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调查研究*

2023-12-29 00:52李志翠全龙凤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集群棉花

李志翠 全龙凤

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2022年,新疆棉花产量为539.1万吨,占全国总量的90.2%,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量的83.2%,棉花单产143.9千克/亩,远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单产水平。①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是新疆的特色优势产业,满足了我国60%的原棉需求,同时,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新疆约50%的农民进行棉花生产种植。为此,巩固和突出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保障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和自治区历来非常关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2014年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及2015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自治区于2016年出台《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202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棉花及纺织服装产业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从出疆运费补贴、新增就业补贴、优化纺织印染补贴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助推纺织服装产业链延伸和集聚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带动百万人就业的目标。2023年,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强调高质量建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等“八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伴随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如“三城七园”重点纺织服装园区总产值占全疆总产值的80%以上;精河县2021年被评为全国棉花全产业链典型县。同时,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业附加值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数字智能化水平不高、企业市场开发主动性差、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等。

从学术界现有研究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存在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品牌建设等问题②。因此,以技术模式、市场模式、环节模式、整体模式③、平台建设为路径④,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产业链为核心、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围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治理⑤、优化内外协调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⑥、加强人才引进、坚持绿色生态发展⑦等方式,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综合看来,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理论与实证模型的分析,实地调研很少,针对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系统性调查研究较为欠缺。

为此,本文在对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后,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聚焦分析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系统性建议,以期为政府和学术界推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思路启示。

一、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分析

(一)新疆棉花产业生产布局现状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22~2023年度,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3786.11万亩,产量为573.7万吨,较2014年分别增长15.67%和18.85%,创历史新高⑧。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南疆作为新疆棉花的主产区,2020年棉花播种面积为1097.09千公顷,占全疆棉花播种面积的43.85%,棉花产量为201.10万吨,占全疆棉花产量的38.97%;北疆棉区2020年棉花播种面积为518.96千公顷,占全疆棉花播种面积的20.74%,棉花产量为97.97万吨,占全疆棉花产量的18.98%;东疆的吐鲁番市和哈密市2020年棉花播种面积及产量均不到全疆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⑨。

根据县(市)区棉花播种面积及产量来看,新疆(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沙雅县、沙湾市、乌苏市、库车市、阿瓦提县、伽师县、尉犁县、巴楚县、轮台县、精河县、阿克苏市、库尔勒市、玛纳斯县、新和县、呼图壁县等15个县(市)。上述15个县(市)2020年棉花播种面积为1216.37千公顷,占比接近50%;棉花产量为228.66万吨,占比接近45%⑩。从棉花主产县务农人员数量来看,大部分县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大户的棉花播种面积大多在300亩以上,小农户的棉花播种面积大多集中在80亩左右,年均亩产收入约1000元左右。2020年新疆各县(市)区棉花产量见表1。

表1 2020年新疆各县(市)区棉花产量统计表

表1 2020年新疆各县(市)区棉花产量统计表

棉花产量县(市)区20万吨以上沙雅县、沙湾市、乌苏市、库车市10—20万吨阿瓦提县、伽师县、尉犁县、巴楚县、轮台县、精河县、阿克苏市、库尔勒市、玛纳斯县、新和县、呼图壁县5—10万吨莎车县、岳普湖县、麦盖提县、疏勒县、温宿县、昌吉市、博乐市1—5万吨叶城县、伊州区、英吉沙县、喀什市、阜康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且末县、柯坪县、阿图什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万吨以下吐鲁番市、泽普县、托克逊县、博湖县、阿克陶县、疏附县、若羌县、和硕县、托里县、墨玉县、于田县、皮山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田县、鄯善县、策勒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霍城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霍尔果斯市、吉木萨尔县、高昌区、和田市、拜城县、伊吾县、洛浦县

(二)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1.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效益现状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依托生产原料基地优势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产业规模获得快速提升。2014~2021年,纱锭规模由700万锭增加到2146万锭,约占全国的19%;纱线产量从44万吨增加到224.93万吨,增长了4.1倍;布产量从0.6亿米增长到6.78亿米,增长了10.3倍;服装产量从2149万件增加到6015万件,增长了1.9倍。截至2021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582.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1%;新疆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6.40亿元,实现利润17.19亿元,纺织类产品实现出口交货值3.71亿元,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52亿元;2021年,新疆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0%,增速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3.9%。

进一步从主营产品现状看,新疆纺织产品主要以棉纱、棉布为主,棉纱、棉布产值占全行业的90%左右。2021年,新疆棉纱、棉布产量分别为223.6万吨、6.71亿米,同比增长16.5%、31.6%,分别占全国比重的7.8%、1.3%。近几年,新疆棉纱、棉布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逐渐提升,相关主要产品占比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2019~2021年新疆纺织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变化统计表

表2 2019~2021年新疆纺织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变化统计表

年份201920202021单位万吨亿米万吨亿米万吨亿米主要产品纱布纱布纱布全国合计2827.2555.22618.3459.22873.7501.9同比(%)-8.2-20.5-7.4-17.39.89.3新疆产量181.64.0192.05.1223.66.71同比(%)-0.237.95.727.516.531.6占全国比重(%)6.40.77.31.17.81.3

2.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布局现状

在市场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城七园一中心”的发展格局,产业集聚效果初显。2021年,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实现工业总产值141.8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5.5倍;工业增加值24.9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4.4倍。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已建设成为全疆规模最大的纺纱产业生产基地、全疆最具全产业链优势的纺织产业基地、全疆首个纺织产业产值百亿级的地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纺织园区,纺织产业规模居新疆各地州市第一。同时,喀什经济开发区,巴楚、沙雅、呼图壁—玛纳斯、奎屯、沙湾—乌苏、精河以及芳草湖等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也在同步发展。

进一步来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布局在综合性生产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毛纺织、麻纺织等重点布局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石河子市、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等地区。化学纤维产业、纺织服装及印染产业主要集中在库尔勒市、库车市、阿克苏市化工纺织产业集聚区。针织、印染产业主要布局在石河子市、阿克苏市、库尔勒市、阿拉尔市产业园区。聚酯等合成纤维依托石化资源和大型炼化基地,在奎屯市、独山子市、乌苏市等地区布局。浆粕和粘胶纤维产业目前主要分布在库尔勒市、玛纳斯县、阿拉尔市、奎屯市、图木舒克市、沙雅县、沙湾市等县(市)。服装、家纺主要围绕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吐鲁番市三大服装基地进行布局。

3.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布局现状

截至2021年底,新疆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纺织服装重点龙头企业92家,主要分布在库尔勒市、昌吉市、沙湾市、精河县、博乐市、阿克苏市等县(市)。从龙头企业分布情况看,棉花主产县如沙雅县、库车市、乌苏市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相对不足。2021年,新疆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分布统计见表3。

表3 2021年新疆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分布统计表

表3 2021年新疆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分布统计表

龙头企业级别总数分布县市及个数国家级12家库尔勒市(2)、昌吉市(2)、乌鲁木齐市(1)、玛纳斯县(1)、塔城市(1)、轮台县(1)、温宿县(1)、岳普湖县(1)、阿瓦提县(1)、石河子市(1)自治区级80家沙湾市(8)、库尔勒市(8)、精河县(5)、博乐市(5)、阿克苏市(4)、昌吉市(4)、玛纳斯县(4)、阿瓦提县(3)、哈密市(3)、奎屯市(3)、呼图壁县(3)、阿克陶县(2)、巴楚县(2)、喀什市(2)、轮台县(2)、乌鲁木齐市(2)、沙雅县(2)、乌苏市(2)、新和县(2)、岳普湖县(2)、策勒县(1)、独山子市(1)、阜康市(1)、伽师县(1)、哈巴河县(1)、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和田市(1)、柯坪县(1)、库车市(1)、麦盖提县(1)、尉犁县(1)、英吉沙县(1)

4.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带动就业增收现状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是拉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富余劳动力再就业的主力军。2014~2020年,新疆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从560家增加到3328家,新增2768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新疆15个棉花主产县(市)均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其中,精河县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最多,有15家。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可知,新疆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有2家,超过50亿元的有3家,超过10亿元的有25家,企业涉农业务营业收入总额为679.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26.40亿元,缴纳税收6.3亿元。调研发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卫星工厂”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近45万户,其中签订订单合同关系的近10万户,带动农民合作社近4万家,带动就业8.8万人,其中农民超过7万人。2021年,新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增就业10万人。棉花产业带动扎花、仓储、检测、棉纺、服装、物流等全产业链21.5万人就业,已成为新疆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问题——基于微观调研分析

(一)实地调研设计

2023年3月18日至4月9日,本课题组以新疆各地(州)县(市)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为调研对象,围绕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基本经营信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诉求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试调研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后,在全疆各地州进行正式走访调研。调研方式采取线上发放问卷及线下座谈访谈的形式,对政府相关部门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进行重点调研与座谈。本次调研共收到调查问卷201份,有效调查问卷172份。

(二)描述性统计基本分析

被调研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中,企业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占35.3%,51~100人的占23.7%,500人以内的合计占84.4%。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占5.2%,1亿元~10亿元的占53.8%,10亿元以上的占6.4%。从龙头企业级别看,大多属于自治区级、市级龙头企业,合计占94.2%,国家级龙头企业较少。从企业类型看,43.8%的企业集中在棉、麻、丝、毛、羽加工,37.6%的企业集中在纺纱、织布加工,生产印染、针织、地毯、服装家纺的企业较少。被调研的172家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见表4。

表4 被调研的172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产业集群认识不到位,未形成有效合作机制

新疆地(州)县(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但如何从产业上升到产业集群的认识有限。一些地(州)把“产业集群”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等同。例如,棉花主产地州均表示要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但对于本地州是否具备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条件难以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估。同时,对现有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如何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如何由“平面分布”向“集群”发展,缺乏系统性认识。目前,自治区层面尚未出台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而产业集群建设又涉及政府、企业、园区、社会服务组织等多个参与主体。为此,如何统一认识,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产业集群建设的有效合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链结构不平衡,同质化竞争严重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长期以棉花为主要原料,品种单一,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弱。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生产大多以棉纱、棉布为主,在针织印染、服装服饰、地毯刺绣等产品发展上涉及较少。进一步分析发现,产品主要以棉花加工及棉纺产品为主,同质化程度较高,产品深加工不足,终端产品较少。81.4%的企业集中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18.6%的企业集中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下游。同时,现有棉纺织各行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上下游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大多数企业在疆内生产棉纱、棉布,然后将产品运往国内其他省市进行深加工,下游没有形成与家纺、服装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

产业同质化不仅会使区域内的资源分散,难以有效集聚,出现资源“内耗”现象,还会引起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同时,产品同质化减少了区域间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增加了区域经济风险,制约了区域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新疆各产棉县(市)基本都有纺织产业园,阿克苏地区就有5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而且各地纺织企业生产的产品也高度相似。

3.纺织服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各环节人才缺乏

调研结果显示,72.1%的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无科技创新人员,75.6%的企业无科技研发投入,93.6%的企业无发明专利(见表5)。由此可见,虽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众多,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研发投入较少,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依赖政府政策扶持及援疆省市订单,本土重点品牌稀缺。同时,本课题组在座谈中发现,新疆棉纺织服装企业缺乏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人才,缺乏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理念,难以把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理念创新转化为时尚表达,来体现产业多元价值。

表5 被调研的172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统计表

4.产业集群网络结构较为松散、企业间关联度较低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内各企业间联系程度较低,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本课题组利用Ucinrt6.0对172家被调研企业集聚系数进行计算,结果仅为0.19,网络密度仅为0.008。近2年入驻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企业与原有企业业务联系较少。大量企业与合作企业基本以单一项目联结为主,园区内没有明确的产业分工,企业间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创新的网络机制。现有松散的网络结构下,不利于集群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和合作开发。同时,87.2%的企业未开展电子商务交易,53.8%的企业没有数字智能化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较慢(见表6)。

表6 被调研的172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数字智能化发展统计表

5.企业市场开发主动性弱,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下游终端产品,依赖政府工装制服、学校校服等采购订单的扶持,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开拓周边市场及国际市场的主动性,大大削弱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活力。调研结果显示,96.5%的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没有对外出口产品,97.7%的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没有对外进口产品(见表7),其主要原因是新疆大多数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资或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进入,企业自身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意识,过分依赖优惠政策创造的低成本优势。

表7 被调研的172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对外进出口产品统计表

(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对政府政策的诉求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出发,提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计划,并出台了扶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诉求主要集中在加强政策连续稳定性和加大外向型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被调研的172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中,超过65%的企业急需政府系统性政策支持;98.2%的企业希望保持电价长期不变;97.3%的企业希望提高出疆运费补贴,延长出疆运费补贴期限;65%的企业希望放宽贷款贴息的条件(见表8)。

表8 被调研的172家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希望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统计表

本课题组通过与企业实地座谈访谈统计,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新疆中泰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阿克苏新昊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希望在现行政策实施基础上,加大对纺织服装产品向外出口的政策扶持,在运输上给予相应补贴。同时在通关、结汇、退税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各类手续办理流程。

三、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业集群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推进集群协同治理

考虑到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中的突出优势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建议将该产业集群建设放在先行示范建设的突出位置,统筹整合相关机构和资源,成立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和服务专家人才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工作有:一是直接对接推进各类重大重点项目,如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建设等。二是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联席会议,科学系统地对产业集群建设各环节进行跟踪评估,科学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论证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周期,保持优惠电价等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鼓励引导形成市场、政府和社会主体等多方参与合力,努力做到每个重点产业集群对应一份产业链图谱、一份龙头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科研院所或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通过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治理,使集群内的利益相关主体对地方长期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切实解决产业集群建设中生产要素流动慢、中小企业密集度低、区域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二)加强南疆纺织服装产业建设,加快全产业链发展

按照自治区“三城七园一中心”的规划,在乌鲁木齐市设立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同时,结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南疆高质量发展的最新部署,《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扩展了南疆区域概念,新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个师。一是在阿克苏或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开发区)建设纺织服装交易市场分中心,更好的辐射带动南疆五地州将纱线转化为坯布及面料。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把棉花优势与石化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石化—化纤—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提升印染产品在疆转化率,支持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阿拉尔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高标准发展印染项目和聚焦服装家纺发展,加大各类复合性、功能性特种纤维项目的引进发展,不断延伸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链。三是根据资源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融入区域发展链条,在某些产业链环节与其他地区保持竞合关系,寻求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如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应充分发挥棉花、罗布麻、化纤产地优势,重点生产绿色、高端化、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系列纺织产品。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应重点发展服装服饰、地毯、艾德莱斯绸、刺绣、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对资源禀赋、要素条件相同、相近的地区,在产业布局时,上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做好管理与协调,探索建立项目建设共推、人才交流共培、利益分配共享的合作模式,以产业布局优化带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三)挖掘产业多元功能和价值,实现三维价值统一

新疆建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需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立足中国和新疆实际,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富民兴疆的民生产业。需要深入挖掘产业多元功能和价值,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一是打造层次分明的品牌体系,提升经济价值。鼓励新疆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引导其与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品牌运营机构合作,主导集群品牌的打造。对于中型企业,通过改良工艺,扩大市场份额,培育加工品牌。对于小型企业,通过创新营销手段,培育消费品牌。建设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总部基地,成立品牌设计师孵化中心,打造终端消费品牌、加工制造品牌和区域集群品牌体系。二是践行绿色制造,打造生态产业园区。在新疆纺织服装全行业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研发绿色纺织产品。鼓励企业实施无水印染、喷墨打印等绿色发展战略,推进印染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促进印染行业达标排放,提升企业资源能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动“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有序退出和市场出清。三是突出文化引领,发挥产业的社会价值。通过组织举办时尚设计比赛、展会展览等活动,加大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发掘、研究与转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潮流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时尚产品的设计与展出展现出新疆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传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和“五个认同”。

(四)匹配产业链人才图谱,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推进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对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精准的人才统计管理系统。整合新疆各地州相关部门和企业纺织服装人才资源,按照“一网、一库、一中心、一平台”总体框架,创建人才数据采集网、人才信息库、人才大数据中心、人才大数据平台,并进行动态管理,精准匹配产业集群建设中需要的各种人才。二是更新新疆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根据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优化人才培养专业目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工业与信息化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专家对全疆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更新,以便为新疆产业集群建设和新业态发展培养青年后备人才。三是多途径引进高端人才。创建产业研究院、工作站,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科技领军、时尚设计人才和高水平工程师,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在项目立项、研发资助、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企业和人才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互利机制。

(五)提升产业集群网络紧密度,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组织,其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要不断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区域竞争力。一是推动引进大量中小企业入驻产业园,以缩短企业间的协作交流距离。丰富集群内合作交流路径,通过与入驻集群内的企业联合设置信息交流平台、进行技术交流、人才进修培训等方式促进新进企业与原有企业的分工合作和学习交流。二是培育集群内的企业家团队,增强其合作互动联结能力。借助行业内展会、经济发展论坛、企业家沙龙等途径,推动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三是深化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改革,建立产业链利益共同体,鼓励龙头企业与其他相关参与主体建立有效协同合作机制。推动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加强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研院所人才及产出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建设校企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六)加快产业集群数智化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推动行业整体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建设现代化的新疆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意义重大。一是加快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阿拉尔等综合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由传统生产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利用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建模、仿真模拟等场景,借助数字化喷墨印花、数字化测色配色等形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机智能、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装备应用,推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发展。二是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巴楚、沙雅、呼图壁—玛纳斯、奎屯、沙湾—乌苏、精河以及芳草湖等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园区内产业集群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诊断咨询、供需对接、优质资源集聚、人才培训等服务,并针对企业需求和特点,提供成本低、见效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七)开拓周边国外消费市场,提升出口规模和质量

纺织服装产业是新疆的民生产业和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新疆在我国向西开放总体布局中的桥头堡作用,鼓励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开拓周边国外市场,有利于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稳定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退税。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等各类手续的便利化程度,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贸易便利化。二是启动边境地区海外仓建设试点。引导企业利用政府补贴及跨境贷款、境外并购等外汇试点政策,在中亚、南亚和欧洲国家投资自建或租赁运营“海外仓”和“公共海外仓”,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提供仓储集配、产品展示、退货维修等服务。三是搭建多元化销售平台。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一批品牌推广效果较好的展示中心、集散配送功能强的分拨中心、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提升出口规模与品质。

注 释:

①《全国两会上的新疆声音 梁勇委员:推动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EB/OL],https://www.china-cotton.org//app/html/2023/03/08/94390.html.

②张凤涛:《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期,第68页。

③于斌斌,陆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探析》[J],《纺织报》2011年第12期,第134页。

④王节祥,蔡宁,盛亚:《龙头企业跨界创业、双平台架构与产业集群生态升级——基于江苏宜兴“环境医院”模式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2期,第157页。

⑤张小蒂,曾可昕:《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外部经济增进研究——以浙江绍兴纺织集群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10期,第148页。

⑥张倩,刘欣:《建设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的有效路径》[J],《毛纺科技》2021年第1期,第98页。

⑦朱爱孔,何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新疆棉纺织产业发展路径优化》[J],《中国棉花加工》2021年第3期,第7页。

⑧《棉花产业调查》[EB/OL],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307/13/content_277303.html.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集群棉花
棉花是花吗?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棉花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