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8 00:04:43姬春旭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2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高校学生线下

姬春旭

(沈阳工学院 辽宁沈阳 113122)

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深入研究混合教学模式,科学组织开展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提升艺术体操教学水平与质量[1]。

1 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整个过程既可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教学有3 种模式。第一,互补型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线上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下开展互动活动并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自己录制的相关知识讲解和动作示范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与练习,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运用相关内容进行互动合作并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的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第二,翻转型模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线上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线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由于此模式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因此,在运用时,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有效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线下教师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个别化指导,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第三,合作型模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实际体现了不同教师能力之间的互补。在运用时会根据每位教师的擅长领域,预先拍摄相关学习视频,支持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不承担视频拍摄任务的教师,则一边学习在线视频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线下学习,进而取得“1+1>2”的效果[2]。

2 艺术体操项目特点及教学内容

2.1 项目特点

2.1.1 韵律性

艺术体操展现的动作,可以在肢体部位协调配合下,更加自然流畅地展现出来。特别是在自然动作基础演变和融入音乐旋律方面,前者在加入转体、跳跃等特有动作以后,可以使运动者的肢体动作更加清新、自然和流畅,后者在融入音乐旋律以后,艺术体操动作就会有音乐艺术的节奏性,最终构成了艺术体操的韵律性。

2.1.2 综合性

由于艺术体操是一项可以融合音乐、舞蹈和体操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艺术体操在吸收音乐、舞蹈等艺术优势以后,运动者就可以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

2.1.3 观赏性

艺术体操在将相关动作与音乐进行完美融合以后,就可以将女性的柔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实践中要将注意力放在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上面,通过融入经典舞蹈动作和曲目,艺术体操的艺术观赏魅力也能充分显现出来。

2.2 教学内容

2.2.1 知识性内容

艺术体操知识性内容主要有艺术体操发展历史、艺术体操动作原理、艺术体操运动特征、艺术体操相关音乐舞蹈知识等,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后,学生脑海中也能形成完整的艺术体操知识结构体系。

2.2.2 能力性内容

艺术体操能力性内容有很多,比如压腿压胯、腰部练习、形体练习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后续其在进行艺术体操表演时也会更加自如灵活。

2.2.3 素养性内容

艺术体操素养性内容有舞蹈素养、音乐素养、体育素养等,主要是通过开展作品鉴赏、文化活动等得以实现[3]。

3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3.1 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将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由于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集合起来,因此,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优势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在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优劣势的互补下,创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为艺术体操教学水平与质量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学生进行艺术体操学习,更多是依托书本课程资源进行,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多样化的艺术体操学习需要。在引入混合教学模式以后,高校教师就可以在现有课程知识内容选取应用的基础上,对网络存在的大量艺术体操学习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不同的艺术体操学习需求入手,对基础知识、技术动作、素养培养等网络艺术体操资源进行搜寻,并制作成专门的课程资源,支持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资源的获取与学习。在丰富的艺术体操学习资源支持下,高校学生的艺术体操学习兴趣和效果也能得到提升。

3.3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以往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艺术体操教学中融入混合教学模式以后,师生之间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与建议,使艺术体操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高校学生在接受来自教师的针对性建议以后,自身艺术体操学习训练也能获得个性化发展[4]。

3.4 提高艺术体操的教学效果

高校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引入混合教学模式以后,高校教师开展艺术体操教学,就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个角度入手,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组织设计,使高校学生学习艺术体操变得更加自由便捷。同时,有了网络教学从旁提供支持,就可以将课前预习放到线上教学环节完成,然后在线下着重讲解艺术体操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两相协调配合下,高校艺术体操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

4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1 开展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是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的基础性环节,做好该项工作,能够为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4.1.1 教学对象分析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所面临的主体是学生,在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艺术体操教学之前,要注意对教学对象进行研究与分析。执行时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艺术体操学习情况、学生艺术体操学习需求、学生艺术体操学习差异等方面。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考试、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艺术体操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4.1.2 教学目标分析

高校组织学生学习艺术体操,需要达成一定的目标。高校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实际进行艺术体操混合式学习也会变得更有针对性。通常情况下,高校对艺术体操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3 个维度入手。在知识目标方面,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艺术体操基础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艺术体操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完善;在能力目标方面,进行艺术体操学习以后,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艺术体操技术动作,并能够配合音乐、舞蹈有效表现出来;在素质目标方面,则是通过参加与艺术体操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对艺术体操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学生学习以后,自身思想品质也能得到熏陶与培养。在加强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目标分析以后,后续教师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时,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也会围绕这些目标优化教学组织与设计,使高校学生学习以后,均能有效达成目标。

4.1.3 设备环境评估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将传统教学优势和网络教学优势充分结合起来,而网络教学需要更多硬软件设施从旁提供支持。因此,在加强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模式运用的设备环境评估工作以后,就可以根据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对相关设施设备提出的要求进行优化完善,促进艺术体操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5]。

4.2 设计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在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教学成效。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2.1 了解艺术体操教学内容

在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模式下,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首先要对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了解。现阶段,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性内容、能力性内容和素质性内容,在紧密围绕现有艺术体操课程,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分析与了解后,后续开展混合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应用。

4.2.2 深入挖掘网络学习资源

对网络现有的艺术体操学习资源进行搜寻和利用,可以为混合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实际操作最好可以围绕现有艺术体操课程知识内容,对网络上的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然后以数据库的方式对这些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保管,后续教师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进行选择性应用。最终,在丰富的艺术体操学习资源支持下,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会得到丰富,艺术体操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4.2.3 构建多元化学习课程

要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对艺术体操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在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学习课程。实践中,高校教师可以先对现有课程内容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了解,然后根据制定的艺术体操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对与之相对应的学习资源进行构建。执行时要将注意力放在网络课程的建立上,教师可以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艺术课程等方面入手,对艺术体操发展历史、艺术体操关键技术动作、艺术体操表演观赏等系列网络学习课程进行打造,并支持高校学生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获取与自由学习训练,使高校学生学习艺术体操变得更加自由、高效。

4.3 制定教学策略

高校要想取得理想的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效果,就要在完成前期分析和资源设计工作以后,对实际教学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使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可以紧密地融合,进而在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优势中,顺利达成艺术体操教学目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3.1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教学方式

在明确艺术体操教学目标以后,高校教师合理选择线上或线下教学方式,以促进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比如,在通过艺术体操理论性知识教学,实现丰富完善学生艺术体操知识结构的教学目标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速度也较慢。这时,高校教师就可以优先考虑线上教学方式,并通过紧密围绕制定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对线上相关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建立,引导高校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选择与学习,在打破时间与空间桎梏的同时,学生进行艺术体操基础性知识内容的学习也会更加方便、快捷且有针对性。最终,在短时间内,学生艺术体操的基础知识结构就会变得完善,所制定的知识教学目标也就能顺利实现。

4.3.2 明确线上线下教学实施流程

由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将线上、线下各自的教学优势有效集合起来,因此,在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艺术体操教学活动时,也要注意仔细地梳理线上、线下艺术体操教学流程,使两者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得更为紧密,进而充分发挥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的积极作用。实践中,高校教师会先围绕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对线上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和模仿练习,使学生对艺术体操教学内容有细致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线上艺术体操预习、练习情况,组织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探究、解决问题、实战表演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体操技术与表演能力。整个过程中,线上、线下教学也会实现有效衔接,在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助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6]。

4.4 实施混合教学

对高校学生实施混合式艺术体操教学,要将注意力放在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面授上,并通过促进两者有效融合,确保艺术体操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4.1 课前预习

在引导高校学生进行艺术体操课前预习时,要以基础为主的教学理念,将艺术体操相关的理论知识、音乐选择、表演套路、竞赛规则等内容,以专门课程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客户端中。学生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对艺术体操基础知识教学框架进行了解,然后依据制定的教学任务进行自主预习。执行时,高校教师要注意围绕确定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思维和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还可以对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并支持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分享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教授的知识内容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生艺术体操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会明显增强。

4.4.2 课中学习

在引导高校学生完成线上艺术体操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掌握到的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将相关知识内容转换到线下面对面的实体课堂教学当中。执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线上艺术体操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设计一些相关联的深入探究分析活动,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具体任务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使这些共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依据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艺术体操实践活动,比如学习艺术体操基本动作、尝试创编艺术体操、融入音乐舞蹈内容等,使线上学习的艺术体操理论性知识内容可以与线下课堂实践性活动有效衔接,最终在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增强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体操教学效果,并实现学生综合化发展。

4.4.3 课后练习

在引导高校学生完成线上艺术体操预习和线下课堂实践操作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线上、线下艺术体操学习状况,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后练习活动,在实现知识延伸与扩展的同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提升。实践中,教师要先安排设计课堂内容框架,在梳理出重点内容以后,再对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进行科学布置。执行时,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艺术体操练习、创编等活动中。整个过程也支持各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相互竞争,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并在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加以应用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

4.5 开展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的最后一环,深化落实好该项工作,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有效了解混合教学模式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取得的实际效果,针对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缺陷,也能够及时发现与解决,使混合教学模式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5.1 构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对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艺术体操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需要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入手。通过构建结果性评价体系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和学习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高校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效果的科学合理评估。

4.5.2 明确各项教学评价指标

在完成艺术体操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工作以后,就需要对相应评价指标进行明确和赋值,以更好地展现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取得的实效。结果性评价体系,是由教师教学主导的艺术体操评价体系,涉及的评价指标就可以围绕艺术体操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比如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然后在一级指标下建立资源丰富度、网络资源开发利用、学生需求等二级指标。在对各项指标进行明确赋值以后,透过评价所得结果就能反映这一方面工作开展的好坏。过程性评价体系,由于是从学生角度进行的教学评价,因此,评价指标就要落在学生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等方面,在对不同项目指标进行赋值以后,也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艺术体操学习状况。

4.5.3 重视评价所得结果运用

针对得到的艺术体操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取得的教学评价结果,也要注意对其进行有效应用。执行时,要将注意力放在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不足和后续优化改进上,使混合教学模式现有的应用缺陷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并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混合教学在良好运行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本文是对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的讨论。现代高校对学生进行艺术体操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内容和提升学生艺术体操实践表演能力。实践中,注重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可以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达成。执行时,要先对混合教学模式有深入的了解,在准确把握其内涵以后,就可以根据设置好的艺术体操教学目标,对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设计,使两者教学衔接更为密切,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艺术体操学习训练,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高校学生线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COZMINE线下集合店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8:22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 05:16:46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2:38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优雅背后的艰辛
全体育(2017年8期)2017-12-25 19:47:27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