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智巍
(黑河市逊克县逊河镇人民政府,黑龙江 逊克 164499)
30 日龄以下的犊牛是受腹泻危害的主要群体,犊牛腹泻会给养牛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感染急性腹泻的犊牛12 h 内会出现脱水,严重的会死亡;而亚急性腹泻感染的犊牛一般会有持续多天的腹泻症状,并且会伴随有营养不良以及消瘦的症状,严重的也会死亡。在犊牛的饲养生产中,腹泻属于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根据相关报道可知,在全球奶牛饲养场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大概在20%~80%,其中以2 周龄以下犊牛的发生率最高,大概在80%左右,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生产,同时制约了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求饲养者了解犊牛腹泻的主要因素,并掌握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切实推动养牛业快速发展。
犊牛表现腹泻症状大多都是因为机体免疫力降低、生产环境的不稳定、日常摄入营养状态不良以及感染病原体等许多因素。但是在临床中可将其概括为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
1.1 非传染性因素(1)犊牛机体免疫力低下:30日龄之内的犊牛,机体的消化、免疫以及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对获取母乳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如果犊牛摄取的母乳中营养不均衡或吮食过量的母乳,都可能造成犊牛的肠道出现异常表现。同时,新生犊牛的胃肠道中存在较少的微生物菌群,自然平衡状态很容易受到破坏,引起犊牛的消化不良,进而发生腹泻。
生产环境不稳定:由于犊牛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犊牛饲养应该重视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如冷热风侵袭犊牛很可能会造成热泻或寒泻。如果犊牛饲养舍长时间不通风、不消毒,会大量滋生病原体,从而诱发感染性腹泻。此外,饲养舍内噪声较大或经历长途运输等,犊牛很容易因为刺激而表现应激反应,也会导致腹泻。
(3)营养因素:30 日龄以内的犊牛食物来源主要是母乳,所以机体的健康状况与母牛关系很大。一方面,母牛在怀孕期间摄入的营养不均衡,或维生素或矿物质摄取缺乏等,会造成犊牛机体的虚弱。另一方面,母牛所产初乳的质量与犊牛机体免疫力情况关系密切,如果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质量较高,则犊牛对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刺激与病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外,初乳中的营养元素会直接影响犊牛机体的健康状况,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如果母乳中VA、VD以及蛋白质含量低,则犊牛发生腹泻的概率就高。
1.2 传染性因素造成犊牛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1.2.1 细菌性感染 生产中能够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产气荚膜梭菌等,这些细菌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损害犊牛的肠道。(1)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其中对犊牛危害最大的,临床发病率,可达到90%,在犊牛死亡的病例数据中会占比28%。新生犊牛在出生后的前4 d 对产毒素大肠杆菌的敏感度较高,以造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感染,并在细胞内进行定植,临床中会导致犊牛临床表现比较严重的水样腹泻。(2)肠炎沙门氏菌能够侵入犊牛并在巨噬细胞中生存,会对肠上皮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犊牛表现出肠道炎症;如果侵袭免疫T 淋巴细胞以及肠上皮细胞等,则会明显降低犊牛的免疫力,造成犊牛感染严重的腹泻。(3)产气荚膜梭菌根据实际产生毒素情况可分为5 种类型,即A 型、B 型、C 型、D型、E 型,造成犊牛腹泻的主要是其中的C 型。C 型荚膜梭菌能够产生α 毒素与β 毒素,而α 毒素又是其中具有致死性的毒素,β 毒素能对犊牛的胃肠道产生作用,引发弥散性或多病灶以及充血性的坏死性肠炎。
1.2.2 病毒性感染 造成犊牛发生感染的病毒主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等,以牛轮状病毒和牛病毒腹泻病毒在生产中最为常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犊牛腹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持续性感染导致的犊牛肠上皮细胞损伤,并存在共同感染的情况;另一种一是过性感染,病毒在犊牛的隐窝肠道细胞中复制,而造成短暂性的感染后形成损伤,导致出现腹泻症状。(1)牛轮状病毒多引起1~2 周龄的犊牛腹泻,犊牛摄取的乳汁会在胃肠道中给轮状病毒的生存提供适宜的pH 值条件,在病毒进入小肠之后又会损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并且在细胞质中自我复制,造成其肠道中细胞溶解的速度比犊牛新陈代谢的速度更快,造成肠绒毛呈现变钝且萎缩的状态,进而引发犊牛腹泻。(2)牛冠状病毒主要吸附在犊牛的肠道上皮细胞上,可以造成小肠绒毛和结肠隐窝出现坏死,同时还能够破坏固有层,可感染犊牛和成牛,犊牛出现腹泻,而成牛表现血性痢疾,还会出现呼吸道综合征。
1.2.3 寄生虫感染 临床生产中,犊牛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是由微小孢子虫或隐孢子虫、球虫,它们或单独感染,或与细菌、病毒发生混合感染。目前,我国的饲养生产环境处于不断的改善过程中,所以实际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概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1)微小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犊牛的小肠上皮细胞中,其致病情况与宿主的免疫情况有关,犊牛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会表现严重且持久的腹泻症状。与此同时,微小孢子虫还会对其小肠黏膜造成相应的破坏,对犊牛吸收糖和脂类产生阻碍,犊牛会表现营养不良以及严重脱水的状态。(2)犊牛和成年牛对球虫都具有一定的易感性,通常将母牛视犊牛感染的传播媒介,可见患病犊牛的精神状态较差,并伴有腹泻症状。
2.1 抗生素治疗是养殖业治疗疾病的常用药物,也是对急性犊牛腹泻治疗最快速有效的药物。虽然应用抗生素治疗患牛具有高效且经济的特点,但是因其药效比较强,会对犊牛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产生危害,引发犊牛感染其他肠胃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应该谨慎使用。
2.2 中药治疗近些年,抗生素因耐药性问题以及畜禽牧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而被在饲料中限制使用,使中药治疗畜禽疾病的应用普遍提高。(1)中药,在发挥杀菌以及消炎功效的同时,还具有滋养机体和慢性修复等功能,更重要的是中药来源纯天然,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无残留,对犊牛没有发育完全的肠道更加适用。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可知,采用黄白双花、中药七味白术散、止泻散等重要治疗犊牛腹泻的效果理想;采用黄芪、五倍子、白头翁、白术、附子、丹皮和甘草组成的中药煎剂,给腹泻的病犊牛灌服3 d,治愈率最高的能够达到100%。但是中药的缺点是起效慢,(2)治程较长。对临床中的急性腹泻或者严重腹泻病犊牛治疗效果轻微,此外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有效疗法。
2.3 微生物制剂近些年我国实施了饲料禁抗措施,使微生物制剂随之成为替抗产品中比较理想的一种。微生物制剂主要采用自然界或者宿主体内的原有菌种,不会对宿主产生应激反应,可以调节和改善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态平衡状态,在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的同时,对反刍动物的免疫力以及身体健康都能调整,可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强化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缓解腹泻并且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但是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较高、对于保存的条件要求高、起效比较慢,限制了微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
2.4 补液治疗犊牛出现腹泻之后其机体中的水分及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流失。所以,补液疗法也是治疗犊牛腹泻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犊牛口服补液的产品非常多,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成分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临床选择产品时应该考虑:(1)可以提供合适的电解质,常见的主要是钠、钾离子;(2)其中添加补充能量以及能够促进犊牛肠道可以更好吸收水分的物质,如葡萄糖;(3)具有纠正酸中毒的功能,可以通过添加碳酸氢盐、醋酸盐、柠檬酸盐等实现;(4)其中添加吸附剂,常用的包括蒙脱石、鞣酸蛋白等;(5)具有方便使用的特点。此外,如果患病犊牛通过口服补液后效果不理想、出现严重脱水、精神状态比较差、卧地不起的情况,需要采取静脉补液治疗。
3.1 犊牛日常管理措施(1)在犊牛出生之后,应该及时将其体表的液体擦干而使其保持干燥,避免因为受凉而出现应激反应。同时,还应该帮助犊牛及时吃母乳,因为母乳中具有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提高犊牛机体免疫力;(2)饲养场内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每天都进行巡栏工作,并且需要及时的进行记录,针对温度以及湿度等数值及时调整,饲养栏要适当通风并配合消毒处理,有效减少细菌的滋生情况。临床中有腹泻症状的犊牛,应该采取适当的隔离饲养措施,采集其粪便等样本开展相关检测,及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针对性的用药,有病牛的饲养栏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降低疾病的传染概率;(4)饲养场在养牛生产中要充分重视犊牛乳料的过度,每天投喂的饲料都应该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犊牛在断奶之后出现应激反应。日常生产中投喂给犊牛的饲料中可以适当补充些营养元素。
3.2 母牛管理方式妊娠母牛对营养的需求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状态,以及其产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所以生产中需要严格调控妊娠期母牛饲料的配比,母牛临产前15 d 开始在其采食的日粮中提高精料的配比,但是同时也要保障母牛每天有充足的运动量。除此之外,养牛生产还要重视腹泻的垂直感染,母牛怀孕时要定期且全面的检查其身体状况,提前给其进行疫苗接种,严格饲料和水源的消毒管理,给妊娠母牛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犊牛出生之后,日常挤奶操作应重视对其乳房的消毒措施,并且要将乳房表面的污秽物进行清理,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的不良情况。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卧床垫料,配合做好饲养舍的消毒工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日常生产中执行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作为牛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母牛妊娠至犊牛出栏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重视每个环节中所存在的致病因素,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障母牛的健康生产状态,从而提高犊牛机体的抵抗力,并且降低腹泻的发生概率。确保饲养场的养牛经济效益,最终推动养牛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