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政
(商丘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成为重要的议题。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使命。因而,将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互促互进的共赢局面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地方文化生活,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民办高校舞蹈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以结对帮扶为导向,民办高校可与地方经济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结对帮扶是一种特定的合作模式,指的是在地区差异明显的情况下,由经济相对强势的地区或单位与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1]。结对帮扶可以发生在不同层级和领域,如省际、市县、企事业单位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教育、产业、文化等各个领域。在结对帮扶中,强弱双方通过互助、互学、互补的方式,共同实现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结对帮扶强调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旨在通过强弱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弥补资源差距,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结对帮扶不单单是一种经济合作模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义关怀的表现,依托结对帮扶,地区间的差距得到缩小,社会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地方经济是指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某一特定地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状况。地方经济包括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水平、经济规模、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地理、资源、人口、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地方经济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方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地方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各个地区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力资本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贝克(Gary Beck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人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等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且个人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其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产力[2]。这样的投资可视为一种资本投资,就像企业购买机器设备一样,个人通过投资于自身的教育和技能提升,以获得长期的回报,包括更高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收入和更好的职业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教育和培训对个人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此外,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人力资本理论的广泛应用,不但适用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决策,也适用于国家和政策层面的考虑。在政策制定中,人力资本理论能够为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即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分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教育经济学主要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市场的运作、教育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投资。研究个人和家庭在选择学校、教育程度和专业等教育方面的投资决策;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投资,以及教育投资对个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教育效益评估。研究教育对就业机会、工资收入、经济增长等个人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社会公平、人力资本积累、社会参与等非经济效益的影响。三是教育市场。研究学校选择、学费定价、学校竞争等教育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教育供需关系,以及教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相关内容。四是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教育财政政策、教育改革政策、教育公平政策、教育政策的效果评估和政策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有益于更好地了解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也可帮助个人和家庭做出更明智的教育投资决策,从而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福利。
民办高校舞蹈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单一追求专业技能的训练,已经无法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结对帮扶视角下民办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够促使地方高校成为行业培训人才的基地、线上教育服务的平台、提供职业能力鉴定的平台,加强办学资源保障,助力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3]。同时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大趋势。校企双方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把论文、课题、人才培养方案写在舞蹈产业体系之中,深入解决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相脱节的问题,调整自身的专业学科,加强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多行业协调发展,推动舞蹈教育改革创新,完成教育与实践良性循环。
面对区域舞蹈艺术文化产业升级、行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新需求,结对帮扶视角下民办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研究,可以发挥学校服务地方专家团队的优势特色,建立培植本地舞蹈产业,推动舞蹈产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促进校企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攻关,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成果、技术服务成果服务于区域舞蹈艺术产业发展,将科研与教学转化为经济成果,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为区域舞蹈艺术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实现产业、教学和科研的双赢与多赢。
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社会行业需求,面临就业范围狭小,需求过于饱和,期望值过高,地域性限制,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招聘单位需求等问题。结对帮扶视角下民办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研究,注重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为舞蹈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结合市场人才需要导向,将企业文化、高端技术与民办高校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有效结合,让学生成为舞蹈艺术实践的操作者,并于产学研合作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社会产业适应性,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方面,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促使民办高校的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高校的舞蹈教育项目,包括资助学生的学费、培训师资队伍、购置教学设备等方面,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办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为舞蹈教育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4]。另一方面,地方企业与民办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舞蹈培训、演出、创作等活动。地方企业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支持等资源,帮助民办高校开展舞蹈教育项目。民办高校为地方企业提供专业的舞蹈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应搭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助力地方企业与民办高校的合作,如政府可设立舞蹈教育产业联盟或平台,通过组织交流活动、举办展览演出等方式,增进地方企业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可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项目审批便利等,为合作双方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首先,建立地方舞蹈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政府牵头组织民办高校和地方舞蹈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专门的共享资源平台,如舞蹈教育资源数据库或线上交流平台。民办高校和地方舞蹈教育机构借助平台分享教学经验、教材资料、舞蹈作品等资源,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组织地方舞蹈教育资源交流与合作项目。政府鼓励民办高校与地方舞蹈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学、表演、创作等项目。例如,支持地方舞蹈教育机构的教师到民办高校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教学活动,也可邀请民办高校的师生到地方舞蹈教育机构进行实践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双方教育资源的互动,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舞蹈人才的质量。再次,政府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鼓励民办高校与地方舞蹈教育机构开展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高校和地方舞蹈教育机构的合作项目,包括项目研发、师资培训、场地租赁等方面。
第一,民办高校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合作,共同建设舞蹈综合体。舞蹈综合体包括舞蹈教育培训中心、演出剧院、创作基地、舞蹈艺术展示中心等设施,凭借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获得土地、场馆等资源支持,为综合体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第二,民办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舞蹈综合体提供教育培训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支持。民办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舞蹈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学工作,提供专业的舞蹈教育服务。同时,民办高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可在舞蹈综合体的创作基地进行实践,为地方舞蹈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第三,舞蹈综合体还可举办舞蹈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民办高校也可组织舞蹈演出团队,定期在舞蹈综合体的演出剧院进行演出,吸引更多观众前来欣赏。也可利用舞蹈综合体举办舞蹈艺术展览,展示地方的舞蹈文化成果,提升地方的文化影响力。第四,民办高校与地方旅游部门合作,将舞蹈综合体纳入地方旅游景点的规划中。依托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吸引更多游客参观舞蹈综合体,体验地方的舞蹈文化,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一,制定严格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民办高校舞蹈教育应设立相应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如对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方面予以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符合国家教育标准[5]。评估结果要公开,供社会各界参考,形成压力机制,督促民办高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其二,创设规范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民办高校舞蹈教育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保障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运营。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制度,要求民办高校提交相关资料,接受政府的监管。同时,地方政府可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对民办高校舞蹈教育进行日常监督,包括学校经营状况、教师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其三,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舞蹈教育进行评价和监督,借助舆论监督和社会评价的力量,推动民办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持续改进。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民办高校舞蹈教育进行评估,公开评估结果,提供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参考。其四,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民办高校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师资格、学费收费等办学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地方政府也可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提供相关信息查询和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对民办高校舞蹈教育的监督与管理。
综上所述,结对帮扶模式在民办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合作交流、资源整合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民办高校舞蹈教育可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惠共赢发展。然而,由于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探索更具体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民办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与效果,为最大限度激发民办高校舞蹈对地方经济的服务力,培养更多舞蹈艺术人才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