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作为“三新”背景下語文课程第一部整本书阅读经典,也是第一部高中生必读的学术论著,不可不说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乡土中国》收录了作者1946年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14篇学术论文。先生以简明的语言、博广的学识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是一部描写中国乡村、传统家庭和社会的社会学学术论文集,也是一部兼具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乡土中国》源于广袤的乡土
《乡土中国》的成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产生的科学调研、探究、实践、思索的宝贵过程。
费孝通先生为了获取第一手社会学调查资料,与妻子王同惠一起深入广西大瑶山进行实地调查,条件艰苦,困难重重,甚至遭遇不幸,痛失挚爱。这部书更是在他最为窘迫的条件下艰难写就,是费先生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书中深刻地剖析了前现代中国社会的国情,提出了差序格局,礼俗秩序等概念,是中国国情、乡情、民情的学术性报告,对我国社会学学科的产生和专业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乡土中国》,学习一部学术著作诞生的严谨、严格和严肃的学术精神,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认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窗口。
《乡土中国》源于深邃的思考
在书中,先生以他独特的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学养,历史的责任与自觉,真实而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复杂、多元的中国乡土社会图景。
作者立足中国乡村,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对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甄别和阐释。在充分论证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差序格局”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家族、村落、宗法组织、权力与互助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揭示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乡土中国》源于全球的视野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就是费先生笔下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富于伸缩性,群与己,公与私的界限都变得十分模糊,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差序格局”是费先生的独创。他说,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而中国的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他始终将中国的“差序格局”与西洋的“团体格局”相比较而论证,给了我们学习和阅读《乡土中国》一个全球的视野,让我们从东西方对比中,探寻民族之根,把握文化之根。
《乡土中国》源于文化的自觉
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文化自觉的命题,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
《乡土中国》就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自省与内审。
费老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应当深入到中国的文化中和中国人的生活中去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用科学的态度去体会、去认识、去解释”,进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是维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另一方面是冷静认识民族文化的弱点和不足,吸收各国先进文化,使民族文化适应时代要求。也就是“借鉴传统的文化因素,是保全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寻求开拓新路的必由之路”。
但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的这种文化自觉,来源于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使命自觉,也渗透着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同样也有着“乡土性”“人文性”的文化自信。正如他自己所言:“借鉴传统的文化因素,是保全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寻求开拓新路的必由之路。”
《乡土中国》源于厚植的情怀
通过《乡土中国》,我们认识到这位具有历史责任感、担当精神,实事求是和探索精神的中国乡土学者。
在《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中,费孝通先生明确指出:“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我们感受到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敢为人先、对生平等,追求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令人敬仰。
走近《乡土中国》,探索乡土文化之“根”。透过费老的视线,我们一起来看中国“乡土社会”是从“乡土”如何一点点走向“现代”,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在逐渐解体,但这些让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乡土文化之“根”永远不会消散,“乡土中国”永远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永远存在,深深厚植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