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青青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职的畜牧兽医专业也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畜牧兽医专业在维护和提高动物、人类的健康水平方面占据不可缺或的重要地位,为提高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心流理论是1990 年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 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心流状态是个体在某项活动所能达到的最优体验,而且,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是人类进行决策和自控等较高层次思考的控制中心,当其部分功能关闭时,心流发生,神经会分泌令人感到愉悦的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因此,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使学生达到心流状态,不仅有助于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学习,还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处于心流状态时,其课堂表现更为积极、专注和投入。
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无序状态的量度,熵值越高,系统越混乱,心流状态即是负熵的过程,人类大脑里的意识十分繁杂,内心处于高熵值状态,心流状态则是个人意识有序化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个体管理意识的过程。将心流理论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教师是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协调与整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职能,学生个体意识的有序化需要教师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学生进入心流状态将促使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任务,并产生能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愉悦感。本文在心流理论视域下开展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提高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且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为本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已有多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综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推动着全国高校优势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多种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式和内容。但是混合式教学对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高职学生的效果不佳。将心流理论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混合式教学有助于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达到最优的学习体验。目前,部分老师习惯于用奖学金、工作待遇提升、技能竞赛获奖等口号式、图景式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优体验理论告诉我们,产生心流、心流状态能够更加强大而持久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它启发我们在混合式教学的目标设定上,为使学生进入心流状态,教学目标应该使学生能及时达成并获得学习成就感。
例如,动物寄生虫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识各类寄生虫的虫卵,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动物吸虫卵的识别”的教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识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卵和卫氏并殖吸虫卵。主要的教学环节有:首先,在线下课堂中,老师运用讲述法和提问法介绍华支睾吸虫卵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线上平台发布2 个检测题目,学生需2 min 内完成。紧接着老师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反馈给学生。依照此方法,继续带领学生学习布氏姜片吸虫卵和卫氏并殖吸虫卵。学习完三种吸虫卵后,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一则隐藏了寄生虫卵信息的猫吸虫感染病例,学生需要通过课堂所学,正确判断出此病例的病原具体为哪一种吸虫。然后,在线下课堂中,老师发布小组讨论任务,各组总结并汇报此三种吸虫卵的异同。”此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反馈及时、节奏合理、线上线下混合,综合运用了讲述法、提问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难度由浅入深,学生全身心投入且能够及时获得学习成就感,全程达到心流状态,教学效果良好。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细菌的分离和培养、动物的保定、寄生虫卵的识别、疾病的临床诊疗、药敏实验、畜禽饲养、药物镇静实验、胃切开手术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任务态度冷漠,应用心流理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挑战度低、学生已掌握的技能或行动能力也低,不会产生心流,于是学生会处于冷漠、厌倦、焦虑的状态。心流状态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前提条件、发展过程以及结果阶段,它们包含九个特征:清晰明确的目标、准确而及时的反馈、技能与挑战相平衡、行为与意识相融合、注意力完全集中、潜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感受失真、发自内心的参与感。只有当本次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实践课程,就会出现心流现象。
例如,利尿药对动物尿量影响的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检测利尿药作用效果的方法,理解呋塞米的作用机制,掌握临床注射呋塞米的方法。在此课程中,学生需要正确分辨家兔性别,选出公兔开展实验,正确使用动物麻醉药,成功进行兔耳缘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掌握输液流程,利用导尿管导尿,正确操作兔手术台,处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学生已掌握的技能低,无法成功进行兔耳缘静脉注射或不恰当的使用麻醉药,将直接影响整个实验的进度和结果,学生容易处于冷漠、厌倦、焦虑的状态,不会产生心流。如果学生已经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因利用导尿管导尿的技能在之前没有学习过,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故学生容易出现心流现象,提高学习效率。这提示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前,需摸清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难易度是动态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挑战也是变化的,所以对心流的把握也应该是动态的,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学习和实践成效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保证本专业实践教学中涉及的技能与挑战相匹配,促使学生处于心流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内容重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具备畜牧兽医的基本知识与技术技能,能从事畜禽管理与疾病诊治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思政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心流理论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有利于“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依据心流理论,若想使学生在课程思政环节中达到最优学习体验,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应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然而通常情况下,老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部分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难以保障。
互动电影是将电影的语法构成与美学追求并入一套观众控制与反馈系统,在改变电影的线性叙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介于电影与电子游戏之间的一种电影形态,旨在让观众(玩家)参与其中,与故事产生互动,对剧情产生(或者不产生)影响,沉浸式体验极其强烈。情境教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情,结合心流理论、时代特点、互动电影、情境教学法,创新提出“互动情境”教学法,并将其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某具体场景,一部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此场景中的某故事,另一部分学生为观众,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几次表演停顿情况,每次停顿时,需观众对故事走向限时作出选择,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应不同的故事结局,全体学生均与故事产生互动、具有强烈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中,教师引入动物医院这一场景,一部分学生扮演兽医、畜主、化验员、B 超师、护士等角色,表演兽医为动物诊治疾病这一故事,另一部分学生为观众。在此故事里,涉及诸多专业知识,观众选择不同的检测手段,兽医将获得不同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即观众的每一次选择,主导着故事走向,最终将收获属于自己的结局。因此,“互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沉浸式于故事之中,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临床诊疗技能。同时,在故事中进行课程思政,能够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实效。例如,在兽医为动物诊治疾病这一故事里设置“是否给畜主科普狂犬病知识”,观众可选择“是”或者“否”。再如,注射药物前,故事设定为药物已经准备好,但是缺乏消毒用的酒精棉球,观众可选择“寻找酒精棉球”或者“立刻注射”。因学生已达到心流状态,可获得最优体验,于是通过设置涉及职业素养的选项,可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心流状态是个体在某项活动所能达到的最优体验,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使学生达到心流状态,不仅有助于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学习,还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将心流理论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混合式教学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且及时获得学习成就感,全程达到心流状态。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难易度是动态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挑战也是变化的,应保证实践教学中技能与挑战相匹配,动态把握心流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心流理论应用于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互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