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3-12-26 07:55石晓卫胡仕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8期
关键词:医科书院医学教育

石晓卫,袁 磊,胡仕坤

(新乡医学院 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华民族近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急剧地重塑和重构着高等医学教育体系[1]。建设新医科既是应对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遵循医学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自我调适[2-3],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实践[4-5]。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作为地方民办医学院校,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探索新医科建设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医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学人文教育需持续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高、人文教育重视不够,甚至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医学学科具有专业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储备,重视临床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养培育等现实问题[6]。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及医学人文教育,因此,持续探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意义重大。

(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需持续加深

“四新”建设既要守正更要创新,既要突出新专业建设更要突出不同学科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新医科建设更是如此。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医护人员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复合型、综合化[6],加快人才培养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势在必行,而我国的医学学科专业设置强调独立性,医学与理、工、文、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还不够,壁垒依然存在。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持续增强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5+3”模式为主,人才培养方案中各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衔接,教学内容条块分割,整体性与系统性不足,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单一的、不科学的评价方式还普遍存在,这些都与新医科的建设理念和建设要求不相符,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

(四)新科技赋能医学教育需持续提升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并将进一步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极大提高了医疗的精准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既精通医学知识技能,又熟悉新科技的医学人才必定能够引领时代。但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中,新技术的应用落后于其他领域,医学与新科技的融合性不够,新科技赋能医学教育还需持续提升。

二、新医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医科是一个广义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新医科建设要以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医教协同、产教融合”[6-8],需要医学等各学科协调发展和有机结合。我校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中原”战略,以满足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工科基础平台,突出“医学牵引、工科支撑、智能转化”,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为赋能,促进医学教育向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方向发展,推进新医科建设,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

(一)深化书院制改革,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我校在省内率先启动了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围绕“打造一个专业化的育人新载体,建设一个制度化的教育新体系,形成一个对师生评价的新标准”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实践。

1.加强顶层设计,建设现代化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平行设置书院与学院,分别负责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成立仁智、羲和、精诚、崇德、德馨、智行6所书院,通过重塑学习生活空间,构建师生共同体,把书院建设成为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课堂、学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文化熏陶的重要高地,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主渠道和书院通识人才培养微循环的协同育人作用。

2.构建“五育并举”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出台了通识教育实施方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了“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世界文化与历史传承、科学素养与批判思维、人文修养与生命关怀、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身心健康与团队协作、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7大课程模块。同时,将国家规定的各种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校通识课程体系,做到“活动融入课堂,实践融入课程”。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双院”协同育人。加强学院和书院的沟通,出台《院(系、部)、书院沟通协调机制管理办法》,构建书院、学院常态化沟通机制和重大事项共同决策机制;出台《学业导师工作制度》,组建了集常任导师、学业导师、发展导师、心理导师、生活导师、朋辈导师于一体的专兼结合导师队伍,使学生在思想成长、人生规划、学业发展、学术培养等多层面多角度获得有效的教育引导。

(二)优化专业结构,做优做精医学专业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近三年先后开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康复工程、医疗产品管理等新医科专业,缩减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以临床医学专业为基础,组建医工融合的“新医科试点班”,选派学校、医院内的高层次教师授课,并糅合医学、工学等内容,增设医学大数据、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系列理论与实践课程,围绕医学和工学最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定期为“试点班”师生举办讲座。构建医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人文、医工融合四大课程模块组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人文三大体系为必修,医工融合模块分为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三个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不同模块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同。学校还提升了医学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成临床医学技能培训考试中心、解剖学数字化教学中心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强化学科交叉融合

加快医学教育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以现代医疗服务、现代医疗装备与技术、生物医药、养老与康复、现代健康与医疗管理协同发展的覆盖生命全周期的五大学科专业集群为基础,整合医学与大数据、医学与人工智能、医学与虚拟现实、医学与区块链课程,搭建了医工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和智能医学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影像综合实训中心、医学康复综合实训中心、眼健康智慧学习中心、健康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等12个实训中心和口腔医学技术、假肢矫形工程2个生产性教学工场。大力推动基础医学课教师、工科基础课教师、临床课教师与临床医师的师资队伍整合,以团队为基础,引导专职教师、临床医师、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新医科建设;提高新医科师资队伍层次和结构,中高级职称占比不低于60%,硕士、博士学位占比不低于80%。学校每学期组织医、工师生举办一次形式多样的新医科研讨会,每年为投身新医科建设的教师提供两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优先考虑新医科建设相关内容。

(四)探索“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新模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技术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学校与行业发展、专业与企业需求、课程与职业岗位、教学与行业标准”对接,组建3个行业学院,探索“班级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院系共建”的协同育人模式。与优质企业合作建成口腔数字化实训平台、儿童康复实训平台及视觉训练实训平台,牵头33家县级医院成立了河南基层卫生人才医教协同发展联盟,共建了中原基层康复专科联盟,打造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共同体,有力推进河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五)构建成果导向智慧教学体系

引进雨课堂、感知自适应在线学习平台,升级优慕课等,搭建支撑多种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平台。引进人民卫生出版社的20余门基础和临床医学线上课程,建成解剖学数字化教学系统、形态学和助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及临床思维系统等,丰富体系化医学课程资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持续推进基于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建设,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及时将“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医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方法等更新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落实学生中心地位,以未来医疗智能案例或工作过程为着力点,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鼓励采用混合式、翻转课堂、对分课堂、PBL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医工交叉融合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成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智慧教学研究会,组建50个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对104门课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三、建设成效

我校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动了新医科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科专业融合性更加深入,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河南日报等媒体关注和报道。通过深化书院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一站式的育人空间,构建了“乐教好学、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实现了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同向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显著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20年,2名学生荣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1名学生荣获“全国勤学上进好青年”荣誉称号,学校被河南省高工委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基铸魂行动书院制育人试点,2021年入选河南省首批“书院制育人模式试点高校”。通过学科专业融合发展,专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临床医学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我校郑州市中心医院教学基地获批省级新医科专业实习基地、临床医学技能培训考试中心获批河南省医学教育考试中心。

新医科是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新挑战的背景下,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9],需要不断提高认识、深入实践探索,为服务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战略,构建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医科书院医学教育
朵云书院黄岩店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白鹿洞书院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
医科院校毕业生骨干在创业管理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