发自己的智慧和活力。这就是个性化教育,就是个性化成长。
梅路芳深爱着她的学生,兴奋地分享了李明泽、李章琪等一批宣讲员成长的故事,为他们骄傲。她说,建校六年来,打造“红色校园”越做越有感觉。
全环境树人:随处皆是学习,人人追光而行
南校的红色教育,更多地呈现为一种体验式、浸润式、参与式的教育样态。
这里有以红色文化为底蕴的基地研学。
南校办学多有创意,创意之一就是设立了功能强大的学校发展委员会,荟聚热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参与学校治理,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育人共同体。
共建红色研学基地就是其一大成果:
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五史研学基地。在这里,学生红色精神宣讲员给我们讲述了红船故事和红船精神。
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长征群雕研学基地。孩子们通过“研·长征”扣子课程群,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每学期一次徒步“奋斗长征路”远足,每年一次行万里路红色研学,磨炼“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永不放弃”的奋斗品格。
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雷锋文化博物馆、雷锋驿站、雷锋广场研学基地。纪念日里,“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活动色彩缤纷,丰富多样。
还有4500余件文物藏品的南風博物馆、河海文化馆、航空航天科技馆,构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有参观者称:南校区每一处角落都在说话,每一块墙面都在育人。
这里有社会名家前来主讲的专题课堂。
搭建大平台,成就大教育。南校外聘了30余位社会各界专家名人组成的特邀辅导员,每年来学校座谈授课,向同学们讲述英雄故事,辅导思政学习,分享思想成果,播撒红色文化。
在纪念雷锋同志逝世60周年之际,南校师生齐聚南风剧院,聆听雷锋精神传承人刘静讲雷锋故事、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吴红梅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雷锋班第22任班长吴锡有生动讲述雷锋的光辉事迹,并以自己奉献他人、服务社会,把雷锋精神从军营广播到四面八方的实践启示,号召每一个少年都能弘扬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像一滴水滋润一寸土地,像一缕阳光照亮一分黑暗,像一颗粮食哺育无价的生命,在学习雷锋精神与传承中国传统美德的融合中,释放人生的价值和能量。
这里还有以践行三大精神为标识的“志愿行动”。
南校依托雷锋博物馆,把雷锋事迹编成教材,实施“读写演辩践”一体化课程,在全校建“志愿队”,设“雷锋岗”,争做“雷锋种子”,雷锋精神花开满园,带动一群人,影响一座城。
南校学生自发开展向云南怒江傈僳族新时代学校的同学们捐赠图书行动,纷纷从家中拿出自己喜爱的图书,成套的世界文学名著、科普知识读物、学习辅导丛书,还有珍藏的精美绘本……共计赠书1000余册。
滨州市青联牵头开展“世界名画系列创意美术手工课”,南校的15位小志愿者与来自滨城区星空启音启智中心的星宝们一对一结伴,齐心协力完成“星空下的梵高”美术作品,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制作星空画,用温柔的语言和星宝交流,在欢乐的笑声中开心地完成,传递了友爱与温暖。
南校学生韩垭迪多才多艺、开朗乐观,将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融入日常。
家住滨城区黄河小区的张其乐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已是85岁高龄。老人的一双儿女已在几年前相继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瘫痪在床的老伴相依为命。得知张其乐家的情况,韩垭迪于中秋节前用心绘制了贺卡,并和家人制作了手工月饼,一起去老人家中陪伴过节,带给老人久违的节日气氛。
韩垭迪还时常利用周末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在小区、周边公园捡拾白色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也会不间断地跟着爸爸妈妈去参加各类公益活动。韩垭迪最近获评山东省“美德少年”。
雷锋精神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新一代少年前进的脚步。
“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脚下有力量”。南校的红色教育,生发在理念创新中,落实在课程体系中,闪光在孩子们每一天的健康成长中。它给人们展示出来的,正是赵学军校长坚持的“个个出彩、人人幸福、有温度的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