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在很多专业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不仅需要为歌曲伴奏,更肩负着指导声乐表演,以完整呈现作品艺术意蕴的任务,因而被称为“艺术指导”(或“声乐指导”)。就作品本身而言,钢琴伴奏的实际音响效果,不仅能快速引领学生进入到声乐表演的语境中、提升演唱技巧的准确度,更能进一步使学生直观体验作品的音乐表情、地域风格,帮助演唱者以歌唱成功塑造艺术形象。换句话说,在声乐教学(或表演)过程中,钢琴伴奏者与演唱者的位置是一样重要的,只有钢琴伴奏者与演唱者的配合达到环环相扣、合二为一时,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和作品整体艺术效果才能得到最大、最全面的展现。
具体来说,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分正谱伴奏、即兴伴奏两种形式。正谱伴奏要求教师按谱演奏,一般而言,正谱为作曲家在创作歌曲旋律时(或事后编配定稿),综合考量歌曲内容、曲式结构、情感表达特征等方面后形成的,无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还是在诠释声乐旋律之美的音响效果上都已十分完整,教师只需正确演奏即可。即兴伴奏则是教师以具体作品的旋律为依据,以自身钢琴演奏经验为前提,为歌曲配置即兴伴奏。这时,教师就需充分考虑伴奏音响与演唱之间的统一关系,也就是要合理地运用即兴伴奏的各类技术手段来完成声乐教学。
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在当下高职声乐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已注意到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过,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其他院校不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自己教学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个体在音乐理论知识积累、钢琴演奏技能和艺术体悟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及学生音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两个方面,而一些学生入校前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音乐学习,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教学认知和实践方面的诸多误区。正因如此,对高职声乐教学而言,需更加强调其即兴伴奏的合理使用。
以声乐作品艺术形象的完整呈现为最终目标,在高职声乐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的合理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符合教师个人钢琴演奏能力水平、符合作品旋律自身的音响结构、促进声乐教学各环节的顺利开展。
从教学者的角度而言,钢琴即兴伴奏的合理性指其必须符合教师个人钢琴演奏水平。教师个人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由两个方面来构成:为歌曲编配伴奏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具体演奏实践的能力。
高职声乐教师群体的即兴伴奏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基础水平的教师,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只能以简化旋律齐奏形式或功能性和声进行为歌曲编配伴奏,在织体结构方面,只能演奏简单的柱式和分解和弦。换句话说,这一层次的教师在即兴伴奏中无法形成具有结构性的伴奏织体和和声语言。
此类教师在指导大型声乐作品时,即兴伴奏的办法就显得捉襟见肘,这需提高个人钢琴演奏水平,尤其应通过正谱演奏训练、结合理论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一方面,个人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是此类教师的首要自学任务,教师需根据自己当前的演奏水平挑选合适的钢琴练习曲教材,提高即兴伴奏时的手指灵活性,同时,也要积累更多正谱伴奏的曲目。在乐谱编配较难、自己的演奏技术无法胜任时,可以正谱伴奏为依据通过精简声部、简化节奏型、降低演奏速度等方式进行调整,并在训练中逐步恢复到正谱的演奏要求。另一方面,理论学习主要以和声学习为主,由于和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即兴伴奏的编配,因此和声的学习主要倾向于键盘和声,即一旦了解某一种和声进行的方式就需要将其放在键盘练习中加以认识和感受,一旦理论认识、听觉判断和键盘演奏三者之间形成统一的感知过程,才算是掌握了相关的和声理论。
第二层次是具有一般伴奏水平的教师,他们能够采用简单的伴奏织体和和声语言,擅长为抒情性、情绪起伏不大的歌曲伴奏,而应该提升对情绪起伏较大、速度较快的乐曲的即兴伴奏能力。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教学局限性是由教师钢琴演奏技术能力的局限带来的。为此,教师需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演奏速度的训练,教师需选择适宜自己演奏水平的练习曲教材(如车尔尼系列、五声调式音阶训练教材等)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其次是节奏训练,教师需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复杂节奏形态声乐作品的正谱伴奏,先分析其和声进行,然后在钢琴上演奏伴奏,注意节奏带来的效果。最后是提高即兴伴奏时和声编配的即时性能力,除一般的功能性和声进行外,教师需要积累各类速度较快的歌曲中正谱伴奏的和声进行和声编配的特点,尤其需要积累各类民族风格作品中的和声进行、织体、节奏等方面的呈现手段,以增强自己的伴奏能力。
第三层次的是具有专业艺术指导水平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以较为合理的音响结构编配歌曲伴奏,且兼顾到和声色彩、织体结构和艺术意蕴,甚至“以假乱真”使人误以为是正谱伴奏。此类教师虽在伴奏实践中具有十足优势,但又需转过来在教学中注意伴奏是否能够快速达成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出现伴奏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对此教师需注意,一旦自己的教学注意力转向钢琴伴奏演奏技术的完成度、自我满意度上,就需提醒自己回到声乐教学的目标上来。
具体来说,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快地熟悉作品旋律、内容和审美情感,以钢琴伴奏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歌唱技术来完成,这时即兴伴奏的织体以简单、明了为宜,甚至在一开始的阶段中,教师还需演奏演唱的旋律声部(部分或全部内容)以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旋律,并在学生演唱的困难段落帮助学生找到音高,保持较为稳定的音准感。
整体上看,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即兴伴奏必须符合自身的伴奏水平,切忌为了实现艺术意蕴而盲目追求演奏技术,从而忽略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此又需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提升自己的即兴伴奏水平以满足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另一方面,在提升即兴伴奏水平的过程中始终将声乐技术的教学目标放在第一位。换句话说,当自己的演奏技术无法完整表达艺术意蕴时,宁可舍弃对即兴伴奏难度的追求,在能够自如进行伴奏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从声乐作品的完整呈现而言,钢琴即兴伴奏的合理性指的是其必须符合作品旋律自身的音响结构,也就是采用合适的和声语言、正确的织体形式为歌曲进行伴奏。这在即兴伴奏中可谓是核心的内容。结合高职声乐教学的即兴伴奏来说,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即兴伴奏必须符合作品旋律的音响结构。从歌曲整体音高材料来说可分为两类:大小调类型、民族调式类型,在和声语汇的选择上应特别注意二者的区别,这是使伴奏音响不至于突兀的关键所在。在民族调式的作品中,教师应善于使用四五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和对位式的结构。就织体上而言,若教师无法以较为复杂的织体伴奏,则必须掌握三种基本织体:柱式、琶音式、综合式(左手柱式、右手适当采用琶音),并了解这些织体结构对应的基本音乐风格及其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作用。
三种织体结构样式中最简单的是柱式织体,不过这种织体结构一般在速度较慢,音乐表情较为沉重、悲哀、凝重的段落中使用。此外,柱式织体在情绪较为激烈、高潮的部分可以简单几个柱式和声延续(或单一的柱式和声的持续或震音持续等),使声乐演唱突出,这样既能获得较好的音乐效果,也能帮助教师减轻演奏的负担。琶音式织体是即兴伴奏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结构,它能够增强音响效果的流动性,使歌唱旋律在流动起伏的背景中展开,但采用此种织体结构时需注意作品艺术形象表达的要求和旋律本身的特点,当旋律舒展、采用较宽节奏、时值较长时,易于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当旋律音高紧密、节奏变化丰富时,就不宜采取这样的织体,以免喧宾夺主甚至造成歌唱与伴奏音响之间的龃龉。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一首歌曲必定包括叙述性、抒情性两种基本的表情要素,即使在同一速度中,旋律也会因表情的需求处于情感的勃发与收束的过程中,这样在伴奏时就要灵活地选择不同织体,而综合性织体则是最常采用的一种,综合性织体中既有柱式和声的要素也有琶音和声的要素,这样就形成动静结合,稠密相间的织体结构形态,其具体可有多种即兴伴奏方式,最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左手演奏琶音分解和弦,右手演奏旋律骨架音构成的单旋律或叠加二声部、叠加和弦结构;第二种是左手演奏低音(或叠加八度、五度)的持续音(有时也会分解为琶音形态),右手以柱式和弦演奏为基础,外加装饰性的琶音或附加旋律声部;第三种是完全的柱式与琶音织体之间的快速转换,同时伴随着各种附加声部的旋律装饰,这主要运用在情感冲突较为激烈的片段中。
另一方面,即兴伴奏必须符合作品的审美意蕴,由于采用了不适合的和声进行和织体结构,且限于演奏技术,一些教师在即兴伴奏时无法呈现作品审美意蕴,对此必须通过即兴演奏训练以及分析正谱的编配来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虽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要面对的作品题材、内容是多样丰富的,但仍然可从中划分出几个基本类型,以此寻找规律,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具体来说,以音乐的表情分类,可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分为六种类型:欢快热烈—深情舒展—宁静柔和—悲哀忧愁—焦虑不安—狂暴宣泄。整体上,从速度上看,两由中间向两头变化时,逐渐由慢至快;从情感表达上看,由左向右逐步由喜转悲、由悲转怒。从所采用的织体结构看,两头适宜于使用柱式和声,中间适宜于采用抒情的琶音和声;而越向右变化,越适宜采用综合性的织体,且音响的饱满度、厚度也越来越得到强化。而从局部看,同一种表情风格也需要兼顾到不同乐曲内容,如欢快热烈这一表情风格,在表现天真浪漫的欢快情感时,适宜于在中高音区,采用跳跃性的、音响结构层次较少的即兴伴奏织体;而在表现群体性的、重大事件的欢快情感时,适宜于在低音、高音区形成较饱满、层次丰润的音响结构。又如在宁静柔和的情感表达中,若表现情感的流动性,则易于采用琶音织体结构;若要表现清新淡雅的意境时,则需在中高音区采用柱式和声。
可以说,教师的即兴伴奏要符合作品的音响结构与审美,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本条件。
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钢琴即兴伴奏的合理性指其能够促进声乐教学各环节的顺利开展。虽然在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与演唱的地位同等重要,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应注意以声乐表演技能的教学为主。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伴奏适合自己的演唱、能推动自己在演唱中的情绪表达。教师应透过合理的进行伴奏,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快速进入演唱学习的状态中。
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学生常常通过感受、体验教师即兴伴奏的演奏能力与水平来评判其教学成果,如“在老师钢琴伴奏的感染下,唱歌欲望特别浓厚”,又如“每当听到某老师即兴伴奏的前奏部分,我就已经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再如“跟着某位老师钢琴伴奏,本来唱不上的高音也都能轻松胜任”等等。因此,钢琴即兴伴奏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参与部分,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完成作品的演唱,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热爱音乐、热爱歌唱,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合理的即兴伴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作力,积极的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演唱中,从而完整而深入地把握作品的艺术意蕴。
总体上看,钢琴伴奏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声乐作品情绪的推动,歌曲意境的营造和气氛的烘托等等。而就即兴伴奏来说,其首先要符合声乐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声乐教学以掌握演唱技能为基础目标,因此在利用音乐作品提高学生演唱技能的过程中,即兴伴奏应成为学生的“助手”。如学生音准感较差或难以把握困难段落中的音准和节奏,这时即兴伴奏就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在演唱前将旋律音高先演奏出作提示,或在演唱时演奏歌唱声部的旋律(或旋律中的重要音高),又或在高音区采用八度演奏旋律主要音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演唱高音区的片段等。另一方面,声乐教学以掌握作品艺术意蕴为最终目标,在完成演唱技能的教学计划后,即兴伴奏的功能就应从演唱技术的教学进一步转为艺术意蕴的完整呈现,这时需要通过教师匠心独运的作品理解能力演奏出更适宜于作品艺术意蕴的音响结构。
总之,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即兴伴奏可以说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具备优秀即兴伴奏能力的教师,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完整诠释作品艺术意蕴。声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具体作品的呈现三个方面,只有综合上述三个层面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尽最大的力量发挥即兴伴奏的优势,以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笔者认为,教师应以不断提升自我音乐修养为基础,持续提升钢琴演奏技能,充分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运用自身独有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提升作品的完成度。提高钢琴伴奏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与打磨,声乐教师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钢琴伴奏水平。笔者相信,随着高职声乐教师群体对钢琴伴奏的重视与对钢琴伴奏的重新定位,必定能综合地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诸多技能,为教学实践制定更合理的伴奏方案,以满足越来越多样的作品表现需求和审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