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养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

2023-12-26 11:12马雅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主型教养亲子

马雅莉,金 芳,吴 迪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一、问题提出

问题行为也被称作行为问题、行为不良,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和反复发生的,影响他人和自身发展的行为和情绪问题[1]。问题行为可以分为内隐性问题行为(由于过度控制自己而导致的行为障碍,如焦虑、社会退缩等)与外显性问题行为(不能正常控制自身行为而导致的行为障碍,如攻击、违纪等),其中外显性问题行为相较于内隐性问题行为来说更易被人察觉[2]。1928年,威克曼(E.K.Wakeman)开展问题行为的研究后,幼儿的问题行为就开始备受关注。有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很多问题行为逐渐显现[3]。早期问题行为会对儿童以后的学习成绩、同伴交往和成年后的行为情况等产生不良影响[4]。比如:幼儿在2-3 岁时的问题行为可以预测10-11 岁时期同类型的问题行为[5],幼儿的不注意和多动等问题行为可以显著影响其在10-11岁时的学业成绩[6],幼儿期的攻击行为可以显著预测12 岁以后的社交能力[7],幼儿6 岁以前所出现的行为问题比在青春期出现的行为问题更容易导致成年后的反社会行为等[8]。为此,研究幼儿的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由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可知,家庭是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场域,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为实现某些教养目的,对儿童展现出的一种持久且稳定的行为模式倾向,包含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等[9]98。在育儿过程中,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有利于其情绪稳定,进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反之会诱发其消极情绪导致出现敌意性攻击行为等。也有研究指出,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能更好地预防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10],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放任、溺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母亲作为幼儿最亲密的接触者,其教养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行为的发展[11]。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指出,母亲的温暖与学龄前儿童的外显性问题相关[12];母亲的放任养育行为与学步儿的外显问题有关[13];母亲的权威和控制与儿童的内隐性问题有关,如抑郁的情绪和焦虑等[14],一方面母亲的控制会让幼儿依赖性增强[15],另一方面会降低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这都会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情绪[16],而且公桂兰指出,权威越少、专制越多,儿童的焦虑水平就越高[17]。为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母亲的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幼儿的问题行为。

家庭对幼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亲子互动来完成的,因此亲子沟通在家庭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实现共同了解,信任与相互合作的过程[18],它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父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是子女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最主要风险因素[19]。有研究证实,儿童在缺乏沟通的环境中成长时,就易出现问题行为[20]。当儿童的亲子沟通质量得到满足,并且沟通频繁时,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社交技能,人际知识和行为技能[21]。不仅如此,亲子沟通的质量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好坏,研究指出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22],当亲子关系淡漠时,幼儿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张晓曾对亲子关系和幼儿问题行为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母子关系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幼儿的焦虑行为[23],由此可见亲子关系是造成幼儿问题行为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者提出,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儿童早期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会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24]。为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亲子沟通显著预测幼儿的问题行为。

母亲教养方式的实施离不开亲子沟通这一载体。有研究者认为,母亲的教养方式和亲子沟通存在相关,教养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亲子沟通的模式和质量[25]。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民主型会让儿童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鼓励,有助于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建立,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形成[26],融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提高沟通的质量。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格或控制等会限制儿童的语言和行为,进而诱发亲子冲突,降低亲子关系亲密度,使得儿童不敢表露想法,亲子沟通的频率减少。詹启生指出父母的教养态度中温暖理解的程度越高,亲子沟通越好,越有利于儿童情绪问题的调节[27]。为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三个假设:母亲教养方式显著预测亲子沟通。

由此可见,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和幼儿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不良的教养方式会让父母与孩子渐行渐远,进而导致亲子沟通频率降低,沟通质量下降,沟通层次变浅,使得亲子关系产生疏离感,亲子关系的疏离,会让幼儿产生不安全感,易出现自卑的情绪和退缩的行为,提高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好的教养方式,比如温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提升亲子沟通的频率,易形成高质量的亲子沟通,进而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对幼儿形成保护性因素[28],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为此提出本研究的第四个假设:亲子沟通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了辽宁省内550 名幼儿(M=4.00 岁,SD=0.83 岁)及其母亲作为被试,共计发放问卷550 份,实际收回问卷533 份,剔除无效问卷32 份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01 份,有效率为93.9%。其中男孩239 人(47.7%),女孩262人(52.3%);独生子女344人(68.7%),非独生子女157 人(31.3%);小班171 人(34.2%),中班幼儿157人(31.3%),大班幼儿173人(34.5%)。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杨丽珠和杨春卿(1998)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29]。该问卷分为溺爱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五个维度共40 个条目。问卷采用李克特5 点记分法,从1 点到5 点记分,“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得分越高说明母亲在此教养方式类型上的表现越突出,问卷题目均由儿童的母亲填写。本研究中该问卷的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

2.亲子沟通问卷

采用菲茨帕特里克(Fitzpatrick)等修订,杨焕兰改编的《亲子沟通问卷-幼儿家长用》问卷[18]。该问卷分为观念定向和关系定向两个维度共26个条目。问卷采用李克特5 点记分法,从1 点到5点记分,“1”表示非常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统计时所有题目进行反向计分,最终得分越高,说明亲子沟通在该维度上的特征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问卷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

3.幼儿问题行为问卷

采用高伊尔(Goytle)、康纳斯(Conners)、乌尔里(Ulrich)共同修订,苏林雁等在中国建立常模的Conners《幼儿问题行为问卷》(家长版)[30]。该问卷分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六个维度,共31 个条目。问卷采用李克特4点记分法,“0”表示“无”,“3”表示“经常”,分数越高表明幼儿问题行为越严重。但由于多动指数涉及的人群是涉及存在病症的儿童,因此本研究剔除此维度。本研究中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96,其中品行问题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学习问题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心身问题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冲动—多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焦虑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

(三)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26.0 软件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分析,采用SPSS中的宏Mode4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多个问卷由同一对象作答,为防止出现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对研究中的所有测量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共析出24 个特征根值大于1 的因子,且首个因子解释变异量为23.51%,远小于40%的临界值[31]。因此,表明本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母亲教养方式、幼儿问题行为、亲子沟通的描述性统计

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幼儿问题行为、亲子沟通的总体及各维度的情况如表1 所示:母亲教养方式中民主型得分最高,溺爱型得分最低,五个维度得分的排名由大到小为民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放任型>溺爱型。亲子沟通的整体均值为3.47 分,高于理论中值3,说明亲子沟通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观念定向得分大于关系定向得分。幼儿问题行为的整体均值为0.61 分,低于理论中值1.5,说明幼儿问题行为总体处于极低水平,五个维度的排名由大到小为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问题>品行问题>心身问题。

表1 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的描述性分析(N=501)

(三)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考察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亲子沟通总体、幼儿问题行为总体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2。

表2 母亲教养方式、幼儿问题行为、亲子沟通的相关矩阵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显著负相关(r=-0.32,p<0.01),溺爱型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r=0.31,p<0.01),放任型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r=0.36,p<0.01),专制型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r=0.25,p<0.01),不一致型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r=0.38,p<0.01);溺爱型和亲子沟通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民主型和亲子沟通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放任型和亲子沟通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1),专制型和亲子沟通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不一致和亲子沟通型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亲子沟通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

(四)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由相关分析可知,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亲子沟通总体、幼儿问题行为总体三者之间两两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亲子沟通总体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的预测作用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母亲教养方式、幼儿问题行为、亲子沟通的回归分析

第一步,将幼儿年龄、幼儿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的年龄、家庭结构类型、每月家庭总收入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方程,结果显示,上述变量中仅幼儿年龄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6,p<0.001),预测量为4%。第二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基础上,将溺爱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纳入方程,结果显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0,p<0.001),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3,p<0.05),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4,p<0.001),总预测量为21%。第三步,将亲子沟通总体纳入方程,结果显示,亲子沟通总体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β=-0.16,p<0.001),同时民主型教养方式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β=-0.19,p<0.001;β=0.22,p<0.001),预测量为23%。初步验证了亲子沟通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五)亲子沟通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母亲教养方式的民主型和不一致型均与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显著相关,且民主型对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有负向预测作用,不一致型对幼儿问题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采用重复抽样的Bootstrap方法,考察亲子沟通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抽样次数设置为5000 次,置信区间设置为95%,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中介效应与效应量

由表4 可知,民主型教养方式通过亲子沟通影响幼儿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为-0.04,占总效应的16.67%,95%的置信区间为[-0.09,-0.01],不包含0,即亲子沟通在民主型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不一致型教养方式通过亲子沟通影响幼儿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为0.05,占总效应的18.52%,95%的置信区间为[0.02,0.09],不包含0,即亲子沟通在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四、讨论

(一)幼儿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

整体来看,幼儿问题行为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严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2]。首先,这一结果可能与本研究问卷填写的对象有关,填写问卷的母亲中65%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研究指出,母亲的学历水平越高,幼儿的问题水平就越低[33]。高学历的母亲更注重幼儿健全发展,相对于幼儿知识的获取,母亲会更加关注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幼儿的心理需求,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时,母亲能够及时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其次,与国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分不开。2019 年国家颁布《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 年)》,文件指出各地要有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学校和机构每年对学生家长开展至少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这一文件的颁发使得家长在关注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逐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自觉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知识,使用更加科学的手段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当发现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会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最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渐掌握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孩子采用的消极教养行为减少,更多的使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更加重视亲子沟通,注重沟通频率的增加以及沟通质量的提升,如平等的和子女沟通交流,交流时对子女进行鼓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等[34]。这些都有利于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母亲的教养方式可以影响幼儿的问题行为,其中民主型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负相关,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四种类型与幼儿问题行为呈现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5]。母亲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积极与孩子交换意见,这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也有利于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36]。母亲的温暖、回应、循循善诱还与幼儿较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相关。母亲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过度保护以及过度服从和满足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问题行为的加深,比如出现幼儿过度依赖家长,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薄弱等情况。而且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可能会减少儿童面对压力的机会,降低儿童的独立性[37]。母亲放任型教养方式表现为对孩子的行为较为冷淡,这种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冲动性,因为这种教养方式会让幼儿感受到不被爱和情感上的疏离。而且依恋理论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依恋风格,冷漠拒绝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无法与父母形成安全、支持的情感联结[38],这种不安全的依恋更易发展出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模型,增加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风险,尤其是品行问题和多动问题等外化问题行为。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表现为对于孩子的各种行为过度干涉和强制要求,频繁和过强的对幼儿进行控制,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9],比如会增加幼儿的违纪攻击和害羞焦虑的行为[40]。还有研究者提出父母的专制教养,容易造成儿童产生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问题[41],这是由于家长过多的否认和拒绝影响幼儿对规则的认知[42]。而且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会学习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如果母亲经常表现出对幼儿行为的控制,对幼儿进行强制、威胁、惩罚性的要求,幼儿处于类似的情境中也会模仿自己的母亲,对同伴进行攻击,产生攻击性行为[41]。母亲不一致型教养方式表现为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以母亲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研究发现,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会让幼儿产生不安全感,进而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43]。而且这种多变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概念模糊、认知混乱、内心矛盾,使幼儿难以形成稳定的、清晰的伦理道德规则。而母亲前后一致的教育态度会有效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概率[44]。

亲子沟通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说明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幼儿的问题行为也就越少,沟通质量越低,幼儿问题行为越多,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45]。家庭中亲子沟通状况良好时,亲子之间交流的内容受到彼此的重视,同时母亲传递给幼儿的信息也会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中学到与人交往的各种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46]。而且亲子沟通越好,越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成就感及自信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刘红云还指出亲子沟通的研究是对亲子关系研究的补充、发展和完善[47],而亲子关系作为儿童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深刻影响儿童的问题行为,所以亲子沟通的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形成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亲子沟通存在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呈现正相关,其余皆为负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8]。说明母亲的教养方式越民主,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状况越好。这是由于当母亲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时,与幼儿更为亲近,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母亲的关心、理解和爱护,还能帮助幼儿建立对家庭的归属感,因而幼儿愿意与母亲交流沟通,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以及需求等。当母亲使用专制型的教养会给幼儿造成压力,溺爱型会导致幼儿在沟通上无所顾忌,放任型的教养会让幼儿与母亲疏离,沟通较少,而不一致型会让母亲和幼儿的沟通产生矛盾,这些消极的教养方式会营造低沉的沟通氛围,打击彼此之间沟通的积极性,导致亲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49]。

(三)亲子沟通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亲子沟通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母亲的教养方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亲子沟通间接影响幼儿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民主型教养方式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通过亲子沟通可影响幼儿的问题行为。根据资源交换理论,家庭之间的沟通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换,比如思想和情感的交换等[50]。高质量的资源交换,不仅可以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而且处于权威地位的人还能通过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给予对方引领和指导,从而增进对方积极行为的出现和消极行为的发生。如使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时,母亲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平等,日常喜欢流露并表达对子女的情感,在沟通时也对幼儿传达出更多的理解、鼓励和支持等,幼儿更易于接受来自母亲的关爱与指示,并愿意对母亲做出回应,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亲子沟通,进而有效的预防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而当母亲使用不一致的教养方式时,由于教养标准时常改变,导致幼儿认知混乱,不能建立正常的亲子沟通,导致幼儿的需求无法及时表露和得到满足,就会引发其出现问题行为[45]。

五、建议

(一)理性看待幼儿问题行为,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更容易表现出一些外在问题行为,如多动,注意力不专注,好攻击等等,但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或消失。而且,幼儿行为发展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即使出现问题行为,如果能得到及时关注和科学的指导,这些行为也多半能被矫正过来。因此,家长要理性对待幼儿的问题行为,既不要轻视忽略也不要小题大做。此外,由于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等特点,他们往往会通过观察成人而习得一些行为,所以家长,尤其是母亲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幼儿造成的影响,多给予幼儿积极正面的榜样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内塑良好行为。

(二)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提升自身教养水平

母亲应明确民主型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效应,减少使用专制型、溺爱型和不一致教养方式,过度的溺爱和保护会让幼儿丧失底线,增加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的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应重视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力,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和了解幼儿的需要和诉求。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积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通过与幼儿沟通让其了解行为的不当,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母亲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养水平,更新教养知识体系,通过阅读书籍和观看网课等学习教养知识,将理论知识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实施科学教养。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幼儿问题行为,还可以提升亲子关系的亲密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提升亲子沟通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母亲要端正自身与幼儿沟通的态度,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发掘家庭中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提升自身沟通能力,如学习亲子沟通技巧,阅读如何提升亲子沟通质量的书籍等。其次,要提高亲子沟通的频率,每天定时和幼儿沟通,遇到突发问题时,做到及时沟通,以免事后遗忘,埋下隐患。再次,要改善沟通的方法,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沟通,坦诚、自由的交流想法,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接受观点的冲突,这样有利于形成安全的、开放的沟通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幼儿的沟通意愿。最后,要兼顾沟通的内容,不仅关注幼儿的身体需要,还要关注其心理需要,多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主动与幼儿交流,适时对其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父母了解幼儿的现状,遇到问题时及时解决,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其问题行为。

猜你喜欢
民主型教养亲子
教养方程式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性格形成的初始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