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3-12-26 20:59冯友华王立坤陈兰道周金鑫杨宇妍
种子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药剂小麦病虫害

冯友华,王立坤,陈兰道,周金鑫,杨宇妍

(1.兴化市戴南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25700;2.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苏 泰州 225700;3.兴化市合陈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25700)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国农业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并逐渐趋于成熟,农业管理以及种植技术均得到显著增强。合理有效地运用先进小麦种植技术,可让小麦整体产量和品质得到强有力保障,也能为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强劲助力和必要支持。现阶段,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为小麦行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小麦种植现状

在开展小麦种植工作期间,土壤和肥力条件是小麦最终产量及品质得以有效保证的关键前提。近年来,江苏省专项专用小麦种植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推广。运用此类肥料,一方面能有效控制施肥量,另一方面能极大降低因肥料配制不合理而引发质量问题的概率,为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小麦种植技术

2.1 精细整地

由于我国地势多样,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降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南方降水量高于北方[1]。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水量达到704~1 250 mm,能够充分满足小麦在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精细整地环节,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积极开展深松翻耕。有效保障此项工作的操作、实施质量和成效,能够让小麦种植区域的土质更加松软,进一步强化土壤自身的保水和保肥能力,同时为后期小麦种植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深度翻耕能够彻底掩埋土壤中存在的有机肥以及秸秆等物质,让耕种层更疏松,有效控制土壤容重,进而强化土壤整体的通透性。

2)积极落实并推广少耕免耕理念和原则。就江苏省发展状况而言,机械式耕种模式在该省绝大多数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这虽然能起到掩埋有机物和秸秆的作用,但从作业流程角度出发,其过于复杂烦琐,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如果遭遇干旱,则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威胁,降低小麦的整体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少耕免耕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只需要定期开展1 次深耕作业,就能够保障土壤性能。

3)开展镇压工作。合理使用相关种植设备,能够打碎田间存在的土块,让表层土壤更加疏松,使土地整体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持上松下实的状态,达到抗旱保墒的目的。

2.2 施肥技术

在开展小麦种植工作期间,任何环节操作不规范均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小麦,其种植技术和施肥方式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和科学改进。以施肥工作为例,传统的施肥技术难以全面满足现阶段小麦种植企业对小麦质量的要求,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麦栽培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量、高品质、高特性的生产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方面,施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能极大地改善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在完成小麦收割作业后,可以使用大型收割机进行秸秆收割粉碎,同时,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对小麦种植区域应追施有机肥37 500~60 000 kg/hm2。

2)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测土配方的根本目的在于结合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实际含量科学施肥,在有效控制肥料施加成本的前提下,让小麦的整体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产量维持在3 000~4 500 kg/hm2的小麦田地,可以分别遵循10、5、4 kg/hm2的规格开展氮、磷以及钾肥的施加工作。

3)水肥管理。水肥管理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灌溉管理和施肥管理。在小麦种植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小麦整体产量和品质,应加大对灌溉工作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对灌溉量以及灌溉频率进行科学设定和全面管控,以此来满足小麦茁壮、健康生长的需求。对处于抽穗和拔节阶段的小麦,应科学划分相关灌溉工作和操作流程;对处于返青至拔节阶段的小麦,应将土壤湿度严格控制在75%左右;对处于孕穗至开花阶段的,则需要把土壤湿度维持在75%~85%。在施肥期间,应对施肥量进行科学设定和有效控制。在施加基肥过程中,农家肥应严格按照15~30 t/hm2的标准施用,45%复合肥的施用量应设定为300~450 kg/hm2,碳酰胺应按照75~150 kg/hm2的标准施用[2]。除此之外,在追肥期间,对于碳酰胺应遵循150~225 kg/hm2的标准追施。

2.3 合理选取种子

在种植小麦过程中,应对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以及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多角度全面的考量,选取更符合当地种植需求的小麦种子,以此来保障小麦的最终产量和品质。例如,结合江苏省当地气候选取小麦种子,如江淮地区可以选择种植具有较强春性的小麦类型。该类小麦在冬季和春季能高效生长,从而有效控制冻害的影响。再比如结合耕作制度和模式选取小麦种子,如实施了小麦油菜套种模式的地区应选用具有显著晚播早熟特性的小麦品种,同时小麦整体植株高度不宜过高,应选用紧凑型小麦品种,并有较为良好的边行优势,以便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药剂拌种

积极研究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和威胁。因此,在小麦种植的初始阶段就应开展相关防治工作,降低并有效地控制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后,能够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强化小麦自身耐性和抗灾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病虫害带来的影响,也能让病虫害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得到一定的控制。实际工作期间,可以采用戊唑醇种衣剂,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其药效能够维持3 个月。在实际运用此药剂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使用,充分发挥药物药性,降低相关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3]。

3.2 返青期的有效治理

处于返青期的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的概率较高。小麦侵染纹枯病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严重时甚至可使小麦产量减少30%以上。对于这种情况,应进一步提升对返青期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充分利用噻呋酰胺、已唑醇等药剂,同时施药时加大水量,对小麦的茎基部位采取喷洒的方式进行施药作业,纹枯病重发的田间还要开展二次喷施,且喷施间隔应严格控制在15 d 左右,以此为小麦茁壮健康生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 抽穗期的有效管理

对处于孕穗至扬花阶段的小麦而言,赤霉病、蚜虫等是此期间较为普遍的病虫害。赤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之一,一旦侵染赤霉病,将会对小麦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小麦整体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病麦穗的千粒重和出粉率相较于正常小麦有极大的差异,患病种子自身出芽率和成活率降低,会对出苗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患病麦粒内部含有一定的毒素,对人畜有害。

对于极易在小麦抽穗阶段发生的病害,应该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为了有效、全面控制其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可以对该病害影响因子展开综合考量,合理利用相关药剂,并且严格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开展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赤霉病,可以运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氨等高效药剂,提升以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害防效。而对小麦抽穗阶段经常发生的虫害,可以科学施用噻虫嗪等药剂,让麦穗表面产生保护膜,以此控制蚜虫和食叶害虫等虫害对小麦的影响。除此之外,要想有效降低黏虫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的概率,可以合理应用菊酯类农药,增强小麦自身抗性和耐性。

3.4 其他防治措施

3.4.1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工作的实质在于,选用合适的种植管理模式和栽培技术,在为小麦健康茁壮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创造不利于病虫害传播的环境,以此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结合江苏省的发展状况,其所采用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科学设计并合理规划播种环节,有效控制和防范纹枯病、锈病等相关病害。

2)定期开展除草工作,让小麦田间存在的杂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清除,满足小麦健康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需求。

3)全面控制并有效消灭菌源,降低秋播期白粉病和锈病发生的概率。

4)随着农业技术的深入发展,深耕、打捞草种和轮作换茬等模式在现阶段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农业防治手段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一方面能够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升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受到小麦种植者的青睐[4]。

3.4.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工作的核心在于,利用害虫的生理和物理特性,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吸引害虫并集中处理。在开展小麦栽培和种植工作期间,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小麦田间合理布置诱虫灯、杀虫灯等设备诱杀相关害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害虫具有趋色性,也可放置相应颜色的粘板来诱杀此类害虫,保障小麦生长。

3.4.3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化学试剂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介绍三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化学药剂配制。

1)配制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的化学药剂。可将50 kg 小麦种子加入0.1 kg 的50%辛硫磷乳油中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将小麦种子摊开,将药液与水严格按照相关比例进行混合,待完成搅拌后充分静置,方可开展小麦播种工作。

2)配制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以及纹枯病的化学药剂。小麦在进入抽穗阶段前期极易侵染锈病和白粉病,对此可以选用三唑类药剂,并与适量水进行充分搅拌,采用喷雾的形式开展相关防治工作。

3)配制防治小麦蚜虫病害的化学药剂。在实际工作中可积极采用噻虫嗪等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将相关药剂与适量水进行搅拌,同样是采用喷雾的形式开展防治工作。

3.4.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工作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生物链,达到利用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的目的。生物防治工作相较于其他防治形式的优势是,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影响,这也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工作优化和发展的方向[5]。小麦蚜虫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危害性相对较高,但是其天敌种类较多,在开展蚜虫防治时,可以科学引进一定数量的七星瓢虫,从而达到降低蚜虫数量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进一步提高对蚜虫天敌的保护力度,提升小麦病虫害生物防治的质量和成效。

4 结束语

小麦种植技术和相关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烦琐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国内小麦种植状况来看,小麦品种选取和施肥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加强小麦科学种植体系的构建已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需要积极引进并全面落实先进的栽培和科学施肥技术,保障小麦生产高质、高产。

猜你喜欢
药剂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