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娇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优秀历史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应社会发展、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历经了沧桑巨变,但作为历史发展见证的建筑物依然大量存在于城市当中,成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片面认识,使得我们忽视了近现代遗产的保护,造成的结果是,今日的琉璃厂已名不符实,大栅栏不断遭到破坏性拆建。本文通过我个人参加工作以后接触到的北京国际俱乐部项目浅谈在新的规范政策、新的历史环境、新的技艺做法、新的功能需求等不同制约因素下如何实现老建筑的拆旧复旧并赋予新的功能。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新设备设施的加入,使建筑文化资产获得再生之机会。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贡献一丝微薄之力,为一代人延续历史及文化的记忆,同时更有效率的利用北京的土地资源,使得项目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能更多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价值,为北京的明天创造更多美好的记忆。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本案处于北京国际俱乐部西侧,地上新建建筑面积为50000m2,总建筑面积为68000m2。用地北侧为瑞吉酒店附属设施,南侧为国际俱乐部网球馆,北京国际俱乐部建筑群被列为北京第一批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因此,在如此局促且敏感的场地内,需慎重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做到新建建筑与保护建筑之间和谐共生?
2.如何处理高强度的建设容量与有限场地之间的矛盾?
3.如何使新建建筑融入整个俱乐部群体,达到1+1>2的效果,同时做到对长安街历史风貌的延续与增色?
以上课题,是本项目的核心价值与历史使命。
北京国际俱乐部历经数十年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国对外建交的辉煌历程,是吴观张大师于1969年设计、1972年建成的集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建筑,坐落于北京东二环建国门外大街。建筑为2~3层的一组建筑,整体风格有着70年代长安街沿线建筑统一风格的特点。主体建筑通过竖向米色水刷石柱子分隔,用屋顶及连廊白色涂料挑檐的水平线条收边,挑檐上方采用白色混凝土栏杆增加细节;墙面采用18×18马赛克小面砖(陶瓷锦砖)通过竖向分组及水平分组的方式形成不同的纹理细节,整体风格协调统一[1]。
随着外交进程的发展,其构成由最初的国际俱乐部,扩建了瑞吉酒店、公寓等附属配套设施。在外交服务体系更加多元、立体化发展的今天,北京国际俱乐部的添加与改造项目应运而生。在2007年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公布了第一批《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其中第38项目即为北京国际俱乐部。新建项目将拆除老网球场但其南侧沿建国门外大街及东、西部分立面将原样复建。随着建筑科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工艺的进步,以及与新的建筑立面的结合,老网球场复建立面是本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
因项目用地紧张,经规划部门许可,可对原有网球馆进行拆除并复建其外立面,要求在不改变网球馆西、南、东三侧原状外部立面的情况下,可对网球馆进行内部改造,并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百米办公楼、宴会厅功能,并保留了网球馆的功能。因此新的建筑与老的建筑立面就产生了新老建筑的衔接问题。建筑设计在保证其外型及风貌的协调融洽的前提下,对网球馆进行内部改造,并考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以达到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协调统一、旧貌换新颜的立面效果。
后经多方案比较,探索新建写字楼部分与原有网球场立面的各种搭配关系,包括立面表皮和塔楼位置的选择,最终确定方格塔楼立面方案,与现有瑞吉方格塔楼的立面交相呼应,并得到政府部门初步认可。
在后续与政府部门沟通过程中,规委觉得原有方格立面与老网球场立面手法及尺度不协调,要求对立面进行调整,期间包括与崔恺院士也做过多轮研究探讨,通数轮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现有竖向线条的塔楼立面方案,进而同保留建筑风格达到协调统一的外貌效果。最终方案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最终方案效果图
由于新建筑复原的主要为外立面,故将老的网球场功能移至了北侧裙房位置,南侧裙房由原来的一层通高网球场摇身一变成了新建筑的三层办公空间。结构体系定为框架结构体系。因原立面南裙房顶部存在两层白色挑檐,此位置给办公带来的问题是内部空间采光高度较低,仅有1.6m高,内部自然采光线很暗。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原有立面对新功能层高对应关系产生了问题,内部功能的改变不适应原立面造成的。对于甲方来说这样的办公空间未来租售来讲是不利因素。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想通过屋顶增加采光天窗的方式来增加自然光线,甲方也十分认可,但因方案初期没有考虑天窗,现场结构已实施,现阶段考虑增加天窗对于结构来说比较难实现,成本也会很高,因此原因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这也是个遗憾;如果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通过天窗增加采光,就能解决三层办公整体采光差的问题[2]。
复原建筑离不开原设计图纸,本项目的建筑设计图纸为老辈具有匠心精神的建筑设计大师们悉心手绘的设计图纸。手绘建筑设计图纸时代同电脑制图时代有着十分大的差别,那个时候对施工队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但老的手绘图纸会有未表达到的部位,是通过同施工队与设计师的沟通或通过设计师现场指挥实施的情况。但如今随着五方责任的实行以来,各方对于责任的承担都非常谨慎,施工队对设计图纸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图纸表达上要求面面俱到,而且成本的计量也会要求设计说明及图纸的覆盖面全、精细化高。综合以原因,需要在原有手绘图纸基础上增加很多的细节做法,补充原手绘图纸中未详尽的内容;另外需要把实际测量到的需要复原的建筑外立面尺寸更新到新建筑施工图中,原手绘图仅仅可以做为参考。
老的网球馆为一层通高的建筑,那个年代北京下,建筑外墙并无围护结构外保温的节能要求,图纸也未采取保温措施。新建筑根据2015年实施的《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要求,新建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高度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规范的更新迭代给建筑外立面凹凸进退关系会因为保温的增加而产生了变化,需重新研究原图纸和新强身节点的对应关系。所以在外立面复原方案墙身设计时,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保证外立面凹凸进退相对关系同老建筑一致的做法;外立面最外侧坐标点同老网球馆外侧坐标点一致,这样让整个沿街的外立面看起来基本是微差。
然而,保温材料的选择也成了一大难题,通常高层建筑的A级保温材料常采用岩棉,此种保温材料一般应用在幕墙体系中,因为它的吸水性比较强;但在这个项目中确实是不适用于整体建筑的,因100m高的塔楼采用的幕墙体系,但复旧的立面部分采用的是贴砖及涂料饰面;在保温材料的选择上斟酌比选并且定了原则:第一强度要够,不能像岩棉一样软;第二需要憎水性的保温材料,防止建筑建成时间久了之后会有脱落的情况;第三要则需要满足A级防火的要求;第四保温性能要好不能太厚;斟酌之后我们选择了A级的保温材料泡沫玻璃板,基本满足了以上的四个要求,并且本身具有以下有点:1、本身无毒、无放射性、不会释放有害物质,不会污染地基和地下水,为环境友好材料;2、不燃烧、吸湿和吸水率低、使用温度范围广,普通泡沫玻璃实际使用温度为240~280℃;3、不易风化、不老化、不受鼠啮虫咬和微生物腐蚀;4、可以通过改变配方和发泡工艺,调节容重、开口气孔和闭口气孔率以及其他性能;5、材料自重轻;刚好我们的项目是要报LEED铂金级,此种材料的选用也能为其添砖加瓦。
通过对不同构造手段、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归类总结设计策略方法,运用到项目设计中,使项目在前期方案开始就具有可深化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弯路,保证方案到施工图的延续性,节省设计周期,推进项目发展。
老的网球馆立面最具特色的水刷石的柱子,为老的建筑群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水刷石是一项传统的施工工艺,它能使墙面具有天然质感,而且色泽庄重美观,饰面坚固耐久,不褪色,也比较耐污染。但这种传统的装饰工艺今天已经很少采用,因其比较浪费水资源,需一遍一遍的用水清洗出质感。因此也给我们复旧带来了一个挑战:颜色怎么做的像又不失表面的凹凸质感。后经过比选,决定采用荔枝面的石材装修柱来完成这一效果,细节追求同老建筑一致的分格手法。
错格砌筑的混凝土花格砖也是整个建筑群统一的建筑元素。考虑到此元素位于12m以上位置,设置范围为东西立面;考虑外立面的同时要考虑的是整体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将原来砌筑的花格砖统一采用类似幕墙体系的方式来同主体结构固定,砖体采用GRC预制构件同砖后龙骨固定。因原围护结构体系中并没有龙骨及砖的安装空间,因此节点的进退关系又发生了变化。我们找了一个深化厂家做了一块样本,但是将样板运输到现场后,发现这个标准单元非常沉,十几个人一起都搬不动,后来就放弃了此方案,选择了可塑性比较强的泡沫玻璃板预制成需要的花格砖样式,整体材料上墙是比较轻的,完成效果也还可以。
此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图纸问题,新的图纸由设计来定,既有建筑存在一套竣工图纸,但对接起来仅仅是纸上谈兵,因为任何施工现场都不能保证零误差,也保证不了后期改建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测绘的介入、原图纸的配合、以及甲方积极的提供现场的数据,才能准确无误按照需求的完成新老接驳的问题。此工程项目中北裙房地下车库同既有的瑞吉酒店需要接驳,南裙房同老建筑群连廊也需要接驳。
这个项目的参与者有设计、幕墙顾问、泛光照明、幕墙厂家、施工总包、分包、BIM、绿建、业主、项目管理公司等多家公司参与,作为设计方,基本上已经和各家打过交道。设计方在过程中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前期方案阶段定的方案设计及大的意图信息不应该在后期施工配合中丢失。后期配合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现场施工及图纸的错漏碰缺的问题,在不影响原设计意图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分类,有些问题不能盲目的听从现场的要求,要多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去查证问题及对图纸的复核和校对,看清楚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弄清楚症结,才能准确无误的对症下药[3]。
旧的回忆,是生命的传承;新的起点,是外交精神的延伸;整个项目我从施工图设计参与至施工配合,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修旧复旧,总结来讲,首先应从政府层面或业主层面研究清楚复旧的原则是什么,得到政府和业主的支持,才能找对大方向,避免从前期就走上弯路;其次是复原过程中应从设计角度注意对原建筑立面设计细节的调研,细部尺寸的研究,加以测绘、3D建模等新技术手段,将原有建筑的立体信息尽可能多的保留下来,为后期做复原设计做充足的前期资料准备,若可能,可将原建筑拆除下的建筑的元素直接挪用至新建筑;最后就是开展复原设计,要注重解决新与旧之间的各种矛盾,既满足当下的规范要求,同时满足业主的需求,又能呈现原建筑的立面效果,将原建筑的细节一一展现到新建筑上,深化细节构造,最终将复原建筑外立面完美的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最终得以实现“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