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谦县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3-12-29 08:00石大存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业基地

石大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为我们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囊谦县紧盯全省建设产业“四地”目标和州委“树好三个形象、打造好六个区”要求,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高原绿色有机、无污染农牧业等优势资源,着力加快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发展现状

囊谦县地处青海省最南端,玉树州东南部,青海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4000 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兼营的半农半牧地区,全县下辖9 乡1 镇69 个行政村,总人口12 万人,政区面积1.21 万平方公里。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663.12 万亩、耕地面积13.48万亩、林地面积809 万亩,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业产值占全州的50%以上,有玉树“粮仓”之称。

——从产品结构情况来看。全县农畜产品主要集中在牦牛、藏羊、青稞、藏小麦、马铃薯、芫根等农畜产品。截至2023 年10 月底,全县共有存栏牦牛28.94 万头,出栏5.23万头,肉产量5012.34 吨,奶产3942.14 吨。存栏藏羊3181 只,出栏330 只,肉产量1.73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59 万亩,总产1.5 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900 亩,总产379.9 吨。蔬菜:种植面积2200 亩,总产7348 吨。饲料作物(含粮改饲):总播种面积5.45 万亩,总产18.56 万吨。此外,另有圈窝种草9.7 万亩,总产30.77 万吨。

——从生产体系建设来看。全县现有新型经营主体241 家,其中,生态畜牧业合作社41 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69 家、家庭农牧场31 家。打造千头牦牛养殖基地19 处,千只藏羊养殖基地2 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示范社10 家。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19 处,其中万亩基地1 处、千亩基地2 处、百亩基地16 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0 万亩,吉曲乡被评为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黑青稞基地,总面积2 万亩。

作者在觉拉乡肖尚村田间地头调研农业生产情况。 许菊/摄

——从品牌培育情况来看。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为目标,不断培育产业发展品牌,切实发挥资源禀赋,强化“以农补牧,以牧惠农”农牧互补优势,不断融入“玉树牦牛”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进程,不断扩大囊谦“红盐牦牛肉”等“三黑一红”品牌影响力。2023 年8月,中绿华夏有机认证管理中心的专家组赴囊谦县开展实地监测认证,对囊谦县7 个乡镇种植基地和3 个乡镇天然草场、牦牛、藏羊进行实地监测和有机认证,有待2024 年底正式发放有机产品证书。

——从科技助农情况来看。依托“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员力量,重点围绕牦牛、青稞产业,坚持以示范基地和合作社为核心,建立“串联农牧局+科技特派团+示范基地和合作社+种养户”的帮扶模式,建立吉曲乡外户卡村、娘拉乡娘多村和县农场3 处青稞品种示范基地,示范面积600 亩,建立东坝乡尤达村吉闹吾拉泽合作社牦牛良种繁育和牦牛“放牧+补饲”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示范牦牛1200 余头,科技种植试验田种植的白青稞高产达每亩1000 斤,饲用豌豆和燕麦混合播种产量高产达每亩3051 公斤。

从调研情况来看,通过多年的全力推进,全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长足提升,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单打独斗的经营观念根深蒂固,与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要求相差甚远。粗放的农田耕作方式、无序的耕作制度及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种植业生产,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未能融合。农牧结合的特色没有发挥,草畜联动的意识树得不牢,优势资源变不成优势产业。

(二)经营管理水平滞后。支持、引导、服务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未能充分显现,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能力匮乏,形不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合力。农牧业经济组织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龙头示范带动不够,没能建立充分信任的合作机制,一些农牧民只想回报不愿投入的思想较为顽固,难以建立合作社与农牧民的利益共同体。

作者在着晓乡交西村调研畜牧业工作,并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 许菊/摄

(三)生产经营效率较低。畜群中老弱病残及公畜占50%以上,公畜养殖周期长达7—8 年,养殖效益难以维持生计。种一歇一的耕作制度、粗放的耕作方式、杂乱无章的轮作倒茬现象,导致耕地利用率低下、单位面积产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精耕细作的务农意识受其它产业利益驱使有所弱化,耕地产出预计只有常规产出的50%。如除去国家在种植方面的补贴,投入产出难以持平。

(四)农技服务能力偏弱。全县各类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共有93 人,其中,农经4 人、农艺32 人、农机10 人、畜牧兽医31 人。全县13.48 万亩耕地,只有1 名副高职称的农艺人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农经部门指导规模化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股份制合作社建立的措施不够有力。畜牧兽医部门对畜种改良、畜群结构调整、如何提高繁殖率与母畜比例及养殖技术的服务无法跟进。农艺农机部门对耕作制度、精耕细作措施、机械化利用、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服务工作措施不力。

三、应对措施

(一)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区域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始终坚持以农牧业为基础,把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农牧业的领导,着力解决农牧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把热爱农牧民、热爱农牧业、懂农牧业经济与技术的干部,调配到“三农”工作岗位上,为“三农”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稳步开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唯一组织形式,是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全县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在现有10 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社的基础上,分批次持续推进其余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工作。全面实现资源、资金、资产股份合作,草场划区轮牧(耕地轮作倒茬)、牲畜分类组群、收益按股分红、劳动力按劳取酬、农畜产品统一销售、草畜联动平衡的资本运作新机制,引领全县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力开展种植业精细化耕作提质增效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抓紧抓实。一是根据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种植特点、品种特色、生产习俗,建立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二是把精耕细作作为种植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提升耕作质量,奠定丰收基础。加大良种补贴及推广应用力度。三是引导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工企业、种植大户,通过股份合作、流转经营、托管服务等形式,培育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出台扶持政策,培育科技服务型组织,实现良种良法到田、农技人员到村、技术要领到人。四是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为稳定粮食生产、推动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四)启动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挖掘本县粮油草作物、家畜种质资源,对曾经在县域内利用过,并且生产性能稳定、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要收集保存,采取措施,有条件的要繁殖利用。加快粮油、马铃薯、芫根、燕麦等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步伐,提高统一供种比例和良种覆盖率。在吉曲乡外户卡村,借助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黑青稞、油菜良种扩繁基地(良种场)。遴选生产经营实现整村股份经营、1—2 级能繁母牛数量达到500 头左右、基础设施条件好的着晓乡尖作村、交西村和觉拉乡尕少村3 处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牦牛扩繁场。

(五)着力打造农牧业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黑青稞、马铃薯、芫根、燕麦为主导品种,在香达、娘拉、吉曲、吉尼赛四个乡镇,建设4 个万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六高目标。即良种覆盖率高,良种供给优先保障4个万亩基地,到2025 年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机械利用率高,4 个万亩基地耕耙压播收选储等耕作、初加工过程逐步实现机械化,到2025 年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绿色种植水平高,严格管控4 个万亩基地投入品,加大有机肥使用力度,确保产品100%达到绿色标准;组织化程度高,4 个万亩基地生产经营全部由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统一经营;效益与产品品质高,4 个万亩基地生产成本下降20%左右,增产幅度40%左右,产品全部达到绿色标准;标准化程度高,把好耕耙压播收选储精细化管理关口,科学倒茬,实现标准化生产。

(六)努力构建农牧结合草畜联动新机制。树立农牧结合的新理念,建立草畜联动的新格局,开展饲草料种植加工及进村入户提质增效行动,建立牧户、村集体、乡镇政府、县农牧部门四级饲草料生产、加工、储备体系,加大饲草料进村入户推进力度。一是用好秸秆。利用好县内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将秸秆转化为饲草料,让农作物秸秆解决牲畜最基本的吃饱问题,实现农牧互补。二是用好耕地。在一般农田、轮歇地、低产田建立饲草料基地,鼓励牧民搞好圈窝子种草,形成牧户种草、储草及自我防灾的新观念。三是培育经营主体。着力培育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优先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饲草料加工企业、种草大户发展草产业,让其成为饲草料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七)聚力打造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品牌。以“三黑一红”为主导产业,加大“三品一标”建设,加快培育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步伐。优先选择红盐牦牛肉、黑青稞、黑啤酒、藏黑陶及红盐、马铃薯、燕麦、芫根等产品,开展名特优新农畜产品认证工作,逐步开展耕地、草场、饲草、牦牛、藏羊绿色有机产地及产品认证,实施地标、地名认证,加快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培育县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加强与科研机构、食品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培育品牌知名度。

作者在香达镇坎达村调研牲畜出栏情况。 许菊/摄

四、对策建议

(一)统筹培育壮大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加工业。目前,对县级而言,普遍存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品质差、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及小作坊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小而散的加工主体、小作坊的加工产品、多而乱的产品商标、无证生产的农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难以参与市场竞争与流通,更难满足原料供给者生产的要求。建议加快引进或培育全州龙头企业,统一规划、统一引领,不断壮大全州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切实发挥全州共用品牌引领作用和地标产品保障作用,真正把玉树州打造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

(二)统筹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和指导,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高标准农田建设滞后,标准化畜棚需求难以满足,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科学种养技术亟待提升,追溯体系不尽完善,产业链过短,农产品产得出、运不走、没处存、卖不上价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出台支持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搭建线上线下推介、宣传及产品销售平台,不断加大对农牧业的指导、支持、投入和带动力度,切实带农增收,促农就业,让农牧业真正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

(三)进一步健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技术、装备、设施强有力支撑,没有这个支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人才支撑更为关键。下决心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优化组合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爱农牧业、懂农牧业、技术熟练、能够实地指导农牧民生产的人才队伍,对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建立人才有效支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建立健全农牧业发展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配齐配强农牧系统干部人才队伍,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打造一支活跃在田间地头、草原牧场的专业指导队伍。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乡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业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我的基地我的连
第2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绿色农畜产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办
西藏农畜产品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