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途径

2023-12-26 20:59
种子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优良品种适应性养分

段 燕

(会宁县会师镇人民政府,甘肃 白银 730799)

小麦种植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市场压力,提高小麦种植效益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1 优良品种选育

1.1 品种选择的重要性

品种选择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稳产性,降低灾害风险[1]。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抗性和耐性,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农药施用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因此,加强推广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保护与利用优良品种资源,对于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强化品种选育工作

通过利用育种技术和方法培育出具有良好品质和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民收益。

1.2.1 加强遗传资源收集和评价

收集丰富的遗传资源是品种选育的基础,因为不同遗传资源具有不同的抗性、适应性和品质特点。通过评价和筛选收集的遗传资源,可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的种质作为育种材料[2]。

1.2.2 应用现代育种技术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以上这些技术可以鉴定和筛选与产量、品质和抗性相关的基因,从而快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

1.2.3 加强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估

在品种选育时,需要考虑小麦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通过多点试验和长期试验,评估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表现,筛选出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稳定产量的品种。

1.2.4 推广和应用优良品种

积极推广和应用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制订优惠政策和措施,提供种子供应和技术支持,加强培训和推广工作,确保优良品种得到广泛种植和利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1.3 推广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是指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产量和优良品质的小麦品种。

1.3.1 优良品种可适应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

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获得稳定的产量[3]。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化的土壤类型、温度和降水条件,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生产潜力。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干旱、高温、寒冷等不利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和发育。

1.3.2 优良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

适应性强的品种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在小麦种植中,发生病虫害会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通过推广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程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3.3 优良品种具备较好的品质特征

小麦品质对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至关重要。推广具有优良品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加工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益。为了推广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需要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适应性良好品种的优势,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种植技术要点。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品种,提高农民对适应性强品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1.4 加强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品种资源是小麦育种的基础,对于培育优良品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详细阐述加强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式。

1.4.1 保护品种资源的多样性

小麦遗传多样性是品种改良和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基础。保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特征的小麦品种,可以维持品种资源的多样性,避免遗传资源丧失。同时,应建立种质资源库,制定种质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4]。

1.4.2 加强品种资源的评价和筛选

对于大量收集到的品种资源,需要全面评价和筛选。通过鉴定和评估品种资源,可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的种质作为育种材料,为优良品种培育提供有力支持。

1.4.3 加强利用与保护品种资源

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利用品种资源中的优良基因进行交配和选育,培育出适应性更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利用品种资源构建基因库和研究基因资源,为小麦的遗传改良和基因发掘提供基础。

1.4.4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保护与利用小麦品种资源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品种资源和育种成果,有助于丰富品种资源,促进小麦育种技术进步。

2 科学施肥管理

2.1 施肥原则与目标

科学施肥可保证小麦获得足够养分,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施肥原则包括养分平衡、适时施肥、科学施肥和循环利用。养分平衡要求合理配比氮、磷、钾肥,使其满足小麦生长需求。适时施肥要根据小麦生长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进行。科学施肥要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农田环境和农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施肥方法和施肥药剂。循环利用是利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减少养分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5]。施肥目标是在保证小麦生长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的目标。高产目标是通过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获得较高产量。优质目标是通过科学施肥,平衡养分,提高小麦品质,如提高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等。高效目标是在减少养分损失和浪费的基础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现施肥效益最大化。可持续目标是通过科学施肥和循环利用,维持土壤肥力平衡,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确定施肥量

确定施肥量需要考虑土壤养分含量、小麦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产量目标等因素。

2.2.1 了解土壤养分含量

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分析,了解土壤中氮、磷、钾肥的含量和占比,判断土壤肥力状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

2.2.2 根据小麦品种特性确定养分需求

不同品种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小麦品种的养分汲取特点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

2.2.3 考虑气候条件和产量目标

气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速度。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小麦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施肥量。根据预期产量目标,合理确定施肥量。

2.2.4 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

合理施肥,需要综合考虑施肥成本和预期收益,确保农民的经济收益,要注意养分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养分流失和环境问题。

2.3 合理选择施肥时间和优化施肥方式

根据小麦生长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施肥时间。一般而言,小麦生长初期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可以在播种前施用底肥或追肥。小麦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高,需要增施氮肥和其他肥料。

此外,需要注意避开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拔节期和抽穗期,以免对小麦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优化施肥方式包括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剂。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底肥是在整地前或播种时施用,可以提供初始养分供应。在小麦生长期适时追肥,补充养分,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对肥料的需求进行施肥。叶面喷施是通过叶片汲取养分,并迅速补充养分。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对小麦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歉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流行程度,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能够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种植的负面影响,确保农业生产。

3.2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单一的防治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综合防治体系能够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以下是对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的详细阐述。

3.2.1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抗病虫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或耐受性,能够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程度,降低防治成本。

3.2.2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趋势,提前做好预防和防治准备。通过现代化监测技术和手段,如遥感技术、生物传感器等,能够快速、准确监测病虫害。

3.2.3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在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需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禁止滥用农药,避免农药残留和污染环境。

3.2.4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病虫害,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保持适宜的田间通风和光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应用这些措施能够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

3.3 加强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研发

3.3.1 监测预警

利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可实时分析病虫害监测数据,及时获取病虫害发生信息,预测病虫害发展趋势。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和工具,如遥感、气象数据、生物传感器等,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监测和预警病虫害,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3.2 防治技术研发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包括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研究、防治技术创新等。通过深入了解病虫害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和为害机制,研发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技术、施用绿色化学农药和环境友好型农药等。同时,探索利用基因工程、遗传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提高其抗病能力。

4 合理利用水资源

4.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水资源是小麦种植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是否合理管理水资源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合理管理水资源可以保证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确保小麦在关键生长阶段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科学管理水资源有助于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和浪费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小麦种植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该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和收集雨水等方法,通过将水资源直接送达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损失,从而实现节水效果。与传统泛灌和漫灌相比,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4.2.1 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传统的泛灌和漫灌方式存在大量水分蒸发、流失的问题,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将水滴或水雾直接送达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蒸发的可能性,确保植物充分汲取水分。

4.2.2 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节约水资源

传统的泛灌和漫灌方式在灌溉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而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通过精确控制水量和喷灌范围,使灌水量得到合理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这对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尤为重要,能够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小麦种植的持续性。

4.2.3 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降低灌溉成本

尽管在初期建设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投资成本,但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与传统的泛灌和漫灌方式相比,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2.4 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传统的泛灌和漫灌方式容易造成水流冲刷,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水量和喷灌方式,能够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击,保护土壤结构。

4.3 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估

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估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对提高小麦种植中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应包括监测水源供应情况、水位变化和灌溉用水量等关键指标,实时监测水资源利用状况。

通过利用水资源监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水源供应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水质状况等,从而及时应对水源不足情况。监测灌水量,可以掌握实际用水情况,发现潜在的浪费现象,制订相应的措施,并调整和改进。

定期评估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状况,可以深入了解小麦种植区域的水资源现状,为制订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农户和农业部门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调配水资源,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水资源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引导农民采取更加科学的灌溉方法和节约用水的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选育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探讨了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策略。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麦产量、质量和农民收益。然而,实现这些途径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和合作实现小麦种植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优良品种适应性养分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养分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北美海棠优良品种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