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娟,邓宝生,肖 艳
(兴国县人民医院 江西兴国 342400)
脊髓损伤主要是指脊髓受到机械外力导致结构与功能受损,该病发病率、致残率较高,易导致损伤平面下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若未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可能导致终生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相关研究显示,除给予脊髓损伤患者有效治疗措施外,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效果显著[2]。目前大部分患者只能在医院接受康复护理,出院后难以在社区、家庭中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3]。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院和社区相互合作,并动员家庭支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性、连续性的康复护理服务,进而提升康复效果[4]。目前,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脑卒中等患者康复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关于该护理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情况、心理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1日~2022年3月31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脊髓损伤诊断标准[6],且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30~70岁;接受手术治疗,脊柱稳定;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模糊或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伴严重脑外伤或偏瘫者;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68(52.44±5.6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6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0例;体质量指数19~31(24.59±2.11);损伤位置:颈髓20例,胸髓12例,腰髓18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跌倒8例,高处坠落13例,重物砸伤11例,其他3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3~67(52.81±5.24)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6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0例;体质量指数18~32(24.83±2.24);损伤位置:颈髓17例,胸髓11例,腰髓22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跌倒6例,高处坠落12例,重物砸伤11例,其他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批准文号:伦理字201900195号)。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保持病房整洁、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时发放健康手册、康复指导,嘱患者定期复诊,电话随访等。干预时间3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①组建康复护理团队:1名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1名骨科医生、1名康复科医生及3名社区医生、3名社区护士,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分工明确。②护士长职责:担任康复护理团队队长,负责护理措施的统筹安排及护理质量控制,每周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每个月组织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对出院4周内的患者进行电话和上门随访,了解其康复现状,询问对当前护理工作的方法及疑问,并给予针对性解决;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并与骨科医生、责任护士联系,给予专业指导;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随访,确保整改到位。③骨科医生及康复科医生职责:符合业务培训和相关康复指导,与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共同制订康复护理计划。④责任护士职责:根据康复护理团队安排,为患者提供专科健康指导和护理咨询,每周进行1次电话访谈,了解并检查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定期参加居家护理服务和社区护理服务指导。⑤社区医生职责:参与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⑥社区护士职责:与医院责任护士对接,做好患者康复护理档案并发放联系卡;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与社区医生、康复科医生共同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并落实;患者出院后于社区服务中心接受7 d的康复训练,待掌握康复护理相关内容、方法、技巧后回归家庭。每2周进行1次家访,现场纠正患者错误的康复护理问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选取1名与患者关系密切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家属为协管员,教会其康复护理方法和技巧,嘱协管员监督患者康复过程。干预时间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ASIA分级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A、B、C、D、E级,依次代表无感觉、存在感觉但无运动功能、存在部分运动功能且关键肌肌力<3级、存在部分运动功能且关键肌肌力≥3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SAS、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不良情绪,SAS以50分为分界值,SDS以53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采用ESCA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自护能力,包括自我责任、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护理技能4个方面,总分172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差。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采用WHOQOL-BREF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方面,每个方面总分0~100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路感染、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便秘。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交通工具的增多,脊髓损伤患者不断增多,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7]。脊髓损伤发生后,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均承受巨大创伤,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出现一定程度障碍,易引发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预后[8]。脊髓损伤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易导致终身残疾,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康复护理在患者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康复过程较漫长,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直接回归家庭,无法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9]。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相对薄弱,且与医院之间缺乏双向转诊机制,社区医护人员无法对出院患者进行及时随访跟进[10]。因此,给予脊髓损伤患者有效康复护理模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
近年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被逐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过程中,效果显著[11]。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合作,将医院康复护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可为患者提供专业、连续、系统的康复指导,进而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恢复情况ASI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ESCA、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恢复,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分析原因: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可以使医院康复护理得到延伸,使康复护理走入社区和家庭,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专业、连续、系统的康复护理服务[13];社区护士通过居家随访可有效纠正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专业健康知识健康教育;选择1名家属作为协管员,使患者在家庭中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同时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温暖,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医院责任护士定期到社区进行指导和培训,有助于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和整体护理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重点将医院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属支持系统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康复护理服务,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提升自护能力,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患者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