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视觉表达与黑色幽默叙事策略

2023-12-27 18:08:47施玥
大观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形式美叙事策略黑色幽默

施玥

摘 要: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凭借巧妙的视觉呈现一直為人所称赞。同时,整部影片营造出戏谑、荒诞的黑色幽默,反讽对财富的贪婪和残酷的纷争,宣扬人性的温情,这也使其成为喜剧电影中十分出彩的优秀影片。从色彩运用、对称构图与框架式构图角度分析其形式美的视觉表达,从叙事结构、叙事风格角度分析其喜剧外表下潜藏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期望从更完整的角度去解读影片想传达给观众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形式美;色彩;视觉表达;黑色幽默;叙事策略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在2014年推出的影片,讲述了欧洲某大饭店的经理古斯塔夫和门童卷入伯爵夫人遗产案而被追杀的故事。影片中严格的对称构图、多变的镜头画面、精妙的色彩把握与运用,使其在众多电影中独树一帜,给观众呈现出极具特色的视觉盛宴。

影片的时间线贯穿三个时代,通过不同的叙述者,交相呼应地叙述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故事。此外,影片具有高度饱和的色调、对称协调的构图和疏密有致的戏剧冲突。导演用诙谐的手法和看似喜剧一般的黑色幽默,优雅地向观众展现其悲剧的时代印记,使影片闪烁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的光芒。

一、形式美的视觉表达

(一)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运用

色彩是构成电影画面的重要元素,无论是场景用色还是角色服饰配色,《布达佩斯大饭店》都将色彩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彰显出导演韦斯·安德森对于色彩运用的精妙构想与完美呈现,还为整部影片氛围感的营造增光添彩。

在影片开头,首先大胆地运用大量粉色描绘酒店的周边环境以及酒店自身的外墙,这种柔和又不失明丽的色彩使整部影片从一开始就充斥着唯美纯洁的童话氛围。酒店外部使用大量粉色,给观众全新的视觉冲击,酒店内部各个房间则依据其不同功能,有各自独特的主色调:大堂接待客人往来,使用的是温暖平和的橘黄色调;浴室则以蓝白为主,凸显水与蒸汽的特点。通过纯粹而直观的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彩对比,影片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视觉体验,为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光怪陆离的故事创造合理的舞台。

这种大胆的对比色彩的运用贯穿整部影片。影片划分为五个章节,而每个章节的主色调都有所不同。第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之中的日常琐事,内容轻松欢乐,更多使用粉色、橘黄色以及饱和度极高的红色和紫色,整体用色复古豪华,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欧洲社会高贵优雅又不失浪漫的氛围。而第二章节,D夫人离奇死亡,故事逐渐染上悬疑色彩,古斯塔夫和泽罗不得不走出酒店,踏上前路未知的旅程。至此开始,影片的配色逐渐从暖色调变化为较深的绿色、棕色,这样略显沉重的颜色象征着故事发生的场景逐渐从如世外桃源般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走向人心叵测的人世间。第三章节古斯塔夫入狱,影片更多地使用了象征着监狱、囚牢的灰白色、蓝色,整体视觉感受更加冰冷,让观众不由得开始忧心古斯塔夫的命运。第四章节,古斯塔夫和泽罗踏上逃亡之路,场景更多的是逃亡中的深夜雪地与山峰,因此整体色彩使用深蓝、白色,相比第三章节的用色更加深邃冰冷,也预示着影片即将迎来的并不美好的结局。第五章节,临近尾声,故事又回到粉色的布达佩斯饭店,令人胆战心惊的历险告一段落,整个故事似乎应该迎来完满的结局,然而画面又转为黑白,冲突再起,而在高潮之时戛然而止,回归暖色的现实。

不同色彩的运用,能暗示剧情的未来发展,也能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无论是整体影片色彩由暖色逐渐向冷色的过渡转变,还是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镜头中的色彩对比与色彩变化,《布达佩斯大饭店》都牢牢把握住色彩的视觉表达效果,让每一次色彩的对比冲突都为情节的推进服务,每一个色彩的过渡变化都成为观众可以把握住的视觉线索。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对称构图与框架式构图

从视觉体验感的角度而言,对称的形态能带给人自然、协调、庄重的朴素美感,是非常符合人类视觉习惯的构图结构。影片中出现大量的对称构图画面,使整个影片看起来严谨而细致。导演近乎完美地追求对称构图的视觉呈现,通过减少、改变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的运动,使整体镜头运动为对称构图服务,能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体验。在对称式构图的影片中,每一个画面元素都摆放在让人感到舒适的位置上,没有多余元素的干扰,让观众能一眼聚焦画面对称中心想要呈现的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对称构图并非刻板而无趣的对称,韦斯·安德森总能巧妙地运用服装、配饰、场景参照物,甚至是色彩的对比,使对称画面更加丰富。影片将近20分钟时,古斯塔夫和泽罗共同踏上前往D夫人家的火车,展现车厢内场景的镜头就是教科书式的对称式构图,但是古斯塔夫神情悠然自若,西装革履,手中还拿着酒杯,悠闲地回忆过去,而泽罗因从未乘坐过高档的火车而束手束脚,神情紧张。二人分坐在对称构图的两边,在不影响观众视觉体验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对称构图舒适的视觉观感,又通过角色细节的不同呈现塑造出对比鲜明的角色形象与性格。

相比对称式构图,框架式构图则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影片中框架式构图的作用也并不单一。在酒店电梯内,电梯间宛若门框一般突起的装饰纹理使整个画面呈现框架式构图,而此时紫色、红色的强烈对比,以及角色在其中扭曲又生动的动态表情,使画面充满怪异的幽默感。当画面利用门框、窗框的时候,通过门框、窗框,角色与风景被放置在同一框架中,此时是利用“框”外的风景增加了整体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配合影片整体的鲜明色彩,使框架式的构图画面呈现出如风景油画一般的舒展美感。除此之外,在火车上的框架式构图中,室内惬意喝酒的两人、温暖的红色调装饰窗帘与窗框外洁白冰冷、士兵驻扎的广阔雪域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冲突事件。

框架式构图的运用使整个影片的画面拥有更丰富的视觉表达效果,不仅能够减少画面的沉闷感,增加纵深感,使画面变得更为通透,还能够增强框架内外的视觉对比效果和影片的滑稽色彩。

二、潜藏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

黑色幽默是指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借由角色看似荒诞、轻松、诙谐的行为语言来揭露社会现状。

(一)叙事结构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构成电影的基础框架,《布达佩斯大饭店》巧妙地使用四层叙述结构,层层嵌套,将故事娓娓道来。影片由在雕像下安静读书的少女展开,无声的表演搭配黑白字幕,第一层叙事就引起了观众的观影兴趣。随着女孩翻阅手中的书籍,镜头转向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作者,仿佛女孩带领观众一起,共同进入书中的世界,在现场聆听作家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构成影片的第二层叙事。第三层叙事则是观众跟随作家进入自己回忆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时光回溯,清冷却仍然充满梦幻色彩的饭店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不禁期待在这梦幻世界中又将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最后,影片聚焦在年迈的泽罗先生身上,跟随泽罗先生的回忆进入第四层叙事。观众们透过当年那个稚嫩门童的双眼,看到传奇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经理古斯塔夫传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影片还采用章节式分割的方法,将整个故事分为五个章节,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泽罗对五个章节故事的讲述。这种章节式的安排,使整个故事像书籍记录一般更具有紀实性和传奇色彩。

这样嵌套式的结构设计,使整部影片的呈现变得复杂化,层层嵌套的叙事不断刺激观众的思维,使其不知不觉进入沉浸观影的状态,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同时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记忆。

同时,在使用嵌套式的叙事结构时,导演时刻关注剧情逻辑上的自洽,在剧情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嵌套层次之间来回切换。古斯塔夫和泽罗故事的前后呼应、部分情节的再现、台词的反复提及,使每个叙事层次都有一定的线索连接,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观众在仿若身临其境体验故事剧情的同时,也会不断被提醒,整个故事仍然是泽罗先生口述的回忆。整个故事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交叉融合,为故事中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情节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二)叙事风格

《布达佩斯大饭店》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并不是一开始就营造出欢乐的氛围,而更多是在看似平实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一系列荒诞戏谑的奇妙事件,通过打破影片极力塑造出的对称的协调感来营造喜剧效果。

整部影片的喜剧性首先通过角色无厘头的对话语言以及怪异夸张的肢体动作展现,搭配影片整体采用的浓烈色彩,以及虚构出的梦幻王国,形成一种超现实的戏谑感,引发喜剧效果。在剧情的不断推进中,随着D夫人的突然离世,影片笼罩上一层悬疑的色彩,而主角古斯塔夫锒铛入狱,使剧情正式迈向高潮。影片没有抛弃自身优雅的格调,没有从剧情上加入突兀的喜剧笑点,而是尝试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入手,采用卡通化的手段处理大动作场景,在影片中加入许多重复的画面桥段。在不同视点下,古斯塔夫、D夫人的儿子、罗泽、杀手井然有序地击倒对方,本应激烈的斗殴场面仍然优雅从容,搭配夸张的卡通式风格,形成的强烈反差感和与现实截然不同的荒诞感,这就是该影片喜剧性的着力点。

整体影片的喜剧点分布并不集中,但每次到来必然会给观众意料之外的体验。导演巧妙地利用镜头语言,通过静与动节奏清晰、恰到好处的衔接,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此外,快、慢镜头的设计也为故事叙述增光添彩,快动作镜头的喜剧场景展现与慢动作镜头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这种镜头语言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娓娓道出荒诞之感,不仅增加了整体影片的喜剧效果,更容易使观众在欢笑之后产生更深的感悟。影片末尾女孩合上书本,观众也在笑声之后留下些许怅惋。

三、结语

不同于许多喜剧电影,观众观影完毕后脑海中浮现的是影片中密集交织的喜剧元素,《布达佩斯大饭店》在喜剧呈现的同时,使观众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泽罗从地位低下的小门童,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酒店领班;古斯塔夫与人为善,面对无理暴力的士兵挺身而出,保护泽罗;律师和D夫人的仆人愿为坚守真相赴死。影片中的角色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角色,而也正是这些小角色的协作努力,在阴谋与纷争之中,保留下珍贵的名画和布达佩斯酒店。

然而当人们从电影中跳出时,不禁会联想到现实。欧洲所经历的战火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多少珍贵画作已经淹没在现实的战火中。笔者认为,韦斯·安德森也是想借此影片来表达对战火中湮灭的众多珍贵文艺作品的惋惜。但同时,影片中呈现的面对阴谋诡计、战火纷飞仍然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帮助,人类对于美好的永恒追求,是始终不会被战火磨灭的。正如影片开头所展现的,无论时隔多久,仍有人愿意为了那些或是文字,或是图画,或是任何其他形式记载下的文艺的珍宝,来到墓地,献上一把开启精神世界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邓宝盈,王敏.韦斯安德森电影的形式美呈现:以《布达佩斯大饭店》为例[J].大众文艺,2019(14):177-178.

[2]程子悦.《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色彩语言的艺术表现[J].新闻研究导刊,2021(15):239-241.

[3]李丹华.一场视觉的盛宴:论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表现[J].艺术大观,2020(26):87-88.

[4]金美岑.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建筑空间的隐喻分析[J].山西建筑,2020(12):31-33.

[5]叶辉,周子杰,郭威.管窥美学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当中的戏剧冲突与人文情怀[J].今古文创,2020(22):74-75.

[6]杨雨桐.黑色幽默叙事下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艺术表现探析[J].艺术评鉴,2021(19):153-155.

[7]蔡卫华.色彩·荒诞·情怀:《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美学格调之显[J].电影评介,2018(24):90-93.

[8]李雪静.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像叙事解读[J].电影文学,2018(19):149-151.

[9]田渊.超然镜语:《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的美学韵律[J].戏剧之家,2021(6):156-157.

[10]陈佳琪.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构图与色彩[J].戏剧之家,2020(4):68-69.

[11]于海洋,王中伟.《布达佩斯大饭店》视听语言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5):32,243.

[12]刘俊杰.《布达佩斯大饭店》叙事风格与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16(1):134-136.

[13]张静.韦斯·安德森电影美学风格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14]魏明琛,陈应鑫.论黑色幽默电影视听语言符号的意指交互功能[J].电影评介,2020(16):87-92.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形式美叙事策略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22:22
装饰性绘画的美学原则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27:29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20:26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52:01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04:15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21:22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1:53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