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纵向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3-12-28 14:08张梦琪李月云詹春燕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源总分新生

张梦琪,李月云,詹春燕

宿州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安徽宿州,234000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针对大学生心理普查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1-2]。教育部及各地教育局都陆续出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文件政策,将心理普查/筛查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考核内容中。已有实践证明:心理普查在深层次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准确筛查危机干预对象、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高校针对新生的心理普测常用的测评工具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等。有关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矛盾重重,如林宗栋等[4]以“00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但网络成瘾问题要重视;曾薇等[5]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调查显示,本科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自卑、抑郁、就业压力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刘秀勤等[6]对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归因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对失败事件时男女生的归因方式有很大不同。韩小琼等[7]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文科专业的学生呈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基于本科院校2017—2021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从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一是纵向比较不同入学年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考虑到心理健康水平综合影响因素的问题,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为新生提供心理服务保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科院校2017—2021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参加心理测评人数总计23 289人,收集有效问卷22 542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测查工具

选择《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为测量工具。该表由方晓义等[8]设计,是我国最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已成为高校筛查学生心理问题的主流工具。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1,信效度良好。

1.2.2 统计方法

通过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对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原始数据进行收集,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通过量表测试,筛查出该校2017—2021年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一级心理问题1 538人,检出率6.82%;二级心理问题2 351人,检出率10.43%;三级心理问题3 690人,检出率16.37%;无心理问题14 892人,检出率66.06%。

2.2 不同入学年份总分及各指标差异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检验,比较不同入学年份新生在总分及指标得分上的差异存在以下3点特征。第一,在“轻身意念”指标上,不同入学年份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2017级新生的得分最低,2017级得分显著小于2019级、2020级、 2021级(p<0.05)。第二,在“自伤行为”指标上,不同入学年份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2017级新生的得分最低,2017级新生“自伤行为”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p<0.001)。第三,在“总分”“幻觉妄想”“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依赖”“敌对”“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进食障碍”“睡眠困扰”“学校适应”“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指标得分上,不同入学年份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指标中2019级新生得分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入学年份(p<0.001)。

2.3 不同性别总分及各指标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新生的测评总分和各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男女生心理健康状态总分及22个指标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在“幻觉妄想”“自伤行为”“恋爱困扰”指标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总分及其他各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说明男生的整体心理状态好于女生,这和秦喆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1 不同性别总分及各指标差异

2.4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各指标的差异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检验,比较不同生源地新生在总分及各指标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在“轻身意念”指标上,不同生源地新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大城市学生得分最高,大城市生源地学生轻身意念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和小城镇生源地学生(p<0.05);在“偏执”指标上,不同生源地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中小城市生源地学生偏执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p<0.05);在“敌对”指标上,不同生源地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地学生得分最低,农村生源地学生敌对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生源地学生(p<0.05);在“自伤行为”指标上,不同生源地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中小城市生源地学生自伤行为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p<0.05);在“社交恐惧”“自卑”“依赖”“冲动”“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指标上,不同生源地新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地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生源地新生(p<0.05)。在“总分”“幻觉妄想”“焦虑”“抑郁”“敏感”“躯体化”“强迫”“网络成瘾”“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学校适应困难”“恋爱困扰”指标上则未检测出差异。

表2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各指标的差异

2.5 不同专业学生在各指标的差异

根据学科分类:文科(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理科(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音体美(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检验,比较不同专业新生在总分及各指标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专业在各指标和总分上的差异检验

不同专业的新生在“社交恐惧”“依赖”“强迫”“网络成瘾”“学校适应”“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指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上述指标中文科生得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p<0.05);不同专业的新生在“轻身意念”“偏执”“敌对”“进食障碍”“人际困扰”“恋爱困扰”指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上述指标中音体美专业学生得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p<0.05);不同专业的新生在“总分”“焦虑”“抑郁”“自卑”“敏感”“躯体化”“冲动”“睡眠障碍”“人际关系”困扰指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LSD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上述指标中理科专业学生得分最低,均显著低于其他专业(p<0.05)。在“幻觉妄想”“自伤行为”指标上则未检测出差异。

3 分析讨论

3.1 测试对象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预期检出率分别为:一级心理问题8%、二级心理问题8%、三级心理问题16%、无心理问题检出率66%。该校学生一级心理问题实际检出率低于预期,二级心理问题、三级心理问题、无心理问题的实际检出率稍高于预期。根据22个筛查指标中各指标平均分可以得出,大学新生最为困扰的指标是“网络成瘾”“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幻觉妄想”“轻身意念”“自伤行为”指标平均得分最低,这与林宗栋[4]的研究一致。说明纵向分析近五年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但“网络成瘾”“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要引起关注和重视。随着大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险峻,同时高校对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还不够充分,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经验缺乏,因此学业、就业压力较大。

3.2 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

3.2.1 不同性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不同性别测试对象之间的比较,女生与男生在总分及各指标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总分”“轻身意念”“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依赖”“敌对”“冲动”等20个指标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自伤行为”“幻觉妄想”“恋爱困扰”指标得分上高于女生,说明该校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这与耿燕等[10-11]的研究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男生与女生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人格特征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女生偏感性思维,内心情感细腻、敏感等特点决定了女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情绪左右,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女生自尊心强,对自身要求严格,自我期待值高,当没有达到期待时易受挫,产生自卑的心理。同时,在社会传统观念背景下,社会规范及超我的约束又压抑了女生的想法,未及时排解将会导致自我冲突及内在矛盾。上述种种心理压力,会以头痛、腰疼、胃疼等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可能与归因方式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归因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与马晓辉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Tracy等[13]研究了归因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常使用消极归因方式的个体抑郁水平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刘秀勤等[6]对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面对失败事件时,女生归因为自身内部因素,男生更倾向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女生归因的时候更倾向于贬低自我,对自己的期待以及自信程度普遍都比男生要低。女生会更倾向于对失败进行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觉得自己的失败是注定的,导致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更少的努力。男生面对失败会更倾向于进行外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并不会因此减少他对于这个未来的投入。而男生这样的一个归因差异就使得女生在总体上比男生在学业成就上更加自卑,产生不良情绪和认知偏差,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心理育人实践中应考虑性别差异,在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时,应给予女生群体更多关注。

3.2.2 不同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文科专业新生在“社交恐惧”“依赖”“强迫”“网络成瘾”“学校适应”“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指标得分上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音体美专业新生在“轻身意念”“偏执”“敌对”“进食障碍”“人际困扰”“恋爱困扰”指标得分上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这与韩小琼等[7]研究结果一致。理科专业新生在“总分”“焦虑”“抑郁”“自卑”“敏感”“躯体化”“冲动”“睡眠障碍”“人际关系困扰”的指标得分上显著低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状态有关。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成年早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已有研究证实,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其人格优化、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4-15]。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音体美专业的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更好[16]。文科生创新力不足,文科教育大多重理论轻实践,文科生就业难度与日俱增。毕业薪资、就业方向、职业发展规划的不明确会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兴趣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减弱、自我认同感低;理科专业性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企业需要的人才多以理科生为主,职业目标明确,就业率高,自我发展和职业满意度也较高,因此自我同一性获得相对强。但理科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人际沟通少、情绪适应以及社会关系适应较低;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17],在发展自己的兴趣成为职业的同时,还可以培养毅力、提高沟通力、合作能力,从而增强自我认同。

3.2.3 不同生源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在“轻身意念”指标上,大城市生源地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和小城镇生源地学生(p<0.05);在“偏执”指标上,中小城市生源地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p<0.05);在“敌对”指标上,农村生源地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生源地学生(p<0.05);在“自伤行为”指标上,中小城市生源地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地学生(p<0.05);在“社交恐惧”“自卑”“依赖”“冲动”“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指标上,农村生源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生源地新生[5](p<0.05)。分析原因,一是相比较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单一且封闭,除了学校,其他的社会活动较少,所以社会支持源较少,只能更加依赖家人,依赖性就会更高,独立性相对会低。农村生源地学生家长对子女也抱有较高的期望,对于学业及未来职业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子女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因此学业就业压力很大。二是不同生源地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差异。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农村生源地学生在过往的家庭中受到的鼓励和认可少、批评多,使得农村生源地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偏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选择退避、自责等应对方式,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8],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19]。

4 建议与对策

4.1 立足新生的突出问题,加强网络成瘾、学业、就业方面的指导

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沉迷网络对自身心理、生理、行为带来的危害,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借助学院网页、易班、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宣传网络的不良影响,强化网络管理,加强学生的线下活动和组织学习,增加体育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针对学业就业压力情况,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工作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教育全过程,将就业指导作为新生必修课,结合职业能力、个性测试等,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可邀请行业专家给学生开展专业特色、专业发展路径、发展前景等系列讲座,向学生普及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兴趣和社会实践,尽快确定人生规划。

4.2 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性别特征,提供有效性育人方案

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自我同一性建立过程中对自我和人生目标的认知。不同专业学生思维及心理健康状态有差异,可以增加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例如,组织文科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或为理科生提供艺术类的活动,能够为他们提供新的体验,进而改变其思维状况及心理状态。针对男女群体所表现出的不同问题及心理特点,在心理教育及辅导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使用不同的策略。注意调节女生的归因模式,防止她们过度地、不合理地内部归因,从而减少她们内化问题的发生率。制定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教育,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围绕女生关注的话题开设专题讲座。

4.3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校园社会支持系统

全员参与,构建学校、学院、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四级预警防控工作网络联动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全程关注,心理普查排查贯穿全过程,推进积极干预与跟踪反馈工作常态化,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闭环。全方位渗透,多措并举,构建心理育人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教育。学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研究并开展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

猜你喜欢
生源总分新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重获新生 庇佑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