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烨 赵怡钧 刘心宇 刘楠*
风景遗产源于古代“天下名山大川”,是具有国家或世界突出普遍价值的地域空间综合体[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定义“风景遗产是具有物质和非物质维度的、强调其原住民、社会结构及生态系统内在关联的整体”[2],强调了其社会-生态复杂关系。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不断演化而形成的各类城市[3]、保护地[4]14、乡土聚落[5]均为风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6]。中国山岳“人与天调”的风景系统代表了独有的山岳文化现象和山水相融的总体特征[7],山岳风景遗产不仅包含遗产资源本身,也涵盖了人地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变与时空特性,是覆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层积信息的风景整体。当前山岳风景遗产保护研究多聚焦于资源调查、空间分区[8]与分级保护、保育规划等,尚未从时空协同的视角进行整合保护[9]3:空间维度上,既有研究多聚焦于核心区而忽视了其与周边保护地的生态文化融合;时间维度上,山岳风景遗产的管护单元尚缺乏历史信息的深入解译。山岳风景遗产地是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主体区域。然而,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风景遗产保护路径仍在探讨之中[4]17,仍需探索山岳风景遗产在时空完整性视角下的保护方法。
UNESCO将“完整性”定义为用来衡量自然/文化遗产及其特征的整体性和无缺憾性,拓展了遗产边界(保护边界和内涵边界)及时间范畴[10]。山岳风景遗产具有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完整性特征,时间完整性是指遗产层积性过程,空间完整性是指遗产资源及其所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格局。因此,本研究从时间完整性维度探索山岳风景遗产的动态演进总体历程;从空间完整性维度探究山岳风景遗产各空间要素类型以及现状保护地分布情况。
风景特质识别对中国山岳风景遗产的完整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风景特质理论指的是在风景自然与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的要素组合、变迁历程及内在逻辑[12]。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是国际遗产研究领域中风景遗产保护的重要方法[13-14],用于探究区域风景在不同自然和文化影响下的演进过程与结果[15-17]。目前,学者们多以名山、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地为研究对象,以多遗产类型、多尺度、多定量方法探索如何运用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来保护不同遗产地。如赵烨等[12]从图谱绘制、形成机制、系统规律3个方面构建武当山风景特质理论体系;赵爽[18]通过对不同特质类型与分区信息的解译,为长城国家公园(蓟州区明长城段)的风景整合管控与功能分区提供思路;苑竟达等[19]基于保护优先级信息将风景特质区域作为青海省湟水谷地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基本单元。上述既有研究将风景特质识别作为分区分类方法,优化了当前的风景遗产管护策略。
在如今山岳风景遗产缺乏自然与文化、时间与空间完整性保护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风景特质识别方法建立时空完整性和山岳风景遗产保护的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图1)。本研究定义的“山岳风景遗产”是指山岳的山水空间关系及其人地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变的过程,它是覆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层积信息的风景整体。本研究将山岳风景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景特质识别方法,对山岳的典型自然与文化要素进行提取与聚类,从而识别不同类型的风景特质区域;采用时空完整性视角,分别从时间、空间完整性维度对风景特质区域进行赋分评价,从而总结出管护分级区域;依据风景特质类型与管护分级区域的对应关系,提出不同模式下的保护等级、保护对象和保护价值(图2)。
1 基于风景特质识别方法建立时空完整性和山岳风景遗产保护的关系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and temporal integrity and mountain landscape heritage conservatio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2 时空完整性视野下山岳风景遗产保护方法研究框架Research framework of conservation approach for mountain landscape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integrity
泰山与泰安市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0],并同汶水、泮河、渿河等形成了山-水-城一体的格局。由此,泰山风景遗产研究范围不应局限于山岳,而应覆盖泰安市域范围。同时,为了对接泰安市国土空间规划[21],并进行泰山地域的风景管控分级,笔者将研究范围界定为泰安市市辖区(图3),总面积为7 762 km²。
3 研究范围内自然保护地分布Distribution of protected areas in the research area
泰山是齐鲁平原上最高的山脉,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史前人类聚居地,从留存下来的众多遗址与器物中,后人得以窥见神化泰山的雏形。泰山的山岳崇拜思想与封禅祭祀活动在秦汉时期达到顶峰,秦始皇于山顶设李斯碑,汉武帝于泰山东麓设奉高县、建泰山庙。秦汉之后,泰山的活动人群逐渐转向民众,东岳庙会与民间信仰兴起,泰山建置逐渐从奉高县西迁至距泰山更近的岱庙周边,清朝时期正式确立泰安为泰山区域府级所在地,城山风景得到深度融合。因此,本研究提出泰山经历了“自然山川基底—史前人类聚居—宗教山岳崇拜—城山风景融合”4个城景演进阶段[22],赋予了泰山精神文化与宗教特性,形成了与自然高度契合的人文风景。
1)泰山风景特质要素识别与提取。本研究选取泰山自然要素(地形、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类型)以及文化要素(遗产胜迹与自然圣境影响范围)进行识别,其中遗产胜迹是指部分泰安市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自然圣境指的是泰安市内现状自然保护地。通过获取相关开源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库、遗产源经纬度)并参考既有研究[12]110,完成泰山风景单要素的ArcGIS空间分类(图4)。
4 泰山风景单要素空间分类Spatial classification of single landscape elements of Mount Tai
2)泰山风景要素聚类。首先综合考虑研究范围尺度、数据精度与聚类分析效率,选择最合适的风景单元大小为1 km×1 km,通过ArcGIS渔网工具统一各栅格数据,将4类要素按网格“值提取至点”;其次,通过python平台pandas数据绘制的肘值图确定聚类种数k值,肘值图显示曲线拐点处k值为20,故选择k=20进行聚类,最后,通过SPSS软件的K-means聚类工具对4个单一风景要素各单元值进行聚类。
3)泰山风景特质类型与风景特质区域确定。从聚类结果可知,泰山地域共有20种不同的风景特质类型,包含43个风景特质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考名山风景特质图谱的图示标准[9]146,以风景的空间形态和人类利用形式为分类准则,将43个风景特质区域归纳为历史遗产、自然生态、村镇聚落3类特质类型(图5)。
5 泰山风景特质类型与区域Landscape character types and areas of Mount Tai
本研究通过3个步骤对泰山43个风景特质区域进行赋分评价,得到管护分级区域(图6)。
6 泰山风景遗产管护分级区域及保护策略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areas and strategies of Mount Tai landscape heritage
1)空间完整性评价标准包括两类保护对象(空间要素类型、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名录数量),其中空间要素类型按照遗产地要素组合关系分为“山-河-城-村-筑-田-汶-湖”8个类别。时间完整性评价标准为风景特质区域经历的泰山城景演进过程的阶段数量。
2)根据专家估测法、因子分析权重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时空完整性评价中各级评价要素的分值及3类因子的权重(表1),将43个风景特质区域分别进行时空完整性赋分评价。
表1 泰山的时空完整性评价标准Tab.1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ntegrity of Mount Tai landscape heritage
3)评价结果分值为0.35~5.60,用自然断点法分为4类:[0.35,1.66]、(1.66,2.98]、(2.98,4.29]、(4.29,5.60]。参考国土空间管控分级要求[23],本研究将后两类分值为(2.98,5.60]的区域划分为一级管护区,其余两类按照分值高低依次定为二级管护区、一般管护区,并将该分级结果作为时空间完整性视角下泰山风景遗产管护分级要求(表2)[21,24]。
表2 泰山风景遗产管护分级[21,24]Tab.2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s of Mount Tai landscape heritage[21,24]
对于一级管护区中属于历史遗产特质类型的区域,首要保护其中的世界遗产(泰山、齐长城泰安段、京杭大运河泰安段)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市),保持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着重保护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如大汶口遗址、泰山古建筑群、石窟石刻等,活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文旅研学路线;对属于自然生态特质类型的区域,应以自然保护地(徂徕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太平山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核心,严守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属于村镇聚落特质类型的区域,首要保护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制定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二级管护区中的自然生态特质类型区域,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村镇聚落特质类型区域,应深入发掘聚落演进的文化内涵,完善为居住或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缓解一级管护区的保护控制压力。对一般管护区,保护目前的“山水林田湖草”空间格局,在协调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基础上,为一、二级管护区提供基底(图6)。
针对分区与分级结果,研究总结提炼出时空完整视野下山岳风景遗产的9类保护模式。首先,风景特质的分类结果确定为历史遗产、自然生态、村镇聚落3种特质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3级管护分级(一级、二级、一般)提出差异化的保护等级、保护对象、保护价值。保护等级对应管护分级分为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保护对象依风景特质区域类型和实际情况确定:历史遗产特质类型通常为遗产或文物保护单位;自然生态特质类型通常为自然资源、空间要素和整体格局;村镇聚落特质类型通常为官方界定的聚落个体或民俗文化等。保护价值则对应风景特质类型分为历史价值、自然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且与管护分级对应,分为突出、重要和一般的价值等级(图7)。
7 时空完整性视野下山岳风景遗产的保护模式Conservation model for mountain landscape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integrity
山岳风景遗产保护方法在泰山的实践建立了时空完整性和泰山风景遗产保护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等管护机制。当前《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5]虽明确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区保护格局,但缺乏多要素组合的风景系统保护框架;《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26]划分了各级保护区,提出了资源分级与分类保护策略,但其评价标准仍缺乏与国土风景管控分级的衔接;“泰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制”[27]描述了其真实性与完整性,但仍未精准地识别和保护不同的风景特质。在当前制度背景下,本研究在时空完整性视野下提出的山岳风景特质分区与分级方法拓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空间边界并补充了风景保护机制[28];优化了风景名胜区的评价标准,进行风景管控分级;在时间与空间范畴拓展了泰山世界遗产地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对象、保护价值,以保护整体性风景特质。然而,由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尚待充实,本研究对于风景特质管控的分级标准还略显不足,可继续深化分级导则的科学性和实操性。
时空完整性视野下山岳风景遗产的保护方法和9类保护模式为完善风景遗产的“完整性、可识别性、多目标协同”保护要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需求下,对风景遗产保护机制与上位规划的有效衔接提出目标和挑战,后续将继续拓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其中图3~6 的地图底图来源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审图号为鲁SG(20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