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步江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大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上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将各种优秀和先进文化的诸多功能更好地融入其中,以应对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变迁下青年大学生成长历程和思想心理特征的变化,[2]使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规律真正地落在实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使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方式展现出来,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但“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这意味着,宏大宽泛的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应该以细、小、实的具体文化类型让人们进行感知和领悟。“军工文化是全体国防科技工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普遍认同的行业文化,是军工行业特定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道德礼仪和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的总和。”[4]56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它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拓展和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思想活跃、知识丰富、个性鲜明的大学生,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改革创新,不能在内容和质量上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突破,墨守成规,那么就有可能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变成一种只流于形式的“网红”表演,并不能产生真正持久的影响力。在新时代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且是探索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对带有军工特色的高校而言,这往往可能是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强有力的持久内驱力。军工文化是经受住历史考验并不断发展的文化,能够支撑起军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有效机制和可行路径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将产生非同一般的作用效应,为全面拓展和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空间和领域提供助力。
教育离不开教学。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有助于教育本质的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就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不断改革创新,“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不断致力于建立和确保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养成一种寻找这两方面的联系点和相互关系的习惯性态度。”[5]136但“个体对于自己文化的适应,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灌输性。学习乃至个体的成长,应该是一种被动和主动的辩证统一。”[5]43因此,“持久地改善教学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于以一切要求思考、促进思考和检验思考的种种条件为中心。”[5]22就是说,教学活动不能就其本身来看和把握,应该致力于民主社会的系统条件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考习惯,这种基于个体自由和实用主义倾向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教学活动应该置于更加宏大的客观实际环境或情景中进行,将各种优秀和先进的社会文化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来看,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6]需要因时而变、遵循规律、改革创新,[7]变革教学观念[8],而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来看,充分利用各种隐性资源和环境,运用非常规和非明显的方式,使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和影响,则往往会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军工文化作为一种实实在在具体而显微的先进文化,比一些宏大宽泛的文化更容易让人接受,更易于产生感染力,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必将有助于实现隐性教育,产生非同凡响的作用效应。
(1)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先进性。“军工文化是伴随着我军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汲取了人民军队的先进性因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38作为一种支撑军工发展的隐性力量,必然是能够在历史发展中展现优势或进步的存在,不是一种感性经验的暂时存在,而是具有先进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将其先进性辐射到当代大学生身上,影响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具体真实的军工发展历史中,感知和体会军工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以此为突破口,结合自身所学、所知、所能不断追求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生发展道路,积极进取、争当先锋,以军工文化的先进性感染和浇筑出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的成长成才之路,不仅可以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讲道理上的空间,而且能够有助于打破将高校思政课教学看成单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的传统僵化模式,以实实在在的军工文化的先进性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先进性,克服没有鲜活内容和先进品质的瓶颈,助力培养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
(2)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军工文化内蕴着科学精神,体现在对国际国内局势的科学判断、国防科技工作的科学布局、领导管理体制的科学构建、军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军工科研生产的科学理念等许多层面,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推进军工科技发展,一直都是军工文化的重要特征。[4]39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不同,军工文化的科学精神实际上更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是在军工发展中产生并经受住历史和人民考验的真理性上层建筑,能够以强大的实践作用效应产生不同于单纯知识性真理的教育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把军工文化有机融入其中,对当代大学生科学性视野的打开是一个典型的窗口,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军工发展的历史中展开追求崇高、思考意义的高层次精神生活,感知军工文化中百折不挠、迎难而上、追求真理的拼搏奋斗精神,而且能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脱低级生活情趣的追求、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干大事的志向,因为军工文化锻造出来的军工事业具有其他事业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军工文化的科学性是一种真正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科学精神,它必将以其内在的逻辑和魅力,说服、感染和影响当代大学生对真理的追求态度,在总体上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
(3)有助于内塑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组织纪律性。军工文化本质上内蕴着自觉自律、服从大局的组织纪律性,“军工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正是在服务于大局的过程中,军工文化才得以形成。”[4]41这是军工文化的鲜明特色。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张扬主体自由个性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注意到组织纪律性,恐怕就很难真正有效地将自我融入集体,“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9]119,才能做出更大、更好的成就。组织纪律性体现出来的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置于军工发展中的军工文化的组织纪律性是一种真正有效、经受住考验的正确有效的组织纪律性,不同于感性经验层面上的一般组织纪律性,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由点到面、内蕴着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普遍逻辑,能够产生持续不断、绵绵不绝的力量,能够有机深塑出个体发展的真正格局,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开辟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真正感知一种“约束”和自由的辩证关系,明白组织纪律性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要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种尝试和窗口,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即使有十分凸出的作用效应,也需要有相应的有效机制来确保它真正地落实下去,不能单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演绎,应立足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完整展开过程把握军工文化融入其中的有效机制,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开展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活动,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的有效机制,确保这项工作在总体上不因人员调整流动或个别困难而发生根本性改变或动摇,使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稳定发展中不断前进,真正发挥其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功效。
建立在客观实际过程基础上的有效机制,必须体现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唯物辩证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单纯停留在主观意识中进行建构,而应该真正地掌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完整逻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上把军工文化有机地融入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纠正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正确接受军工文化的错误观念,以有效机制建构出来的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真实环境和格局,来纠正人们意识中不接受军工文化具有思政教育功效的观念,不断拓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能空间,“从人们意识中消除这些观念,就要靠改变了的环境而不是靠理论上的演绎来实现。”[9]95
(1)顶层设计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进行具体顶层设计,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理智的过程,包括观察、回忆和判断。首先,需要具体观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环境,从内容和形式、学生和教师、学校和教材、学科和课程等方面综合分析军工文化可以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理念、条件、过程等方面入手,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难题,瞄准质量提升的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融入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次,立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历史实际,参考和借鉴以往发生过的类似情境,通过回忆积累起进行融入顶层设计的丰富经验,取长补短、举一反三,使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顶层设计机制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不被一些心血来潮、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带入一种无法预计和估算后果的邪路上去,真正使顶层设计机制既有高度,又有适度,还有温度,在完全开放、充分民主、厚积薄发中稳妥展现。最后,结合观察和回忆进行判断,真正设计出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总体方案和具体步骤。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氛围创建等方面,着力将军工文化合理有效地融入其中,既要看到可能存在着的长期性,也要牢牢把握现实性,应立足于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把握军工文化融入的程度和过程,不要千篇一律,而要各显本色,在总体上明确和实施符合实际的顶层设计机制。
(2)组织实施机制。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分阶段、分重点、分步骤地实施融入,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作用效应。军工文化作为一种具体文化,其辐射作用往往也不是一下子释放出来的,需要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和学校整体的教学部署,逐步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期冀一下子就能实现有机融合,形成良好功效,在现实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着巨大挑战下,恐怕只能是良好的愿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由于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条件、专业领域、师资水平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的有所差别,所以几乎不存在能在全国所有高校普遍推广的统一教学模式”。[2]因此,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在多样探索和尝试中不断推进,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更加具体的阶段、更多可行的方式、更加开放包容活跃的氛围来完成军工文化的真正融入,主要划分为以下阶段:
首先,吸引关注阶段。基于学生期待视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10]和以提升亲和力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11]都可以通过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来实现,但需要军工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产生对学生的吸引,引起学生主体对其真正的关注,能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和辨识军工文化。其次,认同追求阶段。当代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军工文化产生真正的兴趣,认同其内在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产生真正的追随和崇尚,将军工文化真正地转化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追求,由陌生逐渐转变到对其更加熟知,由远离逐渐转变为它就在身边跟随,如影随形、潜移默化地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发挥思政教育功效。再次,思考内化阶段。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主转为自觉、由感性转为理性、由零散转为系统,高校大学生通过思政课教学开始真正思考其内涵和历史,思考其优势和不足,比较它同其他文化类型的联系与区别,有的放矢地筛选军工文化中能同自身实际更好结合的内容和形式,不再是停留在表层,而是要由表及里地深挖军工文化更核心、更普遍、更广泛的意蕴,在一种更加深厚的基础上将军工文化内化到学生主体自身的灵魂深处。最后,提升发挥阶段。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衡量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组织实施效果应该体现在这些方面,大学生通过融入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更加充实的人生道理,能提高人生境界、提升人生品味,将军工文化转化为自身追求人生事业的重要内在动力,以具体实际行动和行为践行军工文化真实的育人功能。
(3)反馈调整机制。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张力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需要充分认识到融入过程的机动灵活性,建立起反馈调整机制,使融入能够摆脱千篇一律的僵化模式,在现实中展现自身真正的逻辑,抽象原则“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9]74只有在现实融入过程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融入,才能明确融入的反馈调整机制,放弃或忽视反馈调整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导致融入生机活力减退,建构不出持续不断发展的完整逻辑。反馈调整机制是在完整衡量融入效果基础上对融入的一种反思和发展的机制。在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挑战,如何正确面对和衡量它们有时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或答案可以参考,需要通过实践的最终效果对之前的融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需要调整融入过程的地方,以形成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完整作用机制。融入不是简单的拼凑、嫁接或结合,融入本身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复杂环境不断加剧,要求目标不断提高,需要在渐进的融入过程中不断对军工文化和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相互作用的调整,达到深度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人,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12]343军工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行业文化,采取积极可行路径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教育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有助于拓展军工文化不断发展的现实空间,对其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在现实社会中展现更加多元多样的可行载体,以使其能够更加合理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真正的育人功能。
根据时代主题和实践要求,不断挖掘军工文化的有效载体,把握它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路径,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入。与融入的有效机制不同,融入的可行路径更要体现在微观具体层面上,需要在军工文化的载体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即教学主体、教学载体(课程和教材)、教学过程上努力构建融入的可行路径,破除纸上谈兵,强化军工文化情景式教学,以切实可行的路径、渠道和平台将军工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空间,使军工文化灵活机动、健康有效地贯穿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实际路径更加全面详细深入地体会和体知军工文化,以鲜活生动的军工文化的人和事为着力点,梳理出军工文化内在契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路径,在一种更加广泛、更加普遍的视野下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性和超越性,[13]使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扎实而且能够展现一定的境界,为新时代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留下经验和启示。
(1)军工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在现有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将军工文化有机融入相关教学内容、渗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军工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首先,开展专题化教学。将军工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有机统筹起来,形成切实可行的专门主题教学内容,编写与之相关、科学合理的相关教材,积极主动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专题化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4]设立军工文化的各个教学专题,化整为零、实现有机融入。其次,实施差异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既有相互交叉内容,又有各自课程的功能作用和知识体系,军工文化融入需要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进行差异化融入,各有侧重地融入教学内容,不能定于一尊、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最后,坚决抵制错误融入。同虚无或扭曲军工文化,将军工文化引上错误思想倾向的教学内容进行斗争,使军工文化真正符合时代主题和实践要求的精华内容,以丰富的形式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2)军工文化融入教法改革。军工行业中的人和事是军工文化的有效直接载体,在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讲故事、观看视频、课堂讨论等是融入的有效方式,“讲故事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14]讲活军工文化故事需要创新研讨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以会讲和讲好故事实现有效融入。首先,坚持讲故事和讲道理相结合。军工文化的故事内在包含着道理,能将讲故事和讲道理有机融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更能使学生接受,“学生喜欢故事和视频教学,但不满足于奇闻轶事的罗列和宏大叙事,希望多一点身边事,小故事中挖掘大道理。”[10]其次,坚持经典故事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军工文化的故事载体有很多,筛选符合课堂教学的经典故事会使教学活动更加典型和深刻,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不偏离主旋律和主格调。最后,坚持教师讲和学生讲相结合。习近平指出:“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12]386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军工文化融入的可行路径。组织学生讲述军工文化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军工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总结提升,会使融入更融洽、有序、有力,“时代出现了混乱,对此,教师不能逃离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应该帮助这个时代恢复秩序,尽管他们希望逃脱这种责任。”[5]254
(3)军工文化融入实践体悟。“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15]真正解决好军工文化融入问题,需要加强实践体悟式融入。在军工企业、博物院、科技馆等场所或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通过观感、研读、反思、讨论、展演、竞赛等多种形式检验、巩固实践教学成果。情景式现场实践教学能强化青年学生对军工文化的认知,具体感知真实情景中军工文化的魅力和优势,在虚拟仿真的实验等场景中感悟军工文化精神,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首先,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在开展实践教学前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结合军工文化载体实际,精心选择实践场所,组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军工文化融入教学。其次,组织学生全面参与。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解员对学生讲的被动模式上,在现场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讲解员与学生互动、现场讨论、师生互动等方法,使学生在实践考察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倾听他声、交流对话,明确志向,获得成长。最后,教师加强总结提升。在现场教学充分讨论基础上,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总结,引导学生善于在军工文化中不断汲取成长成才的养分,获得力量,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