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剑锋,安佳佳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0)
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本质,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必然遵循,也是青年学生学好思政课的必要前提,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8 月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为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根本遵循。高校教师要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讲话精神,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理解、把握思政课的内涵意蕴与意义作用,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批示,形成了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深刻领悟“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断,首先要明确思政课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从讲好思政课的现实语境中把握思政课的道理从何而来、因何而讲。
思政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严密逻辑的课程体系,讲道理是思政课的基本要求。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本质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回到思政课本身,阐释思政课及思政课“讲道理”的内涵。
第一,思政课是通过学校设立相关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称,归根结底它是党和政府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归纳的能被学生认可的,具有一定的意识性、思想性、道德性和规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经历了几次沿革,“05 方案”及2019 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思政课的具体内涵逐渐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涵盖小学、中学、大学等多个教学阶段,其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思政课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价值功能,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对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的普遍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运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所有学科、所有课程都必须要坚持“讲道理”的基本原则,只要这个学科、课程具有一定科学性、严密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遵循“讲道理”这一要求。长期以来,人们更重视思政课的政治性,忽视其科学性和说理性,将思政课变成了简单的意识形态的强制输出,乏味的说教也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致使思政课失去特色。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整体把握,其教学内容的庞杂广博决定了对思政课的教学要求高,也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要有很高的综合素养,才能不断强化优化思政课建设。因此,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就是以“讲道理”还原思政课的本色,是对思政课科学性和说理性的再次强调,也是对思政课教师所肩负使命的再次重申。
1.具有“两个大局” 战略背景下的时代意义
当前,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空前的竞争和挑战,人类社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受阻的国际局势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此背景下,体现了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2019 年3 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4]正确把握思政课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离不开对世界发展大势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科学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宽广视野,由此,时代和局势的总体变化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资源与素材,讲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更加明确:立足时代坐标,从“两个大局”出发讲好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认识中国和世界;站在党和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全局之上,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带给思政课建设的新机遇,讲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与战略定位作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等重大命题,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多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思政课建设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彰显思政课的重要地位,也有利于高质量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门具有政治引领与价值塑造功能的课程,思政课不仅需要完成自身的教育使命,还需要承担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群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当时代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时指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之中。然而,实现伟大飞跃和巨大逆转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要依靠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青年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这一历史进程更要求青年要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好思政课,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思政课更加关注对青年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青年在学好思政课的道理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有较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肩负着讲授“人生大课”的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本质的重要论述再次明确了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即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致力于以“道理”引学生启大智、明大理、育大德、立大志、担大任[5],始终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使其成为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人生大课”。
青年时期是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年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精力最旺盛,需要重点引领和培育。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来看,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头脑的武装作用。就当前思政课所讲的“道理”来看,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比如:从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来说,思政课道理的讲授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基本课程,对引导学生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自觉树立远大抱负和远大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性,国家又相继在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掌握思维方法过程中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思政课这样的“人生大课”,赋予了青年开阔的视野、高远的格局、深沉的智慧、勇敢的担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底色,引导学生明白“大理”,树立“大志”,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作用。
想要讲“深”思政课的道理,需要思政课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讲解。虽然有些思政课教师已经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存在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浅层化教学,有些思政课教师在讲思政课的过程中只停留在理论表面,在讲“深”道理的过程中存在为讲理论而讲理论的现象,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讲课环节只单纯进行理论说教或是政治宣传,缺乏对理论的阐释力、对理论和现实的融合力,也就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力,从而导致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点头率”更低;有的思政课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谈理论,对丰富的思政理论阐释不专业、不深刻,影响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论框架、理论阐释等内容的整体认知与系统掌握;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有的专业课教师则为了满足思政任务和时长要求,在课堂环节简单穿插思政元素,令学生感到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的融合不紧密、不自然,或者乏味刻板、避之不及,不但不能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还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
思政课教师想要说服青年学生,不仅要讲“深”道理,更要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背景、思想特点,要结合时代和历史发展讲“透”思政课的道理。当代青年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深受网络媒介传播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而显然,有些思政课教师对这种形势缺乏足够的准备,自身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不够宽广,面对丰富的理论讲得不够透彻,导致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侧”和时代的“供给侧”;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调整时期,青年学生对世界局势和国内舆情的关注前所未有,在思政课的学习中往往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回答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国家、了解世界;还有的思政课教师不善于运用国内外的丰富案例、事实,无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世界与中国,无法做到充分利用好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无法做到史论结合,向学生准确阐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透彻地讲授思政课的道理。
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发展,思政课的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能够普遍运用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连接课本与课堂。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学校简单采用“灌输式教学”、集体讲座等传统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输出教育,使思政课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少教师仍然过于强调自己的角色地位,在课堂上喜欢单方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直接讲授,不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只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被动参与思政课学习,削弱了学生积极学习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意识,最终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政课的旨归,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为讲好思政课、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途径。深刻领会“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断,需要弄清楚应如何讲好思政课,牢牢把握深、透、活这三个关键词,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讲道理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1.思政课教师应着力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理直”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与自信。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讲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也是衡量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思政课“讲道理”本质上就是要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教育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是完全地教条主义讲授,而是应该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把握之上,既要给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又要给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逻辑;既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又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串”在一起。同时,想要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课教师必须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才能具备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讲“深”道理的自信。
2.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发展阶段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前讲好思政课,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之一,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上把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知识层面讲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价值层面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而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处。
3.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在讲“深”道理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渊源,思政课教师要能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用学生更加熟悉的“中国话”讲好道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互通点、切入点、结合点,并从中华优秀文化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传递科学真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始终重视用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来讲好道理,而想要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思政课教师除了注重其理论高度,更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宏大的时代格局和宽广的历史视野讲透课程内容。
1.讲透道理要有时代格局。
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7]。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民粹主义、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思潮此起彼伏。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当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一些长期占据全球化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不认同中国的快速崛起,甚至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在国内外各种挑战之下,讲好思政课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国外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对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诸多现实挑战,更需要思政课在思想阵地筑牢防线,坚定信仰,坚守信心。在讲好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自觉运用全球大变局给中国发展提供的战略机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时,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活的实践内涵的教学素材,推动思政课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正确引导学生以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及国内变化,在把握时代大势中讲好“大思政课”。
2.讲透道理要有历史视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重要职责,必须要不断拓宽历史视野,教育和引导学生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进力量。第一,拓宽历史视野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思政课教师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能开阔历史视野,用科学理论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第二,拓宽历史视野要充分用好“四史”教育的良好契机。开展“四史”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思政课教师想要讲透思政课的道理,必须要把握“四史”中所蕴含的历史纵深感。当前,虽然在思政课的建设中已经包含了“四史”教育的内容,但是还不够系统、不够有针对性,对发挥好历史塑造青年理想信念的作用不够明显。因此,在讲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历史知识分门别类,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精神,进而掌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比如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课程中主要讲授国内外局势及党和国家的政策,而讲好这一门课程,思政课教师就要运用大历史观来进行讲解,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之间的互通性。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行深入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找到与思政课的教学相一致、相契合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视野中学通、学透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
一堂课是否讲得“活”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更要求教师能真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系统整体的教学目标、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触动心灵,从而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活。
1.讲活道理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思政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思政课教学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思政课而言,衡量一堂课好与不好的标准、衡量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仅仅要看教师本人的理论水平,更需要教师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需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理论讲授法,也被称作灌输法,一般指思政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课本身的课程性质决定了灌输法是其基本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然而为解决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思政课教师还必须要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等关心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善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小组研讨、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和手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堂中,更加注重将思政课的辐射力传达到日常生活中,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越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越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越是能够创新、更新和与时俱进,就越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越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要,越能讲好思政课的道理。
2.讲活道理要善于合理引进教学素材
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政课教材在构建中更注重系统化、逻辑化、一体化。目前,仅仅依靠教材无法完成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在对待教材这一问题上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思政课教学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喊口号。思政课教材是目前大学思政课讲述的重点内容,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鲜明特征,要利用好合理的教学素材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材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更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同时要善于引进生活中、历史中、实践中的案例来弥补思政教材的不足,比如:在思政课教材的编写中,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成果有机融入到教材编写中;也可充分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与抗疫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生动鲜活的实践,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融入课堂。这样既能有效补充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只有使学生对所讲道理学以致用,才能谋求把道理讲活,从而抓住思政课讲道理的根本。
讲深、讲透、讲活是贯彻“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具体路径,三者统一于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更好落实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课真正成为“金”课,以道引人、以智启人、以德育人,使之成为高校青年学生的人生“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