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青,郭杰彬,谢 震
(1.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2.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载体,话语传播的说服力、引导力、感召力与践行力是重要的参考坐标。随着打破传统物理界域以实现科技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智能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化生存和媒介的虚拟延伸成为重要影响因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这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度提升提供了方向性指引。然而,融合化的媒介样态构建起不同的拟态空间,现实的话语交往受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能弱化和话语传播效果受限的现实性问题逐步凸显。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同传播学具有相互的可通约性[2],意味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果对于思政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而言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拓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覆盖维度,提高传播效度,更需进一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传播要素的内在关系和作用逻辑。
高职是一个具有独立性和延展性的思政场域,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服务于高职具体实践和具体受众的特殊符号系统,其中既囊括了理论教学和教学话语、第二课堂实践和实践话语、宣传工作和宣传话语、教材编订和文本话语等内容,又呈现了政治要求、理论素养、时代风貌、人文情怀、道德规范、法律规约等核心指向。缘于高职作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关键场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了重要的使命内涵——鲜明的立场指向性、价值指引性和实践指领性是其使命内涵的体现。因此,除了讲授知识、传授技能、规范实践的现实作用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为重要的在于向新时代青年宣传好党的思想,讲好党的故事,传递好党的声音,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红色传承人和接班人,构筑起青年人的精神向度——这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使命和根本指向。
在智能化媒体发展的全新时代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与媒介传播系统形成了一种各自独立又互相依赖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媒介传播系统来说,其传播要素总是随着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变革与更新,进而影响与决定了传播效果与传播目的的最后呈现。因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和媒介传播系统(传播要素)的协同一致,最终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力,影响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传播媒介的融合贯通,实现全员、全程、全息与全效的整合畅通,形成双向互动、双向促进的系统性转化[3],从而建构智能时代媒介融合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全新面貌。
对于传播学来说,线性传播和单一性传播是较早的认知模式,着眼于传播过程的简单化和流程化,是一种将传播过程视为要素固定的静态化过程的认知逻辑。但是,传播决不是单向度的传递,也不是单一性的联结。信息的传播随着认知的深入,会从单一性上升到循环性再到系统性,逐步呈现出一个循环发展的系统。对于信息传播模式的深化认知,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过程的深化认知,因为话语信息也总是遵循信息传播的规律。
在话语传播的具体实践中,正是因为有可通约性,话语传播呈现出循环发展模式。并且,通过关键因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关键因子有话语预设、话语言说者、话语受众、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语境,话语效度;信息传播关键因子有传播目的、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的联通,话语与传播要素形成了协同关系。话语预设由于其潜在的、隐含的目的性与传播目的形成协同,成为发起者和坐标点,是一切因素的主导和驱动。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是两个重要基点,在言说者和受众之间生成了特殊的文本意义,进而构建起了传播框架的符号逻辑(过程中的主体协同)。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是两个重要依托和凭借,内容的传达离不开媒介本身,因而话语内容和媒介形成了运转协同。以上要素全过程、全方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构建起一个循环发展的系统。
在当前的话语实践中,一种对于话语主体与对象间关系的新认知越来越成为理论变革的主曲调。其中,主体协同成为探究言说两端关联度的核心指向。在新的认知当中,自我与他我通过拥有共同世界而成为共同体,单一的主体性因而过渡到主体间性[4]——意即从“主—客”模式过渡到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的统一性)模式。在信息的传播链条中,话语言说者(传播者)与话语受众对象(传播对象)的双元主体性更加被强调。
传统说教式和漫灌式的话语传播模式,不仅话语传播单向,而且也存在着话语传播主客分离的现象。虽然经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桥梁的搭建,高职构建起一个双元素存在的信息传播系统,但是主体传播者和客体接受者本身仍分属两个独立的自我传播系统。无论是教学课堂、实践活动还是宣传话语,高职思政工作仍然凭借单向度的说教和灌输,因而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的主客体性的鸿沟仍然存在。在这种模式中,即使话语传播系统循环发展,话语反馈仍然受限。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逐步变革、智能化媒体的圈层破垒、全媒体媒介融合的多维生长,主客体关系不再是二元对立和双元分离。平等交互式的交流及对话倾听式的沟通逐步强化了言说对象的主体性,进而搭建起了双元主体和谐传播桥梁。智能化媒介时代,高职思政工作也在探索全新传播方法,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发挥学生在话语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功能与主动作用。通过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的充分结合,通过互动交流代替单维度讲授,通过独立思考、亲身实践代替被动接收,通过沉浸体验代替被动感知,融合多元话语传播新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体验感。在此基础上,教学话语、宣传话语不再是理论话语的复刻呈现和刻板成像。而且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融通网络语言的运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直击内心的力量。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两个重要基点,其双元主体性的充分有效发挥更有利于推动话语传播的双向互馈。在不断反馈、修正、传播、接收、认同的过程中,双元主体间(整个传播过程)实现了最好的话语传播效果。
尽管高职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推进媒介整合和智能运用,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当下思政工作实践仍然存在问题。高职思政工作者作为话语言说者,其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新理念、新方法的运用存在着差异化情况,进而导致了具体实践环节中的差别化。基于此,话语传播起点呈现出的不同境况,就导致了整体话语传播系统的运转失衡。同时由于自身学识背景、参与程度不同,受众(学生)在接收过程中会出现话语认知、理解效果的分化,以致受众分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受挫,无法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双向循环互馈模式。甚至,有可能再度回到单线单维的话语传播模式当中,从而影响话语的传播效果,影响话语传播目的的实现。因此,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的双元主体性要求必须同时强化两者的主体性、能动性。
第一,话语言说者要紧跟时代、扎根实际、契合差异化需求,融通多元方法,打通媒介与实践融合的新路径。一方面,要全面贴合话语受众的具体需求点、问题关注点和兴趣萌发点,全面解决受众的误区和盲点,用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新颖的方式、通俗的语言及真挚的情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有效的话语传播。另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引入智能化媒体技术,打破传播链条中的时空壁垒,增进全员参与,强化技术赋能,推动全效整合,在全新的媒介语境中寻求话语传播的平衡。第二,话语言说者要增强话语传播内容的变革,推进话语传播内容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起话语传播内容的新发展格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彻底的本质就在于抓住事物的根本[5]。因而,要着力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的更新,根据新的受众的生活语境探讨新问题,得出新结论。第三,要持续不断地强化话语受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增强受众在话语传播的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持续不断强化双向互馈机制,及时修正话语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推动话语受众向话语主体转化,推动主体-客体间关系向主体间性转化。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过程中的两个基点、两个支撑点、两个关键的传播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高职思政工作实践中,要持续不断地构建双元主体共同体建设,强化双元主体的共同体意识,持续提升话语的传播效果。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是话语传播系统的依托与运转点,其中话语内容与传播媒介密不可分——话语内容与传播媒介的融合成为言说方式创新的途径。基于此,内容的生成、传递与媒介的选取、融通达成了一种动态平衡,从而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媒介传播的系统协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动态演进的——随着时代的前移、理论的前进和实践的前行,传播内容不断被注入新的血液,不断富集新的养分。媒介技术也是动态演进的,媒介技术的革命性推动了历史的前行——旧的章节完结,翻开崭新的一页,因而言说者本身就是穿着全新外衣的媒介。独立运动的两个循环系统因言说效力的需要而建立起来联结,达到这样一种动态平衡:话语内容的生成、传播与媒介技术的演进、运用之间实现平衡的协同的发展。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言说与话语传播重要的凭借点和依托点,其在整个信息链条中所呈现的稳定发展性和动态变化性是它与传播媒介能够实现协同的重要前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稳定发展性在于理论方法的本真性——充分阐释中国共产党“能”的真义、马克思主义“行”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真谛,且不断遵循党的政治理论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求、国家发展需求、人民实践诉求,正本溯源,守正创新。而动态变化性在于话语内容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正确遵循基本原理的理论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不断延展实践路径,拓展理论维度。如,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构筑的发展道路、凝结的精神谱系和明确的使命任务,都是在紧密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做出的理论表达与理论创新。是在剖析现实纹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而阐释出的最新内容。高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更需要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稳定发展性和动态变化性,不断闪耀出最新理论的光芒。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稳定发展性与动态变化性,使得其自身在话语传播系统中保持了相对的独立完整。话语内容是提升话语传播效果的重要依托和凭借,其自身系统的运转程度影响着整体话语传播系统。因而,要始终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动态更新,保持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虽然量的变化引起质的改变,但变化的结果并非都符合预期的效果。简单的内容量的递增,延展了话语的解码释码过程,进而增加了受众的接收难度,减弱了受众的接收效果。话语内容在传播链条中应当寻求质的改变,做到量体裁衣——针对话语受众进行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传播媒介的协同运转。同时,应当避免形成过量圈层。因为数字“餐食”的精准搭配会导致受众束缚,而以自我为中心和偏好极化的“信息孤岛”和“信息茧房”就由此形成[6]。面对当前高职新的学生群体,更需要有效运用智能化全媒体方式,强化技术赋能,融合媒介样态,增进运转协同。其中,不断提升内容匹配细度、传播温度与覆盖广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精耕化、生动化、深度化,进而强化运转协同的前提。
媒介技术的革新是信息传播方式革新与创新的关键。当前,媒介技术已经不局限于单一链条与单一形式,多元的、多层次的全新媒介圈层正在不断形成当中。不仅表现为视频媒介对传统的言说模式、图文模式的冲击,而且表现为新生媒介(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对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的改变——其中,短视频、在线视频直播等媒介形式更是加深了当下新生代学生群体的媒介化生存程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前进,网络新媒体、自媒体力量蓬勃而生,全媒体力量(全程媒体、全息媒体)的新媒介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全程媒体破解时空之维[7]——从符号内容到言语传递,从文字呈现到音视可见,因而信息的贯通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全息媒体破解形态之维——基于回溯虚拟化成像,物质的样态不再是单一的呈现,而是直观立体化的再现,进而加深了话语传播的穿透力。
正视全媒体力量,合理采用传播媒介,才能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运转协同的效益增进。新生代高职大学生有着特殊的、符合这个时代的内在心理和行为表现——媒介化生存的表现,因而我们需要在这个情况下,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实践中,要精选切合时代主题与精神的话语内容的媒介形式,注意讲求传播效益的媒介表现形式。第二,要在高职内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牢牢把握话语主动,不断引导提升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而且要在贴合的基础上逐步升级,在契合的基础上逐步优化。第三,要充分整合传播媒介的正向成像性和话语内容的意义共享性,进而在整个话语传播系统中达成良性运转、共生发展及逐步增益的传播效果。
传播环境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宏观并联的。在现代传播学视域下,传播场域既强调多元素并联的有效共生,又强调传播环境宏观视角下的有效延展。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实践中,传播环境与媒介环境、校园环境交融交叉,形成特有的传播场域。而且,校园环境是个复杂机体,在行政与教学中建构了众多微群体与微环境。因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场域既是多场域、多环境的交织,也是众多共同发挥着作用的小空间与小环境的叠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传播要素的协同关系在此就具化为场域协同,并且表现为一种复杂空间的信息呼吁与信息联动。
话语语境则是一种话语环境、话语网格、话语框架,其对于话语表达、意义生成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话语语境实质上也是一种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的一种言语场域,并且处于不断的关系建构当中。作为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多种关系共同组成的关系系统[8],场域协同就成为了这种复杂关系系统的载体基础与具体立足点——话语的生成、交往、表达及反馈都与话语场域存在贯通性、交互性。无论是对于现实情境,还是虚拟情境,话语语境和传播环境的协同都发挥着双重作用力——既模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情境与实践情境,又复刻了当下高职校园及其微生态环境之内的传播机制。在智能化媒介时代,虚拟与现实的有效串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传播要素协同的重要保障,也是话语语境与传播环境的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以此共同构筑起了话语传播的发展场域。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之间平衡发展、融通共生,不仅需要在把握各自系统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互通,而且需要在实践的环境与场域中获得规范性与完整性且在实践中获得发展。话语语境和传播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场域贯通,为话语传播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在信息传播的链条中,话语实践发展对整个传播过程的作用与映刻被予以强调,而场域本身就与话语传播形成了一定的辩证作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的主体互动性、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的融通发展性就更加凸显。
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其话语传播发展场域要紧密依托党的思想路线、国家发展战略及高职发展事务安排,进而凸显实践发展内涵。尤其是,应当全面认知传播媒介的力量,考虑其在当下智能化全媒体时代的影响,充分重视并全面营造良性运转的话语传播发展场域。第一,要注重人文情怀培养和文化积淀,融合历史底蕴和风貌风气,打造优质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环境;第二,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规范、实践环境的规整、宣传环境的规约;第三,要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重要内容和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凸显历史纵深感和空间感;第四,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实际,不断构筑起多元素、多内容与多维度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发展场域,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从而为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果提供全面保障。
高职思政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实现内容创新,而且要时刻着力载体创新。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推动高职思政工作升级的关键载体,其在实践过程中与传播要素的协同性关系,根本指向了话语传播效度的提升。在话语自身与传播要素可通约的基础上,须把握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的双元主体性,增进双元主体共同体建设;须重视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的动态平衡性,实现共生发展;须强化话语语境和传播环境的协同发展性,保障系统运转的稳定性。在智能共生、媒介共融的全媒体时代,话语内容整合度与富集度的纵深发展依赖传播要素的整合方式,因而充分挖掘其合理要素、优化话语形式、实现正向成像和意义共享就成为了系统优化的需要。另外,只有不断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满足时代诉求、实践要求、理论探求与受众需求,才能最终增强话语传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