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学理 李天舒 陈 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的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①深度推进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是新疆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具体举措,只有加快推进疆内外互联互通、陆路口岸开发、沿边开发区域性战略,着力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才能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把新疆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构筑亚欧黄金通道的战略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国家贸易日益密切,推动了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的交流,构建了以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为支撑的边疆经济发展格局,以陆路口岸为依托的对外开放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抢抓国家支持新疆发展特殊政策的重大机遇,构建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新疆地处亚欧经济板块的中心位置,区域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新疆区域对外开放战略,是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载体,以19个国家一类口岸开发建设为基础,推动新疆同周边国家之间深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建设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实现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战略,以陆路交通为连接方式,以口岸经济带建设为关键,以沿边开放为有效载体,构建南北纵向沿边开放、东西两侧陆路相连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②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疆对外开放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延伸。在国际形势和国际贸易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远洋海路运输难以满足时代需求的步伐,迫切需要从更为长远、更为稳固的渠道寻找贸易突破。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举足轻重,事关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成为国家推进向西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选择。对于新疆而言,把区域性开放战略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③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加强法治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的重要途径,强调发展和稳定的辩证统一,以丰富的物质基础保障政治安全和社会长期稳定。
新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开放”是主题,在国家向西开放总体战略背景下,提高新疆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竞争力,要求新疆区域政策体系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具弹性,同时兼顾保持区域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核心是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是其基本表现。新疆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关系民生福祉,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必须坚持民本思想,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为抓手,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丰富的物质基础全方位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新疆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项风险挑战不断叠加,对新疆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治理成效则直接体现在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改善民生是其根本目的,凝聚人心是衡量新疆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是区域经济政策决策,同时也是政治策略决策。
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进行国事访问时倡议“共同擘画合作新蓝图”,中国同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④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共同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⑤由于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亚国家同中国有着悠久的贸易历史,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和战略伙伴。近年来,新疆坚持深耕周边国家市场,稳步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在保持贸易良好势头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周边国家保持文化交流,促进和谐关系。
新疆肩负着“东联西出、西引东来、双向联通”的使命和责任,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是以新疆地区为中心、以国内外市场为两翼,在开发区域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中心辐射、双向拓展”的大市场格局。向东,新疆连着国内14亿人口的内循环市场;向西,新疆连着中亚、西亚和欧洲12亿人口的外循环市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覆盖超过世界75%的人口、60%的领土面积、50%的经济总量,具有独特的向西开放优势。⑥随着新疆稳定红利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中心引领、双通道支撑、多窗口联动”的区域战略纵深推进,新疆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一系列变化,对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提出一系列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一直把“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理念,形成内外陆路联通、国际贸易拉动经济增长为特征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2001~2020年,新疆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倒“V”字形趋势的特点,在2014年达到峰值277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新疆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2001~2014年,新疆的对外贸易政策较为稳定,而后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反复调整,同时,出口总额明显高于进口总额,形成较大的贸易顺差。新疆对外开放政策受到内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开放仍然是新疆区域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对外开放的理念,寻求保持对外开放活力与维持公共安全之间的平衡。
新疆的营商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新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需要与助力新疆创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定位相匹配,也就是说,新疆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注重与国际市场相接轨。新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目的是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当前,新疆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更加注重政府行政效能。从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来看,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需要更加注重优化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营商环境,凸显开放的基本理念,包含构建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从法治化的角度出发,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将是优化新疆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
外向型经济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实行开放型经济政策是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⑦开放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建立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⑧外向型经济是外部拉动式的“依赖性经济”,属于开放型经济的初级阶段。⑨外向型经济可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而非经济体系构建的过程。新疆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核心是构建的政策体系更加开放、更加稳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处理好“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关系,组织化的目的是提高政府对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政府的行政目标,这是一个时期内新疆治理的基本经验。新疆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重在尊崇开放理念,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根本在于实现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均衡和统一,尊重市场规律,强调激励的基础作用,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扩展更大市场,激发更大活力,丰富更加开放的属性。新疆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一类口岸19个,是全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具有航空、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等多种口岸类型,形成对接5个毗邻国家,辐射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的口岸开放格局。在19个一类口岸中,有陆路(公路、铁路)边境口岸16个、航空口岸3个。目前,新疆基本形成陆地、航空交叉,公路、铁路、管道运输并举,沿边、内陆互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口岸对外开放格局。
2010~2020年,新疆三次产业对经济贡献呈现交替增长的特点,第一产业占比总体保持稳定,第二、第三产业贡献率相互交叉,区域产业政策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19年以前,新疆第二产业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保持稳定上升趋势,2020年产业体系进入转型阶段。随着陆路贸易快速发展,口岸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性不断凸显,推动交通、仓储、商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疆第三产业占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三分之二,带动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同时,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同样作用于区域经济政策,凸显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第三产业仍然是新疆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口岸经济为其发展提供了较好支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口岸经济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内生动力。
2001年,新疆的口岸基本以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为主,所属县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口岸城市建设迫在眉睫。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口岸辐射带动地区经济的作用逐渐显现,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2015年之后,新疆外向型经济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外向型产业成为地方政府的首要选择。目前,除了红山嘴、老爷庙口岸所在县市主导产业没变外,其他口岸所在县市基本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霍尔果斯市,意味着口岸发展辐射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极大地依赖于进出口贸易,有利于深化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但极易受国际经贸波动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按照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未来要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目前,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的天山北坡城市群较为成熟,城市与口岸之间的联系较强,发展前景较好,其他地区还需加强联动。
口岸发展环境越是优越,配套设施越是完善,功能越是齐全,越具备对各种发展要素的吸引力。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的差异,决定口岸功能的差异(见表1)。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较为完备,建有产业园区、贸易区、保税区、开发区和合作中心,能够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新兴产业落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旅游经济和口岸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促进与沿线国家合作。例如,霍尔果斯口岸创新通关模式,2021年实现开行中欧(亚)班列突破6000列,较好地推动了伊犁州直接进出口贸易发展;喀什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重点推进跨境电商、保税金融等新业务,2022年1月,南疆首批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商品从吐尔尕特口岸出境,并计划全年将发运10亿元左右的跨境电商出口货物。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新疆一类陆路口岸开发建设的重要瓶颈,推进口岸经济带建设,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成支撑口岸经济带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口岸综合功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口岸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表1 新疆一类陆路口岸功能比较统计表
在横向比较中,新疆各陆路口岸流量差异较大,北疆明显高于南疆,霍尔果斯口岸货物通关量和进出口贸易额常年占据首位,其次是阿拉山口口岸。2021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3961.3万吨、贸易额2839.2亿元,同比增长15.1%、17%,进出口货运量占全疆口岸的六成,连续6年位居全疆口岸之首。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占全国五大铁路口岸通行数量的近50%,稳居全国首位。同年,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贸易值达3054.5亿元,其中,铁路运输进出口贸易值达2643.9亿元,占口岸进出口贸易值的86.6%。出入境旅客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口岸分别是巴克图、塔克什肯、红其拉甫、吉木乃和阿拉山口,吉木乃口岸在中蒙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吐尔尕特口岸和伊尔克什坦口岸对喀什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的支撑作用有所凸显。
北疆地区口岸(城市)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南疆地区口岸(城市)产业发展潜力亟待挖掘(见表2)。霍尔果斯、阿拉山口2个口岸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经济实力雄厚,是陆路口岸产业发展中的龙头,需要构建完整产业链。吉木乃、巴克图、伊尔克什坦、都拉塔4个口岸具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区位优势,自然条件较好,离区域经济中心距离较近,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吐尔尕特、塔克什肯2个口岸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过货量和人流量等要素较好,“通道功能”较强,“经济功能”较弱,需要选择性地推进特定产业发展。卡拉苏、老爷庙、红其拉甫、乌拉斯台、红山嘴5个口岸的过货量、人流量等基本要素发展不理想,自然条件较差,需要优先推进口岸物流业发展,进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表2 新疆部分一类陆路口岸产业发展优势度排名统计表
综合来看,初具规模的口岸经济带是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新疆在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和兴边富民、强边固防战略中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的重要基础。保持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用足用好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口岸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目前而言,仍然是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的“先手棋”。
近年来,党中央大力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加大,新疆GDP每年以平均3%以上的速度稳步提升。但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新疆的开放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市场资源流通效率偏低、经济结构单一、市场活力不足。因此,新疆需要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聚集。整体而言,新疆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优化服务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的营商环境任重而道远。
新疆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动力源于全国大市场下的竞争差异,由政府的行政行为所主导。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其次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地方性规章,最后是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法律效力而言,以规范性文件为主,如2019年发布的《自治区进一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随着营商环境对经济的服务和支撑作用越发明显,新疆也在持续加大营商环境建设的立法力度和政策颁布力度。整体而言,当前新疆在营商环境建设的法律及政策适配性上有所提升,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营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支持是建设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一般而言,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如果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相应的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也比较高。近年来,新疆GDP增速趋势与国家整体趋势相同,但在2016~2020年期间表现为低速增长,2021年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从新疆经济环境来看,主要基于国家战略布局考虑,从传统的“量变”到当前的“质变”,从传统的追求“增长”到目前的追求“高质量”,变化的对外开放新形势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新疆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吸引国内投资从2016年的5.24%增长到2021年的18.24%,吸引国外投资从2016年的2.12%增长到2021年的7.99%。整体而言,新疆吸引国外投资和国内投资的增幅均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因此,社会环境迫切需要新疆进一步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以其持续的吸引投资,发展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依托优质科技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数字型政府”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融合也日益紧密。当前,科技环境对优化新疆营商环境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样表现在科技环境上,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
新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核心仍然是明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职责界限和权力边际,实现当前阶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简单分割、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应在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法治保障为基础,同步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要注意优化新疆的营商环境,构建服务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的营商环境,提高新疆在全国大市场,乃至亚欧地区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疆经济迎来发展的“黄金期”。202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亚峰会上提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⑩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毗邻,新疆积极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市场。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要聚焦重点、突出特色,坚持把自身区域开放战略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优化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构建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对外开放、对内联通的经济高地、市场高地、营商环境高地。
民间经贸往来是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跨国贸易繁荣的关键。新疆与中亚地区国家山水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在民间文化交往和经贸往来上有着优良传统和深厚基础,要以官方贸易组织为基础,组建覆盖全疆的民间经贸组织,形成功能互补、组织多元的商贸组织结构。着眼补齐外资短板,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以沿边城市为支撑,建立更高水平的贸易示范区,推动制度规则向中亚地区国家开放,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建设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提升吸引和利用外资水平。拓宽新疆同中亚地区国家金融合作渠道,推动双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大双边经贸团组互访交流,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推动边境贸易制度创新。以口岸城市为基础,加强边境贸易商品市场和商贸中心建设,建成纵向联动的沿边边贸城市带。
立足新疆产业发展阶段,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发展外向型产业为主导,统筹当前和长远,坚持全局思维和历史眼光,既要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布局,更要从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长远视角去谋划产业布局,形成管根本、利长远的产业体系。以出口加工为导向布局优势产业,面向中亚地区国家,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建材、机电装备、化工产品等新疆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现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逐步提高外向型经济比重,确保国际贸易出口稳中有增、稳中提质。以扩大进口为补充,鼓励支持进口中亚地区优质农产品,拓展农产品、油料等进口加工,增加棉花、粮食、糖类等大宗货物进口配额,大力引进培育能够满足中亚地区需求的生产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新疆就地加工出口,延伸产业链,逐步提高新疆出口产品中本地产品的比例。以服务业抢占未来市场,持续优化产业组织,突出结构调整、政策配套、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农业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医疗康养等新兴产业,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满足国际市场特别是中亚地区国家市场对技术输入的需求。
口岸园区是口岸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当前口岸园区发展同质化、零散化的问题,坚持全疆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整合全疆口岸园区资源,按照“一个地区集中精力办好办强一个园区”原则,探索建立口岸一体化联动发展机制,深化“口岸园区—腹地园区”联通联动,建设“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口岸园区,形成纵向口岸联通、横向腹地园区互动的“口岸—腹地”发展新格局。推进口岸园区开发机制改革,推进空间统一规划、产业错位发展、政策相互衔接、招商协同推进、管理融合联动,开展共建、托管口岸园区试点工作,推行“一区多园”“飞地经济”“总部经济”模式,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资源互补的产业链条,实现腹地园区与口岸园区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口岸经济带作为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的强大引擎,把口岸优势转化为落地见效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长期任务持续推进,逐步补齐口岸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完善陆路口岸联动的交通立体网络,提高陆路口岸承载能力。拓宽口岸园区功能,提升口岸软件设施水平,建设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边境口岸综合体,满足商贸、旅游、商务等需求。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深化人才市场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人才引进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在薪资待遇上给予倾斜,推动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与援疆省市干部人才双向流动,依托援疆省市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引进外向型经济人才为主导,扩大援疆干部挂职任职范围,逐步填补人才缺口。
按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搭建跨境贸易投资综合法律支撑平台,提升国际商事法律、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性,保障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和有序流动。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国际市场互动对接,深入查找新疆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中的差距,找准区域营商环境同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结合点,以开放、包容为主题,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打造区域营商环境高地,提升新疆在亚欧地区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注 释:
①《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20年9月27日,第1版。
②《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第1版。
③《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报》,2022年7月16日,第1版。
④《“四个坚持”,谱写中国—中亚合作新篇章》[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n1/2023/0520/c223228-32690812.html.
⑤《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并共同观看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N],《人民日报》,2023年5月19日,第1版。
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财经大学丝路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报告》[R],2022年6月,第35页。
⑦李明武,袁玉琢:《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辨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1期,第30页。
⑧曾志兰:《中国对外开放思路创新的历程——从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J],《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第18页。
⑨陈子曦:《中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第5期,第6页。
⑩习近平:《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wtt/202305/fa0369a0d9cf4ff9a2ef8e3148336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