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露地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2023-12-26 20:59:14黎艳梅
种子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耳片露地栽培黑木耳

黎艳梅

(田林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百色 533300)

不同黑木耳菌株之间差异性大,各类黑木耳菌株在不同区域进行栽培的具体表现不同。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具有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成本低、高产高效等优势,得到市场和广大种植户的青睐。

1 广西地区黑木耳种植优势

黑木耳是广西食用菌主要生产品种之一,近3 年鲜品产量达到7 万t 之上。广西被列为农业农村部2018 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省份之一,6 月在全国率先启动推进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相关研究所人员在百色市田林县、桂林市等多个地区,协同食用菌龙头企业、农技部门加强黑木耳露地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田林县处于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量较强,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量适中,气候温暖,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霜期短,雨热同季,自然气候条件较好,适宜黑木耳生长。另外,田林县水域面积12 388.48 hm2,土地面积5 577 km2,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为黑木耳露地栽培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田林县潞城乡旺吉村建成木耳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木耳菌棒170 万棒,基地木耳菌棒发芽率高,种植效果好。

广西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黑木耳种植自然资源优势,还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为黑木耳高效高产栽培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田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的通知,借助田林县食用菌现代产业园,积极打造食用菌种植示范点,带动田林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计划在2023—2025 年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增加,在2025 年实现种植食用菌超过3 000 万棒/年,食用菌产业产值超过1.5 亿元,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田林县成立了特色作物站,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到田林开展产业调查座谈会,组织现场教学和田间培训活动,向群众传授相关种植技术和政策,为黑木耳种植提供有力支持。

2 黑木耳露地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在应用黑木耳传统栽培技术过程中存在流程复杂、应用物料种类多、品质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黑木耳露地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应用问题。

相关研究和种植人员积极引进轻简化露地高产栽培的黑木耳新品种,大力推广黑木耳高温季节养菌技术、高质量出耳技术、黑木耳采后加工技术,有效解决近年来广西秋季养菌期间异常高温造成的菌丝“低烧”无力和后期菌棒“憋芽”等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出耳质量,保证黑木耳采后商品率,全面提高广西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水平,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

2.1 选择栽培季节

黑木耳露地高产栽培中,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充分体现出黑木耳栽培季节选择的重要性。在中纬度、海拔低于1 000 m 的区域,每年进行黑木耳春种和秋种。春种普遍是在每年2 月中旬育种、下种,在6 月下旬完成黑木耳采收工作;秋种普遍选择每年7 月中旬育种、下种,在10 月下旬完成采收。但是部分地区海拔高于1 000 m,气温较低,通常实施春种。栽培人员选择春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等条件,详细分析黑木耳露地栽培的实际情况,育种和下种可以适当延迟10~20 d。另外,黑木耳品种应选择耳片厚、颜色黑、抗杂性能好的优质、高产品种,菌种应仔细挑选菌丝粗壮、无杂菌污染、不老化的优质菌种。

2.2 科学配制栽培料

在黑木耳露地栽培过程中,对栽培料提出更高要求,通常需要栽培人员粉碎树枝,并应用8 mm 孔的细筛筛选木屑。另外,部分木材加工锯末、玉米芯、大豆秸秆等作为黑木耳栽培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在黑木耳露地栽培过程中,增加20%~30%的栽培料为最佳比例。在黑木耳栽培原料选用过程中,栽培人员要保证其新鲜度,不存在病虫害和霉变等现象。栽培人员在配制黑木耳栽培料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栽培料的搭配比例,结合试验和数据分析,明确各原料的配比,为黑木耳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3 拌料方法

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栽培人员详细掌握栽培料的搅拌方法,按照相应配比,预先准备充足的栽培主料、麸皮、石膏、豆饼粉等相关辅助材料,并保持辅料干燥,和主料均匀搅拌混合,同时按照相应比例将生石灰和白糖溶入到水中,将溶液倒入辅料拌好的主料内均匀搅拌,控制栽培料湿度在50%~55%。另外,栽培人员可以采用直接目测的方法,将栽培料直接轻微攥在手中,观察栽培料是否符合黑木耳露地栽培要求,高效完成栽培料搅拌工作,并且结合气温情况闷置1~2 h,将配制的黑木耳栽培料在当天完成装袋工作,防止栽培料变质,影响黑木耳生长。

2.4 菌袋培养

一是栽培人员将栽培料装袋,结合实际情况和黑木耳栽培需求,合理选择菌袋,保证其材质和厚度等各项参数符合相关要求。如聚乙烯折角袋作为黑木耳栽培袋是较好的选择,保持其规格为15.000 cm×55.000 cm×0.005 cm 为宜。填充栽培料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装袋机保持菌袋各个位置松紧相同,确保袋面平整。

二是栽培人员要做好灭菌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常压灭菌的方式,在温度上升到100 ℃的情况下停止升温,并保持10 h,自然冷却到30 ℃之后结束灭菌工作。

三是栽培人员要熟练掌握接种环节技术要点,保持在无菌环境内开展接种工作,将菌种放入到菌棒预先打好的孔内,塞上棉塞,转移到培养室,并且合理管控密度,通常情况下保持1 kg 菌种能够接种30~40 袋,栽培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2]。

2.5 菌丝培养

栽培人员要预先打扫培养室,应用气雾消毒盒按照5 g/m3对培养室空间进行灭菌处理,或者应用5%甲酚皂溶液兑水在培养室内喷洒进行灭菌。当药剂味道全部散发之后,搬进筒袋,按照井字型或者平行堆放,控制其高度在1 m 左右。另外,规范检查栽培热暖,及时发现袋内是否存在黄、绿、红等颜色的杂菌斑块,将其移出培养室进行单独堆放,针对具有橘红色链孢霉等严重污染的菌筒进行远处集中烧毁处理。

菌丝培养过程中对光线具有较高要求,主要由于黑木耳菌丝见光之后容易产生耳基,对黑木耳栽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菌丝培养过程中要保持黑暗环境,白天要全部关闭门窗,防止阳光直射刺激菌袋,夜晚应保持通风。另外,黑木耳菌丝培养中,栽培人员应高度重视温度管控工作,按照黑木耳的不同生长期针对性控制温度。例如,接种后10 d 内将温度控制在26~28 ℃,有利于菌丝在适宜的环境内迅速定植蔓延,增强抗杂菌能力。接种后10~20 d,菌丝不断生长,袋内温度持续升高,袋温与培养室内温度相比高出2~3 ℃,需要将室温控制在22~24 ℃,同时在菌丝生长大约5 cm 时,按照顺序翻堆,拣出污染筒单独处理。接种后20~40 d,菌丝生长过程中汲取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强,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袋内温度不断上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 ℃,并且在菌丝生长中合理分堆散热,适当增加夜晚通风时长,避免温度较高烧毁菌丝,降低黑木耳栽培产量和品质;接种40 d 后菌丝进入成熟期,生长过程中袋温不断下降,室温控制为20 ℃即可[3]。

2.6 田间管理

一是合理选择栽培场地。栽培人员尽可能选择背风向阳、无遮挡物、地势平坦开阔的场地,保证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但不存在积水现象,同时保证栽培场地具有良好的排水和浇灌条件,干净整洁、无污染,为黑木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是整地作床。栽培人员沿着流水方向预先挖好排水沟,之后作床,结合地形明确作床方向,保证方便排水、床面补给水即可。在实际操作中,床宽为150 cm、高14 cm,床与床之间预留50 cm 工作道,床面呈龟背形,并在其上面铺设厚3 cm 的干净稻草。另外,栽培人员应合理选择黑色塑料微喷水管,在黑木耳栽培床面上规范铺设,并配置相适应的半自动喷水浇灌设备。

三是病虫害防治。黑木耳露地栽培过程中,需要在制袋过程中防治绿色木霉、链孢霉、黄曲霉污染菌袋,保持主材料和辅材料新鲜、无霉变,针对培养料应用0.5%石灰水预湿之后进行拌料,有效抑制杂菌污染,并且在接种中温度应小于28 ℃,选择优质菌丝。出耳之后容易出现绿色木霉,同时在菌丝吐黄水的过程中耳筒背阳面容易出现绿霉,栽培人员在降水较多时应及时转边翻晒,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上下掉头,避免降低黑木耳栽培产量。少数耳筒会出现严重的绿霉,可以使用消毒后的刀片划破该位置,自然风干,有效防止绿霉不断蔓延,减少其污染范围。耳场出现白蚁时,需要应用灭蚁灵合理设置诱杀点,吸引白蚁,在其带药进巢后全部消灭白蚁巢群,或者直接应用毒饵进行灭杀。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蛞蝓虫,可以在傍晚应用51%速尔溶液喷洒场地,每隔4 d 喷洒1 次,能够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或者应用5%盐水、碱水进行滴杀[4]。另外,出耳后极易出现千足虫,栽培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石灰粉打隔离带包围种植地,有效防止千足虫扩散,出耳后2~3 d 采收,不应施用农药、生长激素类物质和抗生素等,不得随意、频繁、盲目施药。

四是发菌期管理。提前6 d 左右对发菌室进行消毒。在发菌期,室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5 ℃左右,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及时清除杂菌的繁殖环境。同时,为了使黑木耳的菌丝有足够的氧气,发菌室还要保持通风。在理想状态下,经30 d 左右菌丝就可以布满栽培袋。

五是床面要实、平。床与床之间留30~50 cm工作道,床面喷除草剂,洒上石灰粉,再铺上地膜(打孔),防止造成耳片粘上泥沙,影响黑木耳产品质量。菌丝培养70~80 d 后下田,选择晴天将菌棒转移到栽培场地,放置在床面上,在菌袋向上一面应用消毒灭菌之后的刀片按照梅花状排列刻画13~15 个“+”字形,通常划口保持宽1 cm、长2 cm即可。另外,出耳管理过程中需要安排专门人员看管,经常检查耳芽的干湿情况,7~15 d 在穴口形成大量黑木耳耳芽,在该阶段不能向其直接喷水,应每天在地面喷雾,控制栽培地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控制耳孔始终处于湿润不积水状态。耳片在逐渐生长,不小于1.5 cm 的情况下,应针对耳片直接喷水,保持栽培地空气湿度在85%~95%,促进耳片干湿交替[5]。在出耳期间栽培人员,选择早晨或者傍晚喷水,避免在中午或者温度高于25 ℃的环境下喷水,并且喷水操作中要保持轻喷、勤喷,若耳片边缘发生皮卷现象,代表黑木耳即将进入成熟期。

六是耳片生长期管理。室内催耳后移到耳床摆放。耳床集中催耳后分床摆放,密度为25 袋/m2,加强微喷设施水分管理。耳片形成的前期,早晚各喷1 次,每次30 min,视黑木耳子实体生长程度增加喷水量。气温低时少喷、勤喷,阴天可随时喷水。水分管理是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关键,原基形成后,栽培场地应利用微喷水技术将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有利于黑木耳耳片正常生长。

七是采收晾晒。栽培人员在耳片全部成熟之后采收,在采摘前1~2 d 停止喷水,在黑木耳子实体长到7~8 分熟时、耳片全部开展后根基逐渐变小时采收。特别是在菌袋侧面近地的耳片需要提前采收,避免出现烂耳现象。在采收黑木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碰掉小耳芽,提高黑木耳产量,缩短采收期,并且在晾晒过程中不能翻动,保持耳片自然晒干即可。

3 结束语

黑木耳抗杂菌能力强、适应性广、产量和质量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较多地区不断加大黑木耳种植力度,大力推广和应用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传统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黑木耳栽培产量和品质,为种植户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并且更加符合市场要求,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耳片露地栽培黑木耳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01-09 16:06:08
德江黑木耳
贵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7:16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新农村(2017年5期)2017-05-22 17:15:46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