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新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单篇课文阅读而言的,针对儿童文化特点、儿童文学的特质与功能,将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出发点,精心挑选与各年龄阶段学生需求相契合的中外优质儿童文学作品。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对作品全貌有初步的感知,对故事脉络有一个系统、整体的了解,体悟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让阅读难度得到一定的降低,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整本书课外阅读当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要对思维导图、整本书课外阅读的内涵有深刻认知,探寻二者的契合点,对整本书课外阅读进行优化、完善,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更上一层楼。
一、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很少采取新颖的方式。有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个别教师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成绩、分数上。其次,缺乏阅读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阅读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其阅读成效的高低。学生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但是,许多学校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未对阅读环境的创设予以高度重视,学生本来就缺乏自控能力,如若失去了阅读环境的支持、辅助,那么阅读习惯很难得到培养,阅读质量和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上是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亟须广大教师重视、解决。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实施意义
首先,梳理思路,化繁为简。对于尚处于成长发展初始阶段的学生来说,整本书课外阅读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教师依旧沿用陈旧的方法、手段进行指导,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时,思维导图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它条理清晰、形式多样,在厘清结构、明确事物关系方面有着极为鲜明的优势。在整本书课外阅读中绘制思维导图,一边阅读,一边梳理、概括,让整本书由“厚”逐步转变为“薄”,最后变成一张思维导图,让阅读成果更加可视化。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这样的方式更加新颖、有趣,更受学生的欢迎,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整本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令学生获得成就感、喜悦感,树立整本书课外阅读信心,为长久阅读筑牢兴趣的根基,具有化繁为简的特殊意义。其次,彰显个性,强化实效。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学生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就是学生“阅读中思考—思考中绘制—绘制中记忆”的过程。人在成长发展中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的读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体验。学生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根据自身的理解,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的思维导图是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彰显了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实施方向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起始阶段,年龄相对较小,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辅助教学,创设一种轻松、愉悦、新颖的阅读环境。与常规辅助工具相比,思维导图有着极强的表象意义,且具备放射性思维导向,可以引领学生就大脑自身规律来创建概念之间的联系,对整个阅读思维体系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的感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为了促进整本书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依照整本书的内容、体裁、作者传达的真情实感等,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整本书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有一定的感知,为后续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参考。其次,在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和赏析。与此同时,注重思维导图的主题铺垫,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感受。最后,教师做好引路人,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在整本书课外阅读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深层次的话题,对整本书的体裁、思想情感等有更加深刻的感知,促进阅读能力和水平的良好提升。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实施路径
1.基于阅读内容,构建结构框架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将个人的思维过程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中,教师紧扣整本书内容,结合个人的理解,在思维导图中融入思维过程以及对文本的解读,更好地将其传递给学生。具体来说,教师依照整本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相关软件、设备,打造基本的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项目、线条以及色彩,将整本书内容渗透到思维导图,并积极健全、完善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将其作为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的“利器”,有效提高整本书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推荐了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事先依照《安徒生童话》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通过阅读《安徒生童话》,可以开阔视野,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紧扣《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小故事设计思维导图,将其作为引领学生整本书课外阅读的工具。当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其用简单的话概括故事的前因后果,教师再统一整理,体现在思维导图之中。
2.借助思维导图,打造理解通道
与单篇课文阅读不同,整本书的信息量相对较大,且篇幅较长,要想完成整本书课外阅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小学生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整本书课外阅读中,难免会感到乏力、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对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将整本书的整体框架作为思维入手点,对整本书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并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有机整合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便于学生组织、记忆,对整本书课外阅读有更深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期间,教师必须要注意三点:其一,事先准备好工具,尽量便捷、简单,如一张纸、多色筆,以免绘制难度过大,不易操作;其二,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如树状图、鱼骨图、气泡图等;其三,探寻文本线索,提炼关键词。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对原著非常感兴趣,所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一方面,教师将整本书的目录作为入手点,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呈现故事的框架,让学生对各个部分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原著中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且人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对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这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就会更加轻松、简单,更好地明确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获得深刻情感体验。
3.自制思维导图,强化合作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还应当促进学生思维的落地,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并且,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更加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更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鼓励学生阅读、查阅、记录、思考和写作等,就此展开合作探究,在拓宽眼界的同时,促进语文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例如,在阅读《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对中华历史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提高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兴趣,教师就设计了一个主题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绘制思维导图。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细致划分,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展开探索性的尝试。如,将时间作为思维线路,将历史事件作为枝干,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又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一课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这部作品由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创作,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汤姆·索亚的人,敢于冒险,不堪忍受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的故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思维相对活跃,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基于思维导图的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汤姆·索亚为中心,以主人公的朋友为分支,逐步分析,明确整体思路。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经历了一系列与思维相关的过程,包括梳理、累积和分类,对整本书主旨有了更好的掌握,且阅读理解、创新思维等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为日后深入探索语文知识夯实了基础。
五、结语
整本书课外阅读是新时代背景下较为推崇的一种阅读形式,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思维导图的配合下,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内涵、思想情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整本书课外阅读效果更加显著。在日常工作中,广大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刻认识到整本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思维导图对整本书课外阅读的价值。从基于阅读内容,构建结构框架;借助思维导图,打造理解通道;自制思维導图,强化合作探究三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在整本书课外阅读中的功效,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可视化,切实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