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又到了一年一度羊肉上市的季节。说起羊肉,如今苏州最出名的恐怕非“藏书羊肉”莫属。藏书人的羊肉店旧称“羊作”,早在清末“羊作”就开进了苏州城。藏书地区位于穹窿山丘陵地段,耕地少、田地薄,百姓生活比较清贫。农闲时为了赚点外快,藏书人便到周边镇上、到苏州城里开起一家家羊肉店贴补家用。由于质量上乘、价廉物美,慢慢地“藏书羊肉”就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
“藏书羊肉”以前只在周边的吴语地区生根发芽,大家并未觉察名字有什么问题。当羊肉馆子走出江浙沪,遇上了普通话,问题才显现了出来:地名“藏书”到底应该怎么读,是cánɡ 书还是zànɡ 书呢?这个问题曾听到有人困惑过,但毕竟是口语交流,无论怎么说大家都能听得懂。最近路过藏胥路,发现道路标志牌上拼音赫然写着“ZANGXU RD”,标准地名不标准,说明搞不清和弄错的还不在少数。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地名“藏书”。
藏书是原吴县(今属吴中区)的一个乡镇,确切说是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真正集镇名叫善人桥。藏书乡名始于民国时期,最初是小乡,由唐港乡(因塘岗头得名)改设而成。后来在小乡撤并过程中逐渐兼并扩大,最终成为当年吴县三十九个乡镇之一。
乡名“藏书”得名于穹窿山南麓的藏书庙。藏书庙也叫朱翁子藏书庙,庙名与汉代会稽太守朱买臣读书、藏书故事有关。“覆水难收”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主人公就是朱买臣。当年朱买臣未发迹时,边砍柴边读书,读到了头发花白也没读出名堂。为了不让妻子和乡邻讥笑,平时就把所读之书藏在野外。朱买臣后来做了会稽太守,人们就根据朱买臣藏书的故事建庙纪念,并称为藏书庙。明代王鏊编修的《姑苏志》记载,汉会稽太守庙因“世传买臣负薪往来木渎,尝藏书于此,故传此为藏书庙”。乾隆《吴县志》更是直接认为“朱买臣未仕时尝樵采于山中,藏所读之书于庙”而得名。民国《吴县志》“六都十图”还录有与朱买臣事迹有关的朱家场、藏书庙前等地名。因此从地名来源看,“藏书”本意指藏匿书籍,普通话应该读cánɡ shū。
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使普通话“藏”的读音产生了较大分歧。“藏”字在古代韵书里有“昨郎”“徂浪”两个反切读音。实际在唐宋时期,两个读音除了声调不同外,它们的声韵都一样。在保留浊音声母的吴语里,如今两个反切仍然都读作[zaŋ],因此吴地百姓从未觉察到读音方面的问题。历史上北方官话都经历了“浊音清化”的语音变迁,普通话根据声调平仄的不同,声母也产生了分化,俗称“平送仄不送”,即平声的“昨郎切”演变为cánɡ,义为隐匿;仄声的“徂浪切”变为zànɡ,指蓄物、库藏。平常说话时需要根据词义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读音,当人们不理解地名“藏书”的含义和来源时,读音就可能会发生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